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职学生软件技术论文

2021-02-26 20:40:02
相关推荐

高职学生软件技术论文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标准的建设内容

随着我国软件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软件技术人才缺口日益显现。作为国内最早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近年来,以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为主要特色的大连软件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形成了产业与企业的聚集效应,为大批IT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行业超速发展的喜人形势下,随之而来的是专业人才相对紧缺的问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承担着向区域产业、行业输送一线技能型人才的责任,应从人才需求入手,不断进行专业建设,解决人才培养错位的问题,填补人才缺口。在专业标准项目建设和示范专业项目建设的背景下,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组建专业标准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于2012年8月至11月以电子邮件及纸质问卷调研、走访调研、电话调研、网络资料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大连市软件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就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详细的调查;同时以多种方式对省内外的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以及国外其他同类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现状进行了调研。为扩大调研的覆盖面,提高调研的准确度,我们选取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参与调研,其中,大型企业有5家,中型企业有14家,小微型企业有22家;参与本次调研的人员总数为104人,其中包括本校该专业毕业生43人。在获取到相关数据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毕业生的中肯建议。

(一)软件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其目的是判断专业培养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分析企业对其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比较区域内专业的设置情况和专业发展趋势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从而找准专业定位,重构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在人才需求调研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企业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现状、企业岗位需求、企业与本专业对应岗位设置的未来发展趋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可度等。对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表明,在全市约1200家软件企业中,约有300家企业需要JAVA软件开发岗位的高职人才,300家企业需要.NET软件开发岗位高职人才,约有150家企业需要软件测试岗位高职人才,约有200家企业需要软件销售服务或软件维护岗位高职人才。这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定位奠定了基础。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微电子、芯片制造、软件工程等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快速发展,软件技术正从不同角度与其他学习领域进行渗透与融合。而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出现,网络应用日新月异,针对不同的应用,相应的软件开发方法也层出不穷。因此本专业在专业建设时应考虑人才培养的拓展性和延续性,重点强化学生的知识扩充和技术迁移能力,使其能够顺利介入或调整工作方向,能够适应多技术融合时代的各个分支领域,如企业级WEB软件开发、移动终端软件开发等。对软件技术专业对应岗位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解和分析,可以为专业实训课程设计、选修课程的设置以及第二课堂的设计奠定基础。

(二)职业领域分析

职业领域分析是指对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工作内容、业务规范进行总结和分析。分析的过程包括对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其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依据调研数据,首先汇总各企业相关岗位的名称与岗位能力要求:100%的企业均设置了“软件开发人员”与“软件测试人员”岗位;65%的企业设置了“数据库工程师”职位,但通过调研发现,“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能力应该包含“数据库工程师”。各小型企业对软件项目中的管理角色的岗位命名不一致,所以,将这类人员统一归纳为“软件项目管理人员”。超过80%的IT企业都需要与开发部门横向开展工作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如“系统架构师”“技术支持”,这一类归纳为“软件技术支持人员”。此外,部分企业设置了客户经理、软件销售业务员、客户服务专员、软件策划、软件维护工程师、UI设计员、助理软件工程师等岗位,在这些岗位中,软件销售业务员、软件维护工程师和UI设计员在企业中的需求比例略高,分别占了55%、46%和37%。通过对这些岗位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归纳,发现这些岗位的职业能力有所重叠,这类岗位可归纳为“软件维护人员”。

(三)职业岗位确定

根据对职业领域的分析情况,对职业领域进行细化,明确职业岗位,结合高职培养层次学生的特点和行业需求,确定该专业面向的首岗和拓展岗位。根据调研及分析,我们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首岗为软件开发人员、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拓展岗位是UI设计员和软件销售人员。

(四)课程体系与学习领域构建

根据高技能软件开发人才的成长规律来组合课程,可将课程体系分成基本技能层、综合设计层和企业应用层三个层次。在高职软件专业,可使基本技能层的课程与助理软件开发人员的特点相对应;综合设计层和企业应用层的课程与初级程序员的特点相对应;企业应用层的课程与程序员的特点相对应。最后,考虑到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专业教学资源的配置与均衡,我们对同一阶段的课程进行排序:在三个层次的不同学习阶段中,重复出现特定的软件开发、测试等学科相关内容,同时利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成熟性,使知识内容和技能点不断拓展与加深,把学校学习的阶段和高技能型软件开发人才成长的过程关联起来,最终形成了软件技术专业的螺旋增量式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构建则是指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各个课程的内容组织与教学模式设计,同时包括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开发和改革。这一环节也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

(五)课程资源建设

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应组织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软件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原有教学内容的淘汰率高,所以需格外重视课程建设中的校企合作。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从企业需求出发,针对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和项目特点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企业一线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将企业真实项目以及以往校企合作中所实施的经典案例进行改写,形成符合教学场地、时间等实际要求的实践项目单元。这样可以使学生虽在课堂,实际上已置身于企业开发的实际项目环境,能够了解和熟悉企业真实环境中一个项目的完整开发流程,在项目进行中达到企业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和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在教材编写方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大连市软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编写了《数据结构》《网页制作》《基于.NET的项目开发》《VB程序设计》四本教材,还编写了两本校本讲义:《Oracle开发与管理》和《基于JAVA的WEB应用开发》。此外,学校还对软件专业7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企业项目化教学的微课程设计和制作,并逐步应用于教学中。在实践教学方面,该院针对专业教学计划中16门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具体包括实训教学指导以及形式多样、完善的教学资源包,用以辅助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或教师布置的课外提升训练。此外,项目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则形成了独立的实训资源库,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对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进行有效的监督。

(六)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2013年3月—8月,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先后召开了四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与企业共同研讨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创新性校企合作的机制创建提出初步方案。为突出职业教育和实训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采取“项目主导、三层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技能培养划分为技能积累、能力发展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在校内理实一体化的基础平台、项目化的模拟软件公司和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依次完成。

(七)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合理评价专业核心能力,经参考“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根据对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评价目标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建立了三阶层多指标所构成的综合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涉及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把影响软件专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分为教学管理、教学条件与建设、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4个一级指标;然后针对4个一级指标将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得到18个二级指标;最后对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化,得到核心能力评价的三级指标。通过对构建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明确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出影响专业核心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子,构建新的合理的专业核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为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标准建设的实施要点

(一)专业标准的技术规范

专业标准形成后,应按照专业标准技术规范进行专业标准内容的撰写,包括专业名称与代码、入学条件要求、学习年限、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职业规格、人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职业岗位(群)分析、课程结构、教学条件(师资条件和实训条件等);此外,应按照专业特点,设计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第二课堂实施方案和具体的评价方案。

(二)专业标准的实施条件

在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建设中,应强调行业和企业的全程参与,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以专业为单位的特色校内实训基地,如模拟软件公司;建立以专业为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与专业相结合的产学合作机构、培训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等。此外,企业应全程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独立实训以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项目的设计与评价,从而实现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专业标准与岗位标准的有效对接。最后,专业标准还应动态进行“测量、分析与改进”,这是确保专业标准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机制。专业标准的测量与绩效指标评价标准可概括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品行习惯养成、综合素质发展、就业对口率、薪资水平;任课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改革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实训基地实习条件、学生实习成效;人才规格定位、职业能力满足度体验、职业道德、岗位能力、职业心理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团队(名师)、示范基地、教育教学成果奖等。

第二篇

一、样本情况及研究方法

(一)样本情况

本次研究以广东省某高职院校2011级软件技术专业所有专科生为研究总体,共包括学生138名,其中男生103人,女生36人,各占总人数的74.6%和25.4%;下设软件技术1-4班,分别有学生34、33、36和35人,占到总人数的24.6%、23.9%、26.1%和25.4%。

(二)研究方法

学生选取。在实际样本选取过程中,每个班级都会有将08、09及10级降转学生,考虑到这些学生和班级主体学生学习时间不一致,且担任课程教师也各不相同,实际分析过程中将这部分学生去除在外。成绩选取。大学学习过程中,都会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合格而参加补考或重修的现象产生,部分同学参加了2次及以上的补考,也就是说刚开始不及格的同学经过几次重修补考后成绩最终合格。本次研究中课程成绩以学生第一次正常考试所获分数为标准。课程选取。本次学生成绩统计涵盖了学生大学期间除任选课、辅修课以外所有课程的学业成绩(直接从教务系统导出)。将任选课成绩排除在外的原因是由于大学期间每个同学选上的任选课科目各不相同,任课老师评分标准也各不一样,因此所获分数不具有可比性。共选择29门课程,所选具体课程是:C/S应用系统开发(X1),C语言程序设计(X2),大学生安全教育(X3),大学生就业指导(X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X5),电工基本技能实训(X6),动态Web技术(X7),工程应用数学(X8),公共外语(X9),网络组建实训(X10),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X11),军事理论与训练(X12),毛概(X13),面向对象编程实训(X1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X15),软件测试技术(X16),数据结构(X17),数据库管理与应用(X18),数据库原理与应用(X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X20),体育与健康(X21),网络操作系统(X22),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X23),网页特效(X24),信息资源检索(X25),应用文写作(X26),游戏开发技术(X27),专业技能实训(X28),综合应用开发项目实训(X29)。

二、高职学生成绩因子分析

(一)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Kaiser-Meyer-Olkin)用于对变量之间偏相关性进行检验,一般KMO值大于0.9时效果最佳,0.7以上可以接受,0.5以下不宜作因子分析[3]。如表2所示,本例中KMO值为0.894,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表2中第二行为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远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球形检验零假设,同样证实本例适合于因子分析。

(二)公因子方差

给出的是提取公因子后各变量的"共同度,它刻画了全部公共因子对于变量X的总方差所作的贡献,说明的是全部公共因子所反映出原变量信息的百分比[4]。例如,变量X(C/S应用系统开发)的共同度为0.734,也就是提取的公共因子对变量的方差做出了73.4%的贡献。

(三)解释的总方差

“解释的总方差”表格给出了每个公因子对于总体方差的解释以及累加和。根据选取特征根大于1以及降维的原则选取前7个公因子,这7个公因子总体方差的解释为67.515%.

(四)旋转成分矩阵

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得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对一个变量来说,载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代表这个变量。第1个公因子代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综合应用开发项目实训、C/S应用系统开发、面向对象编程实训、网络操作系统、动态Web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网页特效这几个变量;第2个公因子更适合代表网络组建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与健康、工程应用数学和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几个变量;第3个公因子则表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毛概这两个变量;第4个公因子代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公共外语;而第5个公因子则对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更具有代表性;而第6个公因子则对军事理论与训练更具有代表性;而第7个公因子则对游戏开发技术和信息资源检索更具有解释性。进一步分析,根据各个变量的特点,可以把第1个公因子命名为专业能力因子,把第2个公因子命名为公共课程及数理能力因子,把第3个公因子命名为心理因子,把第4个公因子命名为语言能力因子,把第5个公因子命名为实训能力因子,把第6个公因子命名为身体素质因子,把第7个公因子命名为研发因子。

三、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高职学生各课程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部分课程提取公因子的时候,仅能提取部分的信息量,如课程X26(应用文写作)仅被提取了49.3%的信息量,还不足全部信息量的一半;二是虽然对成分矩阵进行了旋转,努力将课程信息在不同因子进行合理分配,但要想准确区分开每一个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仍有一定的困难,如形成专业课因子和公共课因子等。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部分课程采取的是大班授课模式,并且主要采取渐进性的考核模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他诸方面进行准确考核,因此这部分课程的成绩将会对于因子分析的结果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部分课程考察的是多种学习能力,如专业技能实训(X28)同时考察了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思辨能力等,因此在象征对于不同学习能力培养的因子上都会有一定的信息量。鉴于此,在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课程对于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做到多种学习能力全面培养,又要集中于某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分析中,动态Web技术和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两门课程培养能力应该如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专门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内容的方向应该是收敛的而不是发散的。再如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更宽泛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就应该是发散的而不是收敛的,应该培养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软件技术专业专业建设的时候只有在对课程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之间关系成分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做好专业建设,培养适应计算机软件产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路阳光一路情作文 在告别中成长 作文 关于体育精神的作文 幸福就在我身边 作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初一 节约粮食的英语作文 未来的天空作文 作文过年趣事 关于舞龙的作文 看灯会的作文 我的生活方式英语作文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旅游作文500字左右 感恩父母300字作文 成长作文300字左右 写冬天的作文600字 书香伴成长作文 七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国庆节作文六百字 我和学校的故事作文 作文成长的滋味 20年后的学校作文 小学生升国旗作文 在读书中成长作文 书信格式的作文怎么写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我有一个梦想 英语作文 快乐时光作文400字 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中秋节见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