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2021-01-27 05:50:02
相关推荐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阳关三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曲,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有深刻的意义。是根据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歌曲。本课采用合唱曲《阳关三叠》和竖笛版《阳关三叠》为重点教学内容,以古琴版为辅着重让学生体会“三叠”的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熟练演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借助古筝的基本指法“钩、抹、托”的示范及模仿结合小声唱并了解“三叠”的含义。让学生感受、体验古曲的韵律。

2、能够感知音乐,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3、欣赏《阳关三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感受友情的珍贵。

教学重点

熟唱《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感受古人的诗词与二胡、古琴的韵味。

教学难点

唱准“遄行,遄行”八度大跳音,体验难分难舍的情感。从相关音乐要素中体会歌曲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播放引入新课(播放课件一)

1、展示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人的离别场景,为后面的学生表演作铺垫。同时,将本课的教学定位在中国古代与离别之情中。)

2、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音乐你会选择以下哪首?播放(课件二)学生自行选择音乐并阐述选择音乐的的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对音、诗、画的感受,对古人的离别之情有所初步感受。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主题,听曲、人声模仿古琴。

1、教师配诗与音乐,引出《阳关三叠》(课件三曲谱)。

2、随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朗诵王维的诗。(课件四)朗诵要求(1)按平时朗诵方法读出诗的韵味。(2)、按歌曲的节奏去读。

3、分析歌词。

师:歌词部分比原诗要长,我们来看后面部分的歌词,“遄”这个字念chuán。齐读一下。

师:“遄行”是指“一路上你要快快地走,快快地走”,寄托了对友人无限关爱之情。“长途越渡关津”指遥远的旅途要穿越多少关山、渡口!“历苦心,历苦心”是指“要经历千辛万苦,千辛万苦”。“历历苦心,宜自珍”指“再累再苦啊,你要自己保重,自己多多保重”。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感染学生,通过配朗诵让直接体验诗中之情。)

4、教师教唱《阳关三叠》主题旋律。

(1)发声练习(课件五和六)跟老师一同发模仿古琴的声音唱。

(2)播放(课件七)简介古筝。

(设计意图:为后面什么叫“三叠”作铺垫。)

4、完整欣赏合唱版《阳关三叠》播放(音乐课件六)

学习提示:(播放课件八)

(1)共听到了几次相同的旋律?

(是简单的重复吗?(三次,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2)边听边思考,集中注意力体验,边听边画旋律线。

(3)师带唱(播放课件九):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5、欣赏二胡版(播放课件十)。

学习引导:这个版本在音色、速度、力度、情感有什么变化?(二胡、稍慢、中强、更加伤感)

6、齐唱.为了深切地体会这种情感,请大家随伴奏并在重拍处模仿古筝的弹奏指法(钩、抹、托)齐唱《阳关三叠》。(播放课件十二)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会乐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时代背景跟唱。

三、创造与活动情境创编与体验

1、通过我们的学唱以及相信大家对于这首歌所反映的音乐内容及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编这样一台音乐情景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小组讨论,结合所学,发挥想象。

创编提示:(播放课件12)

创编(1)、自主创编古代人的离别情景。

创编(2):A、编情景,要求创编现代人的告别情景。

B、加肢体编唱2/4拍的流行风格的《阳关三叠》。

(设计意图:打破这古琴曲欣赏闷气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歌曲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情感。)

四、总结

感谢几位同学的表演,今天我们通过学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情绪,创编音乐情景剧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三叠”,体会了《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及其包含的音乐情感,同时也了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资料,看看我国还有哪些古曲与《阳关三叠》有着相同的音乐结构呢?

五、在流行风格的《阳关三叠》歌声中结束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八年十班的孩子是一群充满灵气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课下找了很多影像资料,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放完,《阳关三叠》演唱部分只听一遍,应该全听完就好了。设计好在课程最后结束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们把《阳关三叠》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升华,因为经验不足,我疏忽了;虽说我是声乐专业的,但课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会尽全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我要传达给他们的情感,也会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这次公开课,真的让我成长了,课程和细节安排方面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许整节课都要在梳理规整一下,恳请各位前辈老师们给予我帮助,我会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精品。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可谓风靡唐朝,而且是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与诗词相互辉映,珠联璧合,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学情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看、听、赏、唱等多种手段,辅以多媒体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知识与技能: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上下阙,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情绪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

在学唱中体验歌曲上下阙音乐情绪,通过对比感受不同。

教学用具:多媒体系统教学课件 歌谱电子琴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播放现代流行歌曲视频MTV《穿越》,以穿越的话题形式进入

教师范唱《阳关三叠》第一段

1.蕴含的诗名?作者?

2.了解创作背景和历程

新课赏析:

千古绝唱《阳关三叠》

感受中国唐代歌曲的艺术魅力

1.《阳关三叠》的简介

2.初步聆听合唱曲《阳关三叠》:

a.歌曲从旋律和诗词角度的风格特点?

b.“三叠”出现的位置和全曲的曲式结构?

深入感受体验作品:

3.聆听作品第一段:上阕和下阕的场景联想

4.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上下阙的音乐情绪对比

5.同音异奏:

1认识了解三种中国古代乐器(古琴埙 二胡)

2三种乐器分别演奏《阳关三叠》对比体验不同音色

3依据喜好感觉,选择个人喜欢哪种乐器?

拓展探讨传承:

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在流行歌曲漫天飞的现状下,有什么好的方式把古代歌曲艺术传承下去?

课题总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八年级上册作文 童年作文600字 怎么写好作文 八下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高中版 高中生作文800字 写事的作文怎么写 关于中考的作文 三年级英语作文 乡愁作文 多肉作文 孝顺作文 作文寒假生活 白衣天使作文 作文成长 雅思大作文 出游作文 羽毛球作文 野餐作文 苏轼作文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