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蝴蝶破茧才能成蝶 凤凰浴火方得重生

2021-01-06 21:10:02
相关推荐

文 | 美滋滋 · 主播 | 童颜

好的作家是磨砺出来的,季羡林相信,只要他坚持,就能越写越好!只要他写好了,就会有人付给他稿费,日积月累,他就有钱去德国了!

王国维殉清后,人们从他的衣兜里翻出了遗书,其中提到两个人:陈寅恪和吴宓。

陈寅恪之前我们介绍过,虽然他不是西洋文学系的教授,但他的“佛经翻译文学”课影响季羡林一生。吴宓则是西洋文学系的教授,季羡林从刚进大学就上他的课。毕业在即,西洋文学系的老师们请学生吃饭,季羡林收到了吴宓的邀请。

这是季羡林第一次吃西餐,同席者有王力先生。

王力讲到了自己留法的经过,没有公费,没有私费,只凭个人替商务译书挣钱,完完全全“自费”留学——纯粹靠自己,连父母的钱都不用的“自费”。

且不说吃穿住行,国外的费用光是学费就是一大笔,王力居然一人负担完,真不简单!季羡林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这给了他勇气,他心里升起一种希望——他也可以“自费”留学,不用家里一分钱!不过他不是像王力那样去译书,而是靠写作挣稿费来负担留学的费用。

虽然最后他去德国靠的还是公费,但是在收到教育部通知前,季羡林一直在为自费做准备。

他打算自己工作几年,好说歹说攒下几千块钱,就动身去德国,不住个三四年不回来!他做准备的方式是练习写作。

好的作家是磨砺出来的,季羡林相信,只要他坚持,就能越写越好!只要他写好了,就会有人付给他稿费,日积月累,他就有钱去德国了!

最后他入选公费留学名单,不仅因为他大学四年全优的成绩,还因为教授们对他的了解。

所以说,只要方向对了,付出永远不会白费。就变一时之间见不到成效,累积到最后,生活迟早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年后,任国中老师的季羡林刚上完一天的课。他疲惫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本在邮政工作的叔父下岗了,全家唯仰他一人工资,生活已经十分拮据,还要不忘为留学存钱。对他来说,这一年的每一天,都像是在火红的烙铁上行走。

绝望之中,前途忽然闪出了一线光明。在他正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份刚刚寄到的信,信封上寄件人写的是“清华大学”。

季羡林的心“咚咚咚”地跳起来,一种伴随着恐惧惊喜瞬间笼罩了他,他颤抖着双手拆开了信封,白色的纸张上打印着工整的铅字:

“恭喜你已被录取为赴德国的交换研究生……为时两年……”。

一瞬间热泪盈眶。原来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当时国内工费留学名额分配最多的,是理工科的学生,像季羡林这种文科生机会实在渺茫,为此季羡林做了三个未雨绸缪的准备。

第一个准备就是广结人脉。当时北平有名气的作家大多在大学任职,季羡林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参加了很多文化沙龙性质的聚会,巴金、沈从文、郑振铎、朱自清、台静农、刘半农、俞平伯……还有季羡林随时能在清华看到的朱光潜这些人——北平文艺界知名人士全到了。

通过参加宴会,还有之前发表文章,季羡林和很多人取得了联系。

季羡林当时的文学倾向是自由派的,“小资产阶级”那一套,和林语堂这些是一个立场的。

他甚至想要以小品文立足文坛,但又因为害怕鲁迅等右翼作家的批评,心存犹豫。

所以他做的第二个准备就是向老师寻求帮助。国内创作环境不好,季羡林写小品文心里虚,急需要得到有经验的长辈的肯定。

他找到了杨丙辰,把自己的创作想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杨丙辰对他的创作立场和态度表示十分赞成,还给他打气,说中国现在就是缺少小品文家,他季羡林指不定就是那个人呢!

得到了一个教授的支持,季羡林又找了另一位自己信任的老师——叶公超。他带着作品去找叶公超,叶公超看完文章,说他写得很好,就这么写下去一定会有所成就!

有了老师们的肯定,季羡林总算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开始只专注写作本身。

这也就是第三个准备。创作过程很艰难:先得有灵感,然后写初稿,再从头到尾仔细修改,不厌其烦。

等到终稿出炉的时候,又不一定满意了,本来精心修改过的完美稿子这时变得满身都是毛病。

其实不仅季羡林一个人这样,徐志摩这种大才子创作的时候也是一字一心血,对他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痛苦的结茧破茧。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也是十年增删。

季羡林想树立声誉,就得保证每篇文章都是精品、都是他的招牌,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约稿单。

我们仔细对比毕业前那学期的日记内容,可以推测:

即便一年后季羡林没有收到母校的通知,不能靠公费留学,他也可以在文坛慢慢站起来,然后通过写作挣钱到国外去留学,只不过会很累很苦。

所以只要不放弃梦想,哪怕再身处逆境,都有实现的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最后的试也考完了,马上就要离开学校了。季羡林郑重地提交了公费留德的申请,成败在此一举。

大学四年,他一心只想着留学,现在毕业了,却不能马上去。如果申请失败了,他计划先做几年事,存够了钱自己去,像王力那样边读书边挣钱。

日记中,他写道“我今自誓:倘今生不能到德国去,死不瞑目。”

离开学校之前,季羡林和好友长之一起去拜访关照他们很多的杨丙辰老师。到这时候季羡林在日记里已不称他为“先生”了,而是“大师”。

杨大师知道季羡林提交了留学的申请,他专门对季羡林说了鼓励的话,叫他回家之后千万不要放弃英文、德文,将来还要考留洋——他是真的相信季羡林可以去德国。

吃完老师们请客的最后的散货饭,季羡林回家了。

八月十日,他坐上了平沪车。十一日,夜三点到济,乏极,睡。四年的大学生活正式画上了句号。

蝴蝶破茧才能成蝶,凤凰浴火方得重生。而等待季羡林的,是焦灼长达一年的,无法忍受的苦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国歌的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800字 花作文500字 青岛景色作文 使我快乐的一件事作文 成功的作文400字 一次难忘的家长会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300 有关选择的作文素材 二年级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鼓浪屿的作文300字 春天写景作文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800字 诚信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读水浒传有感600字作文 台儿庄古城作文300字 描写布达拉宫的作文 小事不小作文开头 保护环境的作文四百字 全国卷二语文作文 干农活作文400字 再给我一次机会作文 回味的作文 我的家风作文500字 我的学校作文700字 五年级作文漫画老师 绿水青山图作文 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