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考作文怎么写才更容易得高分

2021-03-12 15:20:02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怎么写才更容易得高分

永远占据了大头。所以,即使你其他题目再菜,作文也要练好,因为毕竟这是最容易快速提分的题型之一。下面说的虽然是以高考作文为例,但是对所有想要作文拿高分的高中生都有很好的及指导作用,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用心练。

审题、立意就是写作前对作文试题的要求进行仔细的审查、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必要过程。

“符合题意”是应试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把尺子。如果不合题意,文章写得再好,也是不行的。一般说来,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是平时练就的,但考试作文的得分未必与平时水平完全一致,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题意的理解。

一道作文题往往包括“命意”和“要求”两部分。“命意”部分,或出示材料,或出示标题,或出示话题;“要求”部分提出若干条件。写作前,要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要扣住关键词,把握标题或话题或材料的内涵;要用好相关的提示语,划定构思范围,确立中心和写作内容;要在文体、表达、字数方面做到“令行”。

即明确命题意图是什么,题旨是什么。如高考安徽卷作文题的材料讲了一个关于“梯子竖放与横放”的问题,其中,材料中的两个提示“注意安全”、“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就是该作文题的题眼,而考生可据此确定立意为“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等。

全面是指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正确、全面理解材料的主旨,切忌片面,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对于全国卷作文题,有的考生只是抓住材料中母亲说的“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这句话,大谈能力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材料的整体内涵是谈“做事要集中注意力,甩掉多余的顾虑”。

高雅是指文章的立意要清晰,感情倾向要积极健康。如高考湖南卷关于“手”的作文题,解说图片的四句话中的关键词“服务”“想象”“创造”“收获”表现了积极健康的时代,更能展现出非凡的个人品质。但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写恋爱时相互握住的手、分别时依依不舍挥动的手等,这样的立意无疑偏离了主旋律。

所谓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发他人之所未发。新颖是作文创新的核心。如高考湖北卷,作文材料的核心是“变与不变”,如果考生只是写一般的变化,虽然也符合题意,但没有任何新意,倘若考生能从中提取出“对旧事物逝去的无奈,而呼吁珍惜当下”这样的立意来,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架、不按习惯思维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他人之所未发,想他人之所未想,就能在同类作文中脱颖而出。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能只抓,泛泛而谈。这就要求考生对材料有深刻的挖掘能力,对社会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如高考四川卷的作文材料“手握一滴水”,材料内涵为“看起来很微小的一滴水里,其实蕴藏着无穷的价值”,而考生据此可以写“平凡细微中蕴涵的价值”,但如果能进一步挖掘,立意为“呼吁人们坚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蕴涵无穷价值的所在”,那就深刻多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充分地考虑到文章的社会功能,将焦点定位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或由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将材料的内涵与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相对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深刻。

是思想的火花,是的凝聚,是睿智的结晶。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闪光的瞬间,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如高考辽宁卷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的“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是一句颇有且耐人寻味的话,对这句话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文章立意的高度。

有的考生写文章喜欢就事论事,而不是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只是陷入了个人的“小胡同”。其实优秀的文章总是有一种独特的视角,或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或映照着社会的主流,或闪烁着人性的。如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考生可以通过对小鱼与老鱼之间对话的联想,从“我们忽视了什么”、“为什么会忽视”、“忽视了会怎样”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然后联系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或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写作。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符合试题的文体要求。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高考作文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这几年高考均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

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像”。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都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新课标高考作文淡化了文体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但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考试大纲讲得很清楚:“符合文体要求。”面对不拘文体的作文要求,要想到自己擅长的文体。一旦确定好文体,就必须做到“规范”,即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绝不能搞成“像”。这些“像”作文没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不符合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一定拿不到高分。

记叙文有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考生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如考场佳作《别样温暖别样情》一文中,事情的时间是冬季一个寒冷的夜晚,地点是街上,人物有“我”与卖地瓜的老人,事件是“我”因天寒父母不在身边而身心俱冷,饿极了只好上街买吃的,受到一个卖地瓜的老人的关怀,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该文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得很清楚,从而使文章的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记叙文所选材料要十分典型,角度独特,不能平淡无奇。考生要将自己生活中鲜活的"、独特的、有积极意义的材料运用到作文中来。比如,有两则材料,讲的都是父亲给读高中的女儿送学费,一则材料是父亲开车行了30千米送钱给女儿,一则材料是父亲挑一担大米,摸黑走了30千米山,天亮到集市卖掉大米给女儿送钱。这两则材料,谁更能,不言而喻。

记叙文在结构安排上往往要有一定的线索和顺序,不能像记流水账。考生写作时,可以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忧与爱》,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周庄的现状,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渐淡化现状的担忧,以及对保留与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考生也可以以人物思想行为及认知过程为线索,如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卖菜人的老茧》,先写人们因为卖菜人手上的老茧而不愿意与他直接交易,后写因卖菜人长满老茧的手托住了一个生命而对其充满。

考生写记叙文,要注意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切不可过多地议论、抒情,以免冲淡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从而使文章成为半记叙半议论半抒情的“像”。在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使用,因为恰到好处的议论和抒情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另外,考生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技法,如材料顺序的安排,叙述方式的选择,人物性格的展示方法,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行文的构思技巧等。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主要有立论、驳论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

议论文一般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议论文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并列式,即各个层次之间为并列关系;②递进式,即各个层次之间为层层深入的关系;③总分式,主要包括“总——分——总”式和“总——分”式,前者是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述;后者是先总述,后分述,最后不再总述了。

如高考大纲全国卷优秀作文《放下包袱,收获成功》,文中先提出中心论点“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然后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战胜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实现梦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幸福”作为分论点,构成三个逻辑清晰的层次。支撑着中心论点,结尾照应中心论点,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

高考作文题一般都给考生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只要考生对事物作多角度思考,进行合理的联想,抓住其中任何一个侧面,并深刻理解这一侧面的特点以及这个侧面同事物整体、其他侧面的关系,便可确立正确的立意角度。考生可以着眼于关键语句展开联想,也可以立足于全部材料蕴涵的意义展开联想,还可以从,展开联想等。

笔端流露感情,以抒情的笔调来,这是使议论文具有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考生在写议论文时要注意把情感与文中的理趣结合起来。议论文追求的是由事及理的,因此,考生不能在事物和发展过程上大做文章,而必须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为“骨”,充沛丰盈的情感形象为“血肉”,这样才能成就一篇佳作。

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形散”是指文章材料广泛。“神聚”是指中心要统一。散文重在表意,因此立意是否精深,将决定散文的优劣。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没有中心来将材料统率在一起,那么文章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取,凡能鲜明地表意的材料则取之。考生选材时可从局部着手,以一斑窥全豹,以局部表现整体。另外,考生还要地抓住那些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却蕴涵深刻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的材料。如高考江苏卷某优秀作文《忧与爱》,文章抓住“吃山楂糕”这件小事,体现了“童年”与“现在”的山楂糕味道不同,从而表达出“对变化的忧与爱”的主题,可谓小中见大。

散文的结构要精而巧,而考生可以以意为脉,编织线索,如情感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等。关于表达,考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特点,勾勒人物。②借景抒情,或烘托气氛,或强化感情,或引发感慨,或以景表情。③托物言志。即借助于物表情达意。

“感情真挚”是文章的生命。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虚假的、造作的、苍白的乃至庸俗、颓废的文章。所谓“真挚”,就是真诚恳切。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无论写人、叙事、描景还是,都应渗入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的真挚感情。人们说,写作是生命的运动。感情虚假的文章,给人的只能是虚假,而不可能动人。

有一名考生写《外婆的选择》,写外婆身患癌症,治疗,其理由有两条:一是外婆一生都爱美,如果化疗、放疗,头发、眉毛都掉光了,死后孩子们她,还不吓得半死;二是子女的经济条件都不好,“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孩子们作教育费用吧”。看了这样的文章,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潸然泪下,也会对这位外婆肃然起敬。这便是感情真挚的力量,这是那些胡编乱造的文字不可比拟的。

虽然有的考试题目可以写“故事新编”之类,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要写出真情实感。

“思想健康”是指文章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思想。它,表现出对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理想、愿望等,透射出真善美的,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鼓舞力量。它的底线是正确的观、观。这个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考生可选取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典型事迹,来抒写真情。如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感受爱,爱》,摄取初中时候的一个特殊镜头来凸显真情: “在出校门的那一刻,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走来,是我的母亲,她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冒着热气的鸡腿,说:‘孩子,饿了吧,赶紧把它吃了。’当时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浓浓的母爱就浓缩在了这饱含真情的叙写中。考生要用去体验和再现感人的社会生活,用挚情去表现和吟咏牵动的家庭生活,用去品味和引人共鸣的时代生活,进而使作文中充盈着感人的氛围,表现出温暖的情愫。

考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生动叙述,来抒发真情。如高考江苏卷某优秀作文《忧与爱》中有这样的细节叙述:在家境贫寒的“我”参加中考那一天,父亲意外地前去城里陪考,并在餐馆里“”地叫了一盘鱼香肉丝,吃饭时父亲不停地用筷子给“我”夹肉,而他却只夹素菜吃……考生借事抒情,将浓浓的亲情在字里行间。

考生可以直接抒写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尊重,对亲情的等。如考场佳作《理解》一文,作者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写出“理解你,也因为你理解我。这种情义不仅是父子之情,还融合了朋友之情”这样饱含深情的句子,让读者也不禁为之。

考生在写作时可捕捉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细节,尤其要善于抓住人物在特定中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表现出细节的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从而使文章情感充溢。(2)叙述精彩片段,高度浓缩情感

要想在文章中体现真情实感,考生不仅要抓住生活中偶尔迸发的火花,还须在文章中准确叙述。

例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总有一种期待》,作者一开始便叙述了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期待,情感高度浓缩,将“人总有一种期待,不管怎样,期待总是伴人一生的,无论如何,消极期待莫要有,积极期待才可取”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

景物描写可以起到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主旨等作用,使文章含蓄隽永,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例如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迷人的山村》,文章以淳朴山村的四季为描写对象,以四季变化为线索行文。文中将小河、竹林、小草等景物在四季中的变化,描写得生动形象,可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仅如此,作者还对四季所包含的内在生命力的变化给予了赞扬,将对大自然的钟情寓于其中,令人赞叹。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是高考评分的又一把重要尺子,如果在这一点上达不到基本要求,文章内容也就不合要求,得分只能比较低。

古人就说,“文章合为时而著”。尤其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来讲,考生有相当长的时间远离实际生活,这和高考作文发生了矛盾,因为作文是反映生活的。因此,备考阶段还要适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要写出有时代感和时代价值的东西。例如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寄给行走在天堂上的史铁生的一封信》,就以刚刚离开的史铁生为写作素材,加入自己的思考,使得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时代感。

例如高考广东卷优秀作文《回到原点》中写道: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这位考生就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写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社会热点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要从小的方面见深刻的道理,从一个侧面或局部去反映事物的整体。这样才是深刻的作文。

例如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在选材时着眼于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只选择乡村旅游这个小的突破点,可以算作“小中见大”。

即在拟题时巧妙嵌入与主题、材料或话题有关的词语,让自己所拟的题目醒目而别致,给人“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感,如考场佳作《道是“有限”却“无限”》,该文的标题就点明了中心。(2)题记点题

即让表明主题的句子(诗词、歌词、名人名言等)于文章之前,作为题记,让阅卷老师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给人“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感。

无论哪种形式的作文,无论哪种体裁的作文,好的开头,都应该落笔入题,既要紧扣标题,又要引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文脉。

如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感受爱,爱》的开头就以“我们人也是一样,常常忽略身边最不起眼的,最平凡的那些爱。要用心去感受爱,爱”点题。

即行文过程中,在一些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用重复的语句或小标题反复点题,从而达到贯串全文、突出中心的目的,给阅卷老师“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闪亮于视觉表面,给阅卷者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震撼,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如高考湖南卷优秀作文《一颗心,一双手》,文章先以“一颗心,一双手,创造出美好和谐的明天”点题,然后在行文中以“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为小标题,时时点题,最后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结尾点题,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是画龙点睛的那一笔。或呼应题目,或照应开头,或点明题旨。或干净利落,戛然而止;或耐人寻味,余音绕梁。

如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的结尾就以“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点明了主题,起到了深化中心的作用。

“语言通顺”包括“通”和“顺”两个层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对这些同学来说,最应努力的是把每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顺着一定的思说需要说的话,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即语言表达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合乎语言习惯,没有语病。还要注意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感彩等方面的搭配,避免使用方言及生造词语,不文白夹杂。例如,“都说十岁的女孩如初升的太阳,轻轻地走出地平线,亭亭玉立在澄澈的海面,沾着雾气,漾着柔波”一句,用“亭亭玉立”来形容女孩高挑的身材,鲜明生动;“澄澈”“沾”“漾”等词语使用也很恰当。

即语言要贴切,表情达意要恰如其分,语意无歧义,评价客观,表述不以偏概全。

例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和“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中,两个“有些”马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即文章不能有多个中心,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要注意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顺序合理,并注意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与呼应;要有适当的过渡语句。

例如,“呀!额头上长出了小痘痘,有好多好多书要念,同班女生的花裙子真的好漂亮,隔壁班的男生比我们班的帅……十五六岁的小女生总爱想些纯纯的小事情。爱想,爱烦,爱感慨!痘痘多了变丑了,好多书念着真累,我怎么没有花裙子,帅帅的男生会打球吗”这段文字,前后衔接连贯紧密,内容上下照应,读起来一气呵成。

“得体”有三个方面:①文体要得体。记叙性文体多用叙述、描写性语言,所以语言要生动形象;议论性文体要有议论性语言,所以语言要严密;说明性文体要用说明性语言,所以用语要准确、简明。②语体要得体。注意口语与书面语、文言和白话的区别,不能夹杂使用。③语境要得体。就是要注意时间、地点、对象、场合等语境。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有头有尾是文章结构完整的基本体现。没有合理的开头,或者有头无尾都是结构不完整的。因此,要使文章结构完整,必须做到有头有尾。例如高考山东卷《这世界需要您》的开头:“每当想起父亲,我的笔都在跪着爬行。父亲,您走了三个年头了,可是,当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的时候,您想到了吗?我和妈妈需要您,这世界需要您。”结尾:“这世界需要您,是的,我亲爱的父亲。我会将这个世界对您的需要为对我的需要,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是父亲您所期望的。”首尾遥相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写文章,动笔之前要有总体的构思,清晰的思。这种思来源于平时我们学习的名家的典范之作,从他们那里文章的结构模式,做到胸有程式。一般说来,写人的记叙文基本结构形式为:入题(从外貌、语言、等方面入题)+铺叙(反映人物性格的事件,叙述要详略得当)++点题(用点睛的议论、抒情句作结)。写事的记叙文基本结构形式为:入题(由事入题)+事件的发生(清楚明白)+事件的发展(生动曲折)+事件的(感人肺腑)+事件的结局(启人深思)。议论文结构模式:开篇破题+分析论证+结题收篇。

例如高考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寄给行走在天堂上的史铁生的一封信》的正文,每一段用一个总领的句子引起:“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为浮华的世界注入了一丝安静”。这样展开行文,思十分清晰。

过渡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写作时,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使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一般说来,语意的转换过渡,可使用过渡词如“同样”“然而”“当然”“因此”“总之”等。遇到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落之间,可用较小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例如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有一段:“女人之所以称为花,其原因有二:一是花,会花钱;二是花,花会凋谢的。于是花期一过,这种时尚之花就凋谢了。别怕,时尚的大观园里的花儿赶着趟呢”,这两句就巧妙地实现了由上文到下文的过渡、衔接自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 一年级作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 努力奋斗的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 八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中考作文题目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 勇气作文 300作文免费可抄 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