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3篇

2021-02-15 08:00:01
相关推荐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3篇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后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篇1

为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小城镇差别发展与特色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干部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举办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研修班,全市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人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除聘请专家和当地领导进行授课以外,还组织学员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现场考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进行咨询互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

今年5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用五年时间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创建100个特色小镇的目标,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及如何创建等作了具体规定,目前,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特色小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优势平台资源,集聚各类涉云企业近300家,涵盖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以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新材料、机电与电子、信息与控制、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高端海洋工程动力装备制造业。再如杭州市龙坞茶镇,以“龙井茶文化产业”为主导,集乡村旅游与民宿体验、文创产业及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产业、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湖龙井茶集散地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之一。

--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与“特色镇”,虽均有一个“镇”字,但指向却不尽相同。“特色镇”更注重行政地域概念,乡镇一级的意味更加浓厚;“特色小镇”则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社区特征,传承和展示独特地方文化的载体。“特色小镇”区块概念更强,它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而是产业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一个乡村、一个园区、一个区域,均有可能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对象。通过培育特色小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发展导向:根据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色小镇将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具体要求:

空间规范围,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规定每个特色小镇都要以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凸显了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投资规模,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须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此外,浙江省还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必须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政策支持:

在组织协调方面,建立了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由常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建设厅、商务厅、文化厅、统计局、旅游局、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为创特色小镇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土地资源保障方面,对纳入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新增的建设用地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特色小镇,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则按60%奖励。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财政支持方面,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

二、浙江省推进特色镇建设的几点启示

目前,浙江省通过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城镇化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已占三分之一。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为我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下:

一个产业(一个特色)。特色小镇以一个产业为龙头,拉长产业链,做真正的产业集聚。浙江提出,特色小镇必须是产业特色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将其打造成为产业集中、专业化强、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引进资本、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与竞争力。在这方面,我市虽然也强调“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但实际乡镇产业集中度较低,有的虽有特色产业,但市场优势不明显,产品档次以低端为主,如头桥镇医疗器械特色产业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杭集镇日化特色产业主要生产宾馆一次性洗漱用品等。

一个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浙江提出,每个特色小镇均应明确投资主体,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重点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引导、资源整合、服务优化、政策完善等工作。因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提供规划、土地指标、税收返还(有税收才有返还),不但减轻了政府负债压力,也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责任与分工。如杭州西湖云栖小镇以阿里巴巴为战略合作伙伴,打造基于云计算产业的特色小镇;嘉兴海盐核电小镇围绕秦山核电站,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共建“中国核电城”;衢州龙游红木小镇则由年年红家具(国际)集团公司投资80亿元建设等。这种以企业为投资主体的运作方式,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融资难的问题。

一个区域(打破行政管辖权)。此次浙江出台的《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的最大突破,就是明确了特色小镇既可以设在市区内,也可以依托乡镇传统特色产业设在乡镇工业区或者某行政村里,且面积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体现了“小而精”的理念。如杭州市9个特色小镇中有5个位于城市区域内,这既有利于提高投资密度,又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相比我市城镇化的传统理念,重点抓乡镇经济发展,容易忽略城市对城镇化引领带动以及城市产业对农业人口的吸纳作用,如江广融合地区虽属市区范畴,但也可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

一个运作方式(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平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浙江明确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借助企业招引企业,通过产业集聚产业,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完善政策、设施配套、评估奖惩等,大部分特色小镇成立了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展沟通协调与服务,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对推进我市乡镇特色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市乡镇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xx年全市乡镇GDP在25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50.7%,GDP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的占15.49%,急需要通过特色发展,做优做特进而做大培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就业支撑能力,实现转型升级。

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初步提出了“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特色镇”,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我市下一阶段推进乡镇特色发展有两条路径,对比如下:推进特色镇建设其优势是符合省“十三五”规划对乡镇发展的要求,若“十三五”期间我省出台特色镇建设扶持政策,我市可迅速对接争取,且乡镇整体推进组织领导有力,打造成功后对乡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作用明显;不足之处是乡镇整体推进投入大、周期长,在各乡镇现有经济结构下,形成显著特色困难,我省是否出台扶持政策具有不确定性。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优势是从规划策划以及建设规模、周期和投入等方面来看易于打造,其形成的特色更加集中和显著,示范效应明显,且有成法可学;不足之处是小镇建设更多依靠市场运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缺乏省级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地方招商引资压力较大。

当前,随着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整体推进特色镇建设难度较大。而各乡镇在原有基础上,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与原来发展特色、发展基础和发展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形态更加符合当前乡镇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下一阶段,建议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配合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乡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

一是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在《扬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加快推进《扬州市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扬州市城乡统筹规划》及各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学习浙江省特色小镇做法,启动编制重点中心镇、特色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美丽乡村”村级规划编制范围,形成市、县(市)、镇(乡)、村四级较为完整的城镇规划体系。

二是出台乡镇特色发展工作意见。围绕培育特色小镇,出台培育相关工作意见,针对我市产业优势和特色,按照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批准等程序,培育一批工业主导型、城郊农业型、生态休闲型、文化旅游型、商贸物流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型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在市区、县市城区的周围或部分乡镇,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小镇进行培育。如宝应县曹甸镇可围绕教玩具产业设立“教玩具小镇”,仪征市月塘镇可围绕茶叶种植加工和捺山生态公园打造“生态休闲小镇”,江广融合地带可围绕信息和文化产业打造“信息小镇”、“文化小镇”等。

三是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成员单位资源力量,制订完善加快城镇特色发展和优化提升的政策意见。同时推动各县(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特色小镇组织领导机构等。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制订我市特色小镇创建标准、考核办法,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建成果进行客观评估。

四是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市级特色小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整体打包列入年度市级以上重大项目的,所含子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出让收益共享机制,将建设用地不紧张的一般乡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转让给所在县(市)的特色小镇所在地。按照节约集约的原则划定边界范围,对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所在市和县(市)国土部门可适当给予指标倾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按照市区每年1亿、县(市)每年5000万的盘子,分别设立市区和县(市)特色小镇培育专项引导资金,按照20%的比例给予补助,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优先考虑特色小镇需要。对特色产业集中区规划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减半返还。推动商业银行、市金融集团、小贷公司为小城镇提供中长期贷款,各级财政视项目情况给予利息补贴。

五是加大改革创新探索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乡镇申报国家、省级新型城镇化及相关试点,重点支持高邮市、泛水镇、月塘镇、邵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做好试点总结提炼及深化拓展工作,将培育特色小镇工作与国家、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创新现行,在全市乡镇中发挥好引导和示范作用。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篇2

20xx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20xx年6月,浙江省公布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20xx年1月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小镇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余杭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主要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平台,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之一就是用地。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平台

所谓小镇,既不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区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点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省级特色小镇要求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到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省级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其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三年全额返还,后两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将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进行图形叠加,利用信息化手段,基本摸清了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9个小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约5.65万亩,现状仍为集体土地的约3万亩,农用地约2.2万亩,耕地接近1万亩。

部分小镇的土地保障面临多重困局

调研发现,杭州首批9个特色小镇有一部分在建设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经营性用地不足等问题。

个别小镇规划的工业用地规模过大。虽然同为“双创”平台,9个小镇的规划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培育的成果也良莠不齐。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产业特色鲜明,培育理念与产业基础结合紧密,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

然而,个别特色小镇位于主城区范围,现状已经有存量工业用地约1000亩,规划工业用地规模却达到1500多亩,不仅未充分考虑存量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还要在主城区内新增工业用地,与杭州推行已久的“工业向园区集中”思路相背。另有个别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为生态旅游业,现状已有工业用地约300亩,但规划工业用地规模超过500亩,工业用地规模不降反升,与特色小镇培育理念背道而驰。

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保障难度较大。首批9个特色小镇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需要使用相当规模的建设用地;但目前规划区范围内仍有农用地2.2万亩,约1.2万亩土地位于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这些地类与规划用地类型不符,需要依法办理规划调整及农用地转用手续,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占水补水”等要求。浙江省要求首批特色小镇在3年到5年时间内培育完成,根据审批周期和以往的工作经验推断,规划区范围内的年均新增用地必须在两年内报批完成,年报批量至少要达到1万亩以上;但目前国家分配给杭州市的新增用地指标年均仅有不到3万亩,大量用地指标需要投向民生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园区,结余指标数量十分有限,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的用地需求难度较大。

低效用地存量较大而盘活积极性不够。与新增用地需求量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9个特色小镇还有较大规模的城镇低效用地,根据各区(县、市)编制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9个小镇在2017年前计划实施的低效再开发用地面积约1500亩,现状低效用地规模还远不止这个数字,存量土地盘活利用的空间较大。本来,相较于新增用地,存量土地和厂房资源可以较快地盘活利用,但部分小镇自己动手找空间的积极性不足,存量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活跃的经济社会活动挑战传统的土地政策。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到,特色小镇年轻人聚集,新理念、新事物源源不绝,经济社会活动活跃,相应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动频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提出较大挑战。例如,山南小镇的烟草仓库变为基金总部基地,云栖小镇的工业厂房升级成云计算中心,梦想小镇的老旧粮仓改作了创意工作室,艺尚小镇的服装厂升级为电商创意产业园。这些新业态在城市规划管控和土地利用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制度性约束。

经营性用地规模不足,部分小镇资金平衡存在风险。特色小镇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拆迁补偿安置、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杭州市区建设特色小镇的平均成本已经超过250万元/亩,必须通过经营性用地出让、产业用地税收等渠道回笼资金进行平衡。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特色小镇没有进行系统的资金平衡测算,具体运营管理也缺少统筹,根据区片开发可利用经营性用地约40%的经验,土地出让价格必须要达到平均投入成本的2.5倍以上,才能够基本实现资金平衡。个别小镇用于资金平衡的经营性用地规模明显不足,区片开发存在亏本的可能;另有个别小镇产业项目质量不高,利税产出甚至无法支付前期开发建设的贷款利息。

明晰产业定位,善用低效土地

特色小镇的蓬勃发展,无疑正在引领经济社会新的增长点。而小镇建设在土地要素的配置中已面对诸多现实问题,需要顺应产业转型和土地节约利用的大方向,结合各个小镇的实际状况妥善应对。对此,笔者建议:

明确用地需求“菜单”。建议总结成功经验,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论证,按照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按需配套的原则,合理确定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布局,纠正个别特色小镇工业用地规模过大,产业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划出规划区范围(或作为生态用地保留),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用地需求“菜单”,落实到城市控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科学划分相关功能区块,确定用地类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差别配置新增用地。随着新增用地指标的逐年下降,“放开肚皮吃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必须要用到重大、紧迫的市政府重点项目中去,特色小镇的项目,原则上应该通过盘活存量房地资源解决;杭州市确定的重大项目可以使用适当规模的新增用地指标;除市级以上产业园区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外,其他特色小镇一律不再供应新增工业用地。

土地保障主要倚重低效土地。考虑到当前新增用地报批难度越来越大,报批成本越来越高,国家调控越来越严,完全依靠新增用地驱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显然已经难以为继。存量低效土地必然成为小镇土地要素保障的主要渠道,建议特色小镇对规划区范围内低效用地进行再调查,将可以盘活利用的部分增补进入当地的再开发专项规划,分类推进。

适度放宽用途管制。本着宽容和尊重社会创造力的原则,允许小镇的新型业态在存量土地上跨用途临时利用。考虑到目前新型业态主要集中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领域,建议在杭州市已确定的创新型用地基础上,在产业、规划、用地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中,重构新的产业和用地标准,设置合理的业态、价格等管控机制。

统筹平衡建设资金。深入谋划特色小镇涉及的资金平衡方案,充分借鉴区片开发经验,科学配置经营性用地、产业用地比重,稳妥测算经营性用地出让地价与前期开发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确保经营性用地出让金基本能够平衡前期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稳妥预测产业项目的利税收入及培育周期,确保小镇建设有收益、有特色、有产业,力争将特色小镇建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高点。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篇3

20xx年5月,按照浙江省援青指挥部陈伟指挥长的指示精神,德令哈市援青工作组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许德清带队,走访了杭州云栖小镇、梦想小镇,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并作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情况

杭州市近些年正在打造一大批有本地特色的创业平台,比如互联网创业小镇、基金小镇、云计算小镇,进一步集聚风投、基金和创业人才。杭州的“三镇三谷”(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谷、西溪谷和传感谷)正是这样的创业平台,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推动互联网创业,还是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世界互联网大会都为“三镇三谷”带来了新契机、增添了新动力。本次的调研考察着重对“三镇”中的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云栖小镇考察情况

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地处之江的核心区块,园区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0万平方米,预计3年内逐步会有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可以用于发展。园区内现已有涉云企业80多家,包括有阿里云、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目标通过3-5年的发展,在那里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如APP开发、游戏、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以上。另外,在“云栖小镇”里,将建一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IT信息产业历史博物馆,展示以云计算为特色的互联网IT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跟阿里云公司合作,园区里还将成立一个阿里云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提供云计算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

(二)梦想小镇考察情况

梦想小镇”坐落在杭州市西部余杭区,是在国家号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杭州市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背景下,依托余杭区未来科技城蓬勃的产业前景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20xx年9月,“梦想小镇”正式启动建设,并明确了“双镇联合”的发展思路,即打造互联网小镇、天使小镇。其中,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小镇重点鼓励和支持“泛大学生”群体创办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动漫设计等互联网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企业;天使小镇重点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集聚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体系。梦想小镇在空间布局上,按创业办公空间、精神文化空间、世俗生活空间三个1/3来设置,理念是“先生态、再生活、再生产”,得到了很多企业共鸣,阿里巴巴淘宝城、中国移动4G研究院、奥克斯研究院等项目已入驻。小镇的梦想是,力争在3年内积聚大学生创业者10000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以上,资金管理规模达1000亿元,金融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

二、杭州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基本做法

(一)组织有保障。省、市各级领导坚持把支持创业创新作为推动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和重要抓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出台了支持创业创新考核实施细则和统计制度,对考核目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和下达。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杭州梦想小镇调研时强调,梦想小镇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在服务新经济、扶助人才创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更好地推动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中由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浙江省天使梦想基金,重点支持梦想小镇优质初创团队。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的模式,给予每家团队20万元资助,以更好地发挥对创业创新的引导激励作用。杭州市委召开全委会专门制定了智慧杭州2014-2015年的实施方案,明确把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作为杭州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方向。杭州市政府确定在杭州还要创建十个左右创业创新小镇,为创业企业及创业人才提供物理位置、投资基金、服务体系,广泛吸引年轻人,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

(二)政策有力度。为加大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杭州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工作意见》和《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杭州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部门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政策洼地。同时各创业创新园区通过开展为企业“送政策”活动、召开政策新闻发布会等,向企业和社会进行了广泛宣传。本次考察的创业创新小镇针对不同企业给予不同的政策。

1、云栖小镇政策介绍。

(1)给予新设立企业,最高第一、二年给予年房租额10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第三、四、五年给予年房租额50%的房租补助或减免。

(2)给予新设立的孵化器运营商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并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服务完善的孵化场所。

(3)设立的涉云企业,当年实到注册资金每增加1000万元人民币,给予增资部分0.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引进境外投资,实到外资每增加1000万美元,给予增资部分0.3%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4)设立“股权+激励”的产业发展基金。

2、梦想小镇政策介绍。

(1)三年内,对于经核准的梦想小镇企业,为其提供人均1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50平方米的免租金办公场地。

(2)企业经核准后,可申请三年累计最高30万元的商业贷款贴息。

(3)对于获得首轮300万元及以上融资的梦想小镇企业,增加两年免租期,单个企业最高可享受五年免租期。同时,三年内给予企业60%的物业、能耗补贴。

(4)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优先投向进驻企业,支持企业创业创新。

(三)平台有搭建。“三镇三谷”的建立是创业创新类企业落户杭州重要的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网络、办公家具、综合办公场所等一系列的创业硬件条件。云栖小镇紧扣科技发展的脉搏,以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和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两大平台为载体,力争打造“中国云谷“。杭州云计算产业园是以打造国家级云计算产业和服务基地,云计算国家级专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培育以云计算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力争形成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产业高度集聚区;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是由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合作共建,拟依托阿里云计算平台,集聚上千家创新科技类企业,打造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建立创新型企业的生态圈,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力争把阿里云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创新基地。梦想小镇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摸清底数、确定目标、明确步骤的基础上,编制梦想小镇发展规划,并认真做好建设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并向耦合衔接,做到主体办公、配套设施先建设后筛选项目和创业公司进驻。

(四)人才有集聚。集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吸引创业人才的集聚。一手抓产业公共交流服务平台建设,小镇举办各创业大赛、电子商务论坛、云服务论坛等活动,为各企业之间交流和企业自身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搭建平台,从生产性服务方面为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手抓各小镇等品牌建设和周边生活类项目,从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为人才集聚提供优良的环境,形成生活休闲、环境优美的生活圈来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云栖小镇通过“云咖啡”、“IT茶馆”等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以及创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借助信息产业工程师、开发团队等高端人才开办的个人工作室,实现工程师在园区的独立办公,促进高端人才与入园企业的双向服务与需求,打造园区独特的工程师社区。定期举办云计算产业发展论坛、讲座、展会等相关活动,吸引行业知名人士现场交流互动,不断凝聚创业创新氛围。梦想小镇邀请国家知名专家、企业家对进驻企业进行考察评估,并聘请多位国家著名专家学者组成评估小组,经常性指导和推动创业创新工作,有效发挥智囊团作用。在做好引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好留才、用才、助才的新篇章,创新引才模式,继续加强与名校名会、大院大所的联系,持续拓展引才留才平台,力争实现院士级人才、海外科研院所招引的新突破;建立对新评审项目落户率的动态跟踪机制,加快人才创业项目实质性落户,并为人才落户提供充沛的承载平台和健全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把人才服务工作向细化、量化方向纵深推进。

(五)服务有针对。为进一步完善服务创业创新的工作体系,杭州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市领导联系重点创业小镇和创业园区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设立管委会,建立组织联系网络、组织支持创业创新业务培训、开通创业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开设投资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等多种手段,有力推进创业创新整体工作的快速、高效。

三、几点启示

一是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邀请专业设计团队蹲点调研,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跨越相连接的几个镇街,划出一定的区域,准确定位,科学编制。必要时,聘请专家学者审查把脉,使规划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二是高起点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要求,政府优先启动先导区,带动周边地块的社会资本投入,同时辅以一定地块的高品质商业开发,完善功能配套。

三是高起点经营。创业创新类小镇要具有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独特的创业理念吸引企业到来,富集的创业资源能留下企业和创业者。因此创业创新园区开发涉及面广,具有极强的市场性和专业性,因此必须有一个专业的优秀操盘手和经营团队进行全面策划和整体开发。

四是高起点管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企业主体力“三力合一”作用,着力强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发展联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工作。

四、德令哈市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设想

(一)规划入手,科学谋划。一是从推动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角度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高标准编制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合理确定开发建设范围,做好与镇街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相融;三是统筹安排,分步实现规划目标,按照招商进度和资本投入能力,科学提出年度预期目标,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分年,逐批建设,将总体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二)做好选址,打造精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业创新小镇的选址要考虑生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因素。建议德令哈市要将创业创新小镇建在巴音河畔两侧从格尔木桥至都兰桥段,跨越河东、河西两个街道,取名为星空小镇(暂定名),意为高原新城,星空闪耀,高原新城似辽阔的夜空,容纳着闪烁光芒的新星创业企业,政府投入可优先启动半步桥地块作为星空小镇先导区。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一是考虑德令哈市财政资金的现状。积极整合国家专项资金和援青资金,推进星空小镇先导区硬件建设。二是加大招引力度,以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质的创业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开发周边地块。三是德令哈市政府成立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股权”等形式吸引优秀企业入驻和人才创业。

(四)完善机制,政策扶持。一是把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全市总体工作的大局中,由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建设,必要时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二是加强与杭州市创业创新类小镇的联系,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行业领军人才作为特邀顾问,指导和把关小镇开发建设运作工作;三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融资、办公房租金、税收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五)持续发展,强力推进。发展创业创新类小镇这项工作是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的事业,要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强势予以推进。通过培养一批熟悉创业创新产业体系的专业人才,增加一批创业创新类的就业岗位,带动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使德令哈市跟上未来产业发展的步伐,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公园的作文 一处风景作文 母爱作文开头 作文200字四年级 中考作文800字 600字满分作文 人生作文500字 校园美景作文 煮饭作文 风景的作文600字 优秀作文写景 介绍自己的作文英语 难忘的事情作文 什么是作文素材 作文 我的书包 作文幸福400字 小作文是什么 350个字的作文 坚持作文结尾 写叙事的作文 四年级2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感谢信 中国历史作文 介绍学校的作文 新朋友作文 校园青春作文 我的一生作文 冬天600字作文 一直都在作文 坚持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