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家乡的中秋节高二作文

2021-03-07 23:45:01
相关推荐

家乡的中秋节高二作文

中秋,是让人思乡的日子。望着皎洁的明月,不由地感叹。想起了苏轼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中秋节高二作文,供参考!

篇一:我家乡的中秋节

每年八月十五夜,当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商店里的月饼陈列满橱的时候,电视里几乎都做着关于月饼的广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团圆送月饼父母亲正在盼着你的归来。”“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这时候,每个工作在外的游子或者与父母分离的学子几乎都怀着一个心愿:赶快回家,与父母亲团圆,与亲人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凝聚了思念的节日,一个小小的月饼包含的是无穷的牵挂和祝福。于是,你看,每到中秋节,商店里的月饼琳琅满目,吸引了各个阶层人挑选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仿佛一个个身价陡增的绅士一般等待着人们对他的筛选,那气派真让人惊叹。如今的人们囊中饱满,那100——200元钱一盒的月饼到了中秋节几乎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为的就是这中秋节的团圆氛围,为了亲人舍得,值得!

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过中秋节,由于经济上的拮据,父母亲只能从商店里买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给我和弟弟解解馋。那时候,每到中秋节,我们都习惯在室外吃月饼赏月,天上一轮圆月高挂,父母亲慢慢地和我们说着我们小时候的趣事,高兴的时候,父母亲还指点着圆月,告诉我们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吴刚砍桂树,说嫦娥奔月,广寒宫里的孤单寂寞。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圆月,想象着嫦娥的美丽样子,叹息着吴刚砍桂树,永远没有尽头。对于天上的那轮圆月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记起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洁,也分外的圆,它慷慨地把清辉洒向人间,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尽情的享受和亲人团聚的快乐。父亲看着圆圆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说:“你们现在还小,还能和父母亲团聚,长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节就可能回不来,那时候,我和你妈妈就只能两个人赏月了。千万不要忘了在中秋节的圆月下有父母亲遥远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听了不以为然,对父母亲说,我们不会离开你们的。我们会一直陪伴你们看月亮的。可是,后来,我成了别人的妻子,有了一个家后,也就真的无法做到和父母亲同赏月,同吃月饼了。于是,只能在中秋节的夜晚遥寄祝福给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父母亲说的话,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辈子的。我们就像一只只鸟儿,长大了一定会离开父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于是,对父母亲的牵挂在中秋节团圆之夜就特别明显了。父母亲,我虽然不能再像儿时那样在我们家的天井里伴着你们一起吃月饼赏月,听着你们讲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做着一个个关于月亮的梦,可是,那份在圆月下赏月的愉悦却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成了我一个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忆。

如今的我,生活于都市,住在套房里,几乎再也没有了在园子里赏月的雅趣。于是,童年中秋节的夜晚的那份与天地同辉,和父母亲同欢的场景成了一种定格,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家乡的中秋节,岂止是赏月,吃月饼,如今的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各种与中秋有关的孝敬活动也应运而生,每到中秋节,给父母亲买雪源康、富硒康、硒尔康的人多的是。于是,家乡的中秋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真可谓团圆是主题,月饼是主要内容,孝敬父母的保健品是陪衬,让一个团圆的节日又同时成了孝敬父母、关心父母健康的节日,真可谓一箭双雕,意义深远。

如今中秋节的月饼档次之高让人惊叹,什么味道的都有,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包装之精美也让人叹为观止。和我小时候吃的月饼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嘴巴反而刁了,这个挑挑,那个捡捡,还总是嫌不好吃,反而是小时候的椒盐月饼好吃了。此时,我才明白,人是难以侍侯的动物,吃得太好了,反而会挑剔。

那个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才是最美的美味,不正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吗?再高档的月饼也换不回那美好的时光和氛围了!

篇二:家乡的中秋节

幼年时,我和妈妈、大孃、妹妹一起在重庆老家一个叫龙水镇的地方生活过两年,至今,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龙水镇的中秋节过得热闹而古朴,要打糍粑、吃月饼、赛歌舞、放焰火。

就像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中秋节则要吃糍粑。有劳力的人家都是自己打糍粑,只有我们这种妇孺人家才出钱请人打。妈妈在小学教书,我们住在学校里,学校大门斜对面就有一个用来打糍粑的石碓窝(石臼)。那石碓窝很重,像生了根似的,无人能挪动。它平时孤寂地蹲在那里无人问津,只是在中秋节打糍粑时才被人想起。

中秋节那天吃过早饭,妈妈端着糯米饭同大孃带着我和妹妹去打糍粑。队伍已排得较长了,大多是举家出动,一来为了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二来为了观赏一年一度的打糍粑。

打糍粑的人是从别处来的,是两个壮年男子。别看糍粑吃起来绵软,打起来却相当费劲。将糯米饭倒进石碓窝后,一个赤膊男子就手持长长的木杵用力向下舂,另一个赤膊男子蹲在旁边,用沾了水的双手翻动碓窝中的糯米饭,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舂一些时候两人就会互换。糯米饭越舂越茸,也越来越粘,在糍粑快舂好时,费劲的不是往下舂,而是将木杵往上拔。看到木杵上粘着的糍粑被拔得长长的,小孩子们就欢呼起来:“糍粑舂好啰!吃糍粑啰!”这一家的糍粑舀起来,另一家的糯米饭又倒下去……

将近中午时,我家的糍粑打好了。把糍粑端回家热了吃,因为当地有“冷甜酒,热糍粑”之说。糍粑和粽子一样,都是蘸红糖水吃。但大孃比较讲究,我们的糍粑是蘸了白糖芝麻面吃的,真是又甜又香呀!

吃完午饭,就到学校教室看表演文娱节目的人化妆。节目是各个街道出的,听说还要比赛。一个教室里化好妆的人正在排练,又唱又跳。我带着妹妹看了一会儿,就学会了那歌:“郎对花,姐对花……”挨着看下去,最好笑的是祝英台居然是男人装扮的,头上戴着假发,胸部还塞进两个小南瓜,把我们一伙小孩子笑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一切准备停当,在校门外的坝子上就开始了文艺演出。秧歌队、连响队、花鼓队跳得节奏整齐、热火朝天;舞蹈队且歌且舞,乐声悠扬,曲调是《对花》、《十大姐》、《采茶扑蝶》等;川剧队演员化着戏妆,在川剧锣鼓声中腾挪扑闪,裙袂翻飞。还有四人抬着一座高高的布房子,里面坐着童男童女,我不懂是什么意思。之所以记得,是因为他们穿的衣服是借的我和妹妹的"。表演完后,演出队就排着长长的队伍,边走边跳,上街巡游去了。

看完表演,我们就去供销合作社买月饼。那时的月饼品种很单调,就是红糖馅儿的芝麻饼。供销社里人很多,但大多是来看稀奇的,因为里面挂着一个铜锣般的大月饼。问问价格,令人咋舌——5角钱!当时当地的5角钱是什么价值?比鸭蛋略大的泡粑都要买100个!本来妈妈和大孃是打算买小月饼的,也许是见了我和妹妹盯着大月饼那渴望的眼神,也许是慰藉我和妹妹对在成都工作的爸爸的想念,于是,妈妈在众人“啧啧”的赞叹声中买下了这个全镇唯一的大月饼。我和妹妹兴奋地轮换着将大月饼提回家,一路上又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

吃过晚饭,几乎全镇的人都聚集到学校东侧的大坝子上,准备观看节日里最精彩的节目——放焰火。中秋节的前一天,这里就用木头搭起了高高的焰火架,令人十分向往。焰火是10点钟放,习惯于9点钟睡觉的我和妹妹,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到10点钟,因而从没见过放焰火。听看过的小伙伴说,焰火是红色的,很好看。焰火放完后,还会出来一只猴子做表演,很有趣。

焰火放完,众人散去,这个中秋节就算过完了。

篇三:故乡的中秋节

我的故乡在内蒙土左旗只几梁。我们的祖辈或祖辈的祖辈都是过去走西口从晋北、晋中过来的。对了,大家知道的乔家大院乔志庸的爷爷贵发公就是走西口在我们附近萨拉齐和包头的西脑包发迹的。哈哈,有名的徽商、晋商就指贵发公那一代。我们的好多村子以山西的地名命名,如忻州营、崞县营、寿阳营等。所以,中秋节传承了山西的习俗。我去过山西,可能山西的节日习俗有了变化,但我们那边可能是更接近原汁原味的山西习俗。

记得小时侯,农村缺衣少食,孩子们最盼过节了。特别是中秋节,美味可口的月饼,平时舍不得动的西瓜,喷香的毛豆角,还有舅舅们拿来的沙果。现在想来也馋涎欲滴。还有那种中秋节的氛围:一到初七、初八,女人们就开始烙月饼了。中秋节前,月饼都是要互送的,虽然礼轻,送老人是一份孝敬;送帮忙干活的,如年内帮办过事的人还有羊官(帮放羊的)是一感激;送亲朋好友,是一份情意。礼虽轻,是一种诚挚、纯朴心意的表达。

中秋节时,烙月饼也是很有讲究的,油糖和面,用的是专门放在大锅上面的平低锅来烙。这个锅叫铖子,不是每家都有的,是借来借去互用的。烙的月饼即不糊又有焦的味道。在烙月饼时,还要烙一个三、四十厘米的大月饼叫月神爷,里面画着兔爷和桂树等。同时也要烙点兔神、鱼神、花篮等。这时街面上也有卖月饼的,但人们买得少,不是舍不得钱,是味道实在没法和自己烙的比,而且还小,送人就略显小气了。

哈哈,记得小的时候,有一个长白胡子的李祥爷爷,说鹤发童颜毫不夸张,他是个卖月饼的主。其实和现在商店卖的月饼差不多,小还贵,只有人少的人家懒得做才买点,销量很有限。大孩子们调唆我们偷李祥爷爷的月饼,有时有得逞的时候。不得逞时李祥爷爷抓到了我们,教训是拉住我们弹脑袋。哈哈,弹完后,还是给我们掰几个分了。真是和蔼的老人,现在想来真对不起这个早已过世的白胡子爷爷了。

记的每到中秋节晚,月亮挂上树梢,家家户户做了饺子等好吃的团员聚餐。饭前,爸爸在院里放一个供桌,摆上月饼、月神爷、西瓜、水果、毛豆等,祭奠月亮神。先烧香、后敬纸、再跪拜。我不知道爸爸心里想的什么,是一种虔诚还是一种感激,但我站在边上想到更多的是中秋节的演变和玉兔、嫦娥、吴刚等的传说,也想到唐王幻登月宫时的心境和阿波罗月球着陆场面。更想到的是明月带给我们的思念、追求和遐想。

吃完饭后,祭神的东西拿了回来,分给孩子们每人一份。随后孩子们就出去找伙伴去玩了,大点的就偷偷去花前月下了。在月色、秋景、凉爽的夜晚,别提多惬意了。月神爷(也叫月亮爷爷)是中间带馅的,没在跟前的亲人也是有份的。哈哈,我已离开只几梁多年,每年过春节回来时还是能吃到母亲给我留着的月亮爷爷的。虽然很硬,但吃着是那么香甜、味美,幸福感悠然而生。

中秋节时,尽管现在市面上有品种不少的月饼,但家乡的人还是爱吃家乡自己做的月饼。我上个月回了呼市,走时我弟弟就给我买来本地的月饼,好在坐车时路上充饥。月饼看去也不光亮,也没有花纹,大而难显精致。哈哈,开始我还没有在乎,尝了点后就禁不住一口气都吃掉了。它让我尝到了久违了的香甜,把我带到了儿时故乡中秋节的回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天又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我想故乡的人们一定还在传承以往的习俗,只不过把节日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圆满幸福了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年英语一作文 国庆公园作文 作文模式 冬天的树林作文 关于天空的作文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作文 妈妈你辛苦了的作文 我不任性作文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五一劳动节小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心中的涟漪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二年级作文起步 六年级上册园地四作文 写信的英语作文 2017专八作文 学会感恩800字作文 不成曲调也是歌作文 英语六级万能作文模板 去北京的英语作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家乡作文400字 难忘什么的作文 值得铭记的作文 哆啦a梦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我身上的闪光点作文 拜年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