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红楼梦》贾政的教育方式反思:如何避免失败的父职教育

2021-01-06 22:35:01
相关推荐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政是贾府的顶梁柱,在同辈人中,只有他“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还落了一个好工作。可是,作为父亲,他却是极其失败的,对待贾宝玉,他一直采取的都是棍棒及压制教育,导致孩子对他只有躲避和害怕。

压制性父亲

什么是压制型父亲?它是指在教养过程中,父亲采取责怪、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甚至以暴力强迫孩子接受教化,是粗暴的教育模式。压制型父爱会导致父子关系不和谐,孩子害怕父亲、逃避父亲,甚至忤逆父亲。

贾政就是典型的压制性父亲,他对贾宝玉威严有余而父爱不足,可以说,从小到大,贾宝玉都没有体会过父子情深的感觉。

1、关爱不足,亲情意识淡薄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唯独缺了父亲之爱,而这份爱又是别人所替代不了的。正是因为没有体会过父亲的关爱,贾宝玉才没有完成性别认同与家庭承担的认知,导致最后是这样一种性格。而贾政虽然很少管教贾宝玉,可一旦有机会管教起来不是打就是骂,给他心里留下深深的阴影。

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因中邪而不省人事,众人哭得死去活来,贾赦还各处去寻觅僧道。贾政却因没有什么效果,就劝大家说人命由天,如果治不好就算了,这是天意,不用强求。

这是什么神仙父亲呀?贾赦都很有责任感的忙里忙外,作为亲生父亲的贾政,却要放弃儿子的生存希望,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可见他对贾宝玉的爱有多淡薄。

第三十三回,贾环以金钏儿的事情诬陷宝玉,贾政不管青红皂白,就把贾宝玉暴揍了一顿。即便后来察觉到自己可能误会儿子了,也碍于面子就是不去看望贾宝玉,连派人打听下孩子的情况都没有。

贾政的做法,真的让人匪夷所思,有时我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2、言语尖酸刻薄,处处压制充满偏见

在《红楼梦》中,贾政其实从未真正关心过贾宝玉,在他眼里,仕途比儿子重要的多。他知道贾宝玉读书不行,却还是有些才华,所以总想去利用贾博宇的才华来为自己服务。可他通常采用的方法都是打压式教育,不仅言语上尖酸刻薄,还总是夹杂着偏见和责骂。

第十七回,为大观园诸景拟名。贾宝玉取“曲通幽径”,贾政说:“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宝玉以“有凤来仪”为匾额名,贾政说:“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宝玉以稻香村替杏花村,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敢在老先生们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一下子把宝玉吓得战战兢兢的。

真是不明白贾政的教育方式,就算不用赏识教育这一套,也不需要整天打压孩子的积极性吧。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肯定是最大的快乐,而父母的批评与指责会像毒药一样,残害他们的身心,让他们丧失自信。长此以往, 亲子关系的问题只会会越来越大,最终无法修复。

第二十二回,宝玉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在贾政面前少言寡语,可当贾政走后马上变得活蹦乱跳,王熙凤还开玩笑的说:“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日令你寸步不离方好。”

正是因为贾政极少以欣赏和褒奖的眼光去对待儿子,才使贾宝玉对父亲充满了畏惧。因此,每当面对贾政时他就隐藏了真实的自己,瞬间变得就唯唯诺诺,也根本不会与父亲真诚的交流。可一旦父亲离开,他的本性就会暴露无遗,每个人都能看到真实的他,却只有父亲看不到,想想真是可笑又可怜。

3、棍棒教育,令孩子极度恐惧

在《红楼梦》中,贾政的教育手法不是骂就是打,这种棍棒教育使得贾宝玉看到父亲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恐慌,大气都不敢喘。

第三十三回,恰逢忠顺亲王府来人向宝玉讨琪官,说宝玉把琪官给引逗走了,贾政大骂宝玉“该死的奴才”,又遇上贾环诬陷宝玉,贾政愤怒交加,气得面如金纸,命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贾政嫌小厮打得轻,自己夺过板子狠命打了十几下,宝玉早已动弹不得,王夫人赶来抱住板子,贾政便要绳来勒死,王夫人死命劝住,泪如雨下。

贾政的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他的粗暴生硬导致自己与儿子根本无法沟通,更谈不上理解对方。

而贾宝玉为了反抗父亲,表现出的则是逆反心理及行为,他不愿意苟同父亲的观点,哪怕是对的,也要当成错的来跟贾政作对。贾宝玉去外面结交朋友,看戏娱乐,在园中任意纵性游荡等等,其实都是对贾政棍棒教育的反击和控诉。

压制性父亲为什么会采用冷漠偏激的教育方式

压制性父亲为什么会采用冷漠偏激的教育方式呢?我们一起从贾政这个守旧又顽固的硬派父亲身上来找找压制性父亲的共性。

1、来自期许的心结

贾政对儿子有个很深的心结,是源于贾宝玉“抓周取粉”的失望与厌恶。

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结称为情结,从精神分析流派来看,情结是指受意识压制而在无意中活动的感觉或者信念。

因为贾宝玉抓破了贾政的满心期待,贾政就在心底就给贾宝玉下了定义,认为他不会是个好孩子。再加上宝玉不好好读书考取功名,还整日忙于嬉戏玩闹,贾政对他的偏见就越来越深,心结也越来越大。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先对孩子做了错误的判断,一旦孩子没有达到内心的期许他们就受不了。而当他们对孩子失望后就轻易给孩子贴了标签,无论孩子如何努力他都还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于是,两人间的隔阂随着偏见越来越深,到最后无法弥补。

2、过多的焦虑

贾政一听到儿子犯错,不管是大错还是微不足道的小错,都会表现出无限的焦虑。他总是把贾宝玉的行为和家族的声名及延续考虑到一起,其实,在常人看来,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想太多而引起的焦虑。

在心理学上,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①持续的忧心状态,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②无明确目标的担忧,对现实生活或未来的某些事情过分担忧,坐卧不宁,茶饭无心;

③躯体化表现,患者会在焦虑的同时,出现身体不适,导致植物功能紊乱;

④担忧时间很长,患者会焦虑某件事情很久,难以摆脱。

很多家长就和贾政一样,因为孩子的行为产生焦虑,即使孩子的错误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他们却还在被由此所产生的焦虑困惑着,以致于影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

3、完美主义

贾政就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要求规矩、缺乏弹性,容易固执己见,且不能宽容自己与他人的失误,非常在意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期待,这都是完美主义者的特点。

在心理学中,完美主义指的是一种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对任何事情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也是完美主义的代表,他们把对完美的期待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尽善尽美。为了达到目标,他们便用强制性的手段压迫孩子,其实,这一切都源于家长自己内心的完美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于男性的认同与效彷,首先取决于与父亲建立的亲密关系程度,关系越亲密,孩子对于男性角色的认同就越深入。可如果父亲的角色是贾政这样的类型,养出贾宝玉式的孩子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成功父亲的模样

比起贾政,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父亲的模样了,他不仅自身有才,对林黛玉的教育也可以称得上是典范。

1、关爱子女,关注其成长

林如海很关注女儿的成长,他没有受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的影响,特地聘请雨村来做林黛玉的老师,让女儿多读书习字。他非常关注和重视孩子的成长及受教育过程,最后托贾雨村将女儿送往贾府,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做的长久打算。

2、不过度溺爱,重视道德教育

林如海从不溺爱女儿,还很看重林黛玉的道德教育。在《红楼梦》中我们能看出来,林黛玉对长辈是非常尊重且孝顺的,她的懂事明理,都归功于林如海平日的教导。林黛玉跟贾宝玉可以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宝玉就是让外祖母的溺爱给惯坏了。而林黛玉初见贾府众人时,知书达理,显得周到大方,从侧面也反映了林如海正确的教育方式。

3、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林如海是一位以身作则,尽力去给女儿林黛玉当榜样的父亲,这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林黛玉在吃茶时回忆起,之前父亲教导自己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而林黛玉看见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林如海教育的细致和尽责。

避免失败的父职教育

中国从来不缺乏父爱教育的典范,古有诸葛亮以《诫子书》教诲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近有曾国藩以家书训诫儿子“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成功的父爱教育自然会给子女带来受之不尽的人生收获。

作为这个时代的父亲,要如何才能避免失败的父职教育呢?

1. 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参与孩子成长

虽然很多父亲工作很忙,但这都不能成为他们逃避教育的借口。从孩子出生起,父亲就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孩子倾情奉献。

如果说母爱注重的是细节教育,讲究柔和、细致,那父爱专注的就是刚性教育,讲究粗犷、勇敢。

父爱的教育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因为父爱只有在亲子互动中以锻炼孩子为目的,才能带来最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每位父亲每天都能留出一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2. 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孩子年龄尚小,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自制力,也没有是非分辨的能力,急需父母的正确引导。而母亲的管教往往过于严厉,涉及面较广,没有办法让孩子完全做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继而更好的成长。

父亲不一样,他们往往会给孩子画出一个限度,在这个范围内让孩子自由去发掘成长的真相,这就要求父亲本身要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不能大意,以免无形中影响孩子。

研究表明,孩子喜欢听父亲讲道理胜过母亲,他们也更愿意去模仿父亲的行为。因此,父亲作为孩子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更要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榜样。

3. 摒弃棍棒教育,尊重理解孩子

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心理研究表明,专制型父亲教出的孩子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存在人际交往的障碍,暴力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更容易把棍棒教育代代相传。

可以说,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才会寄希望于棍棒,而并非暴力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崇尚的教育方法。

如果父亲懂得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孩子反过来也会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父亲,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父亲再去教育孩子就会容易得多。

4. 善于情绪管理,不把坏情绪转介给孩子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尤其是父亲作为一个男人,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有时为了生存而忧虑、焦躁都是难免的。而优秀的父亲,从来不会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更不会因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就借题发挥对孩子严厉苛责、甚至打骂。

善于情绪管理的父亲,会把坏情绪留在外面,每天进家门后都是高兴、微小的,他会用最积极的状态去与孩子相处,让孩子被自己所调节好的情绪所感染,将来也成为一个懂得调试自己情绪的人。

多年以后,你会发现,孩子能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事,会给他的人生带来无限种可能。

现在你知道如何当一个好父亲了吧,希望每一个父亲都能成为林如海而非贾政,而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亲的陪伴下健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周末的一天英语作文 第一次做蛋炒饭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后作文 快乐多多的作文 关于日出日落的作文 初二生活作文600字 开学第一周作文三年级 六年级写人作文400字 作文春天的景色400字 分享作文400字 四年级乌龟作文 蒲公英写作文 记忆中的温暖600字作文 留一条缝隙作文素材 四级英语真题作文 游古隆中作文 团队合作作文600字 书店作文 景物的作文500字 怪圈漫画作文 心动时刻作文 写景作文题记 通知小作文 晚霞作文350字 安徽的风景作文 第一次做沙包作文 我会做什么的作文 我的本领作文300字左右 大海的自述作文 关于乔布斯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