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离合词结构扩展成分分析的论文

2021-03-17 04:15:02
相关推荐

离合词结构扩展成分分析的论文

[摘要]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它介于“离”与“合”之间,能扩展为词组,但实际上仍是一个词。在复合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离合词,以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居多。本文通过对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的的分析。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结构类型;扩展成分

张涤华、胡裕树等编辑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将离合词定义为“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这类词合则为一,离则为二。即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一个短语”。虽然这一定义得到了语法学界的公认,但人们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和扩展成分进行了细化分析,提出了不同观点。

一、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段业辉把离合词分为动宾型、联合型、偏正型。王素梅的《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中,划分为四类:动宾型、动补型、主谓型、联合型。刘顺在《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中提出三种类型: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谢耀基在《词和短语的离合问题》中也认同王素梅的观点。与其观点不同的是:张斌先生主编、齐沪扬著的《现代汉语短语》中指出:“所谓的离合词,是述宾关系而非述补关系,是动词性的而非其他功能的,是双音节的而非多音节的。并进一步指出:“广义的离合词当然应该包括述补式的,但近年来的研究已逐渐将离合词限定在述宾关系上。”鉴于这些学者的出发点不同,而与法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本文将对被认同较多的几种离合词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希求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一)动宾型

这类离合词可分为三个小类。一类是组成离合词的语素各自都是自由的,意义是由语素意义的综合和相加而形成的。如“说话”、“过日子”、“伤心”等等。这类离合词尽管构成语素是自由语素,但构成“动”和“宾”的语素经常“同现”,往往不能互相脱离,没有一般短语临时组合的特点,并且整个组合的语义重点在“动”上,“动”、“宾”合起来表示一个动作行为过程,没有一动作涉及一特定事物的语义特点。一类是离合词包含一个不能独立的语素。如“道歉”的“歉”,“告状”的“状”等等。一类是组成离合词的两个或几个语素构成词其意义不能直接来自语素义,明显地形成整体的`、专门化的意义。如“吃亏”“穿小鞋”等。这类离合词的共同特点都形成意义上的整体性。

这类离合词结构松散,粘着性弱,“离”的能力较强,中间可插入成分的种类较多。多数可形成“动动宾”这种重叠形式,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如“说说话”、“道道歉”等。有些离合词中间可插表明动作进行的状态。如“吃了亏”、“告过状”、“说着话”等。有的离合词可以插入“着”“了”“过”表示程度、结果、可能、数量、趋向的补充性成分,补充说明“动语素”,如“丢尽了脸”、“伤透了心”、“革过一辈子命”等。如果“宾”语素是可数名词,中间可以插人数量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成分修饰限制“宾”成分。如“吃大亏”、“告一状”、“叹口气”等。部分动宾离合词的构成语素可以改变顺序。如“她的心被你伤透了”、“话说完了”、“班已经值完了”、“日子还过得去”等等。

(二)动补型

这类离合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前一个语素性质单纯,都是动词性的,后一语素是形容词性或动词性的。如:

提高抓紧打倒推翻

一类是前一个语素是动词性的,后一语素用类似后缀的“得”充当。如:

上来下来进来上去下去进去回去走进跑出拿来……

这类离合词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同时都可以在组成语素中间插人成分,一般可插人“得”或“不”表示可能。如“离得开”、“离不开”、“打得倒”、“打不倒”、“揭得穿”、“揭不穿”、“上得来”、“上不来”、“进得来”、“进不来”、“回得去”、“回不去”等等。除了“得”和“不”外,似乎不能插人别的成分。

(三)主谓型

主谓型离合词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这类词具有意义上的整体性。有些词的意义虽然来源于组成语素,但两个语素凝固在一起表达整体意义。有些词的意义不是直接来源于组成语素的意义,而是组成语素紧密结合凝结成一个特定的意义。例如“嘴尖”的意义不是来源于构成语素“嘴”和“尖”的意义,而是“嘴”和“尖”两个构词成分紧密结合凝结成一个特定的意义,表示“伶牙俐齿”,这个意义是完整的、明确的、专门化的意义。这显然不是“尖”和“嘴”两个成分独有意义的简单相加。这类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和插人成分也是很有限制的。

在运用的过程中,这类词往往可以在主谓之间加副词。如“嘴太尖”、“手很巧”、“心太宽”等等。从构成这类离合词的构成语素的功能看,“主”部分大多数是名词性语素,如“心”、“手”、“嘴”等等“谓”部分大多数是形容词性语素,如“烦”、“狠”、“急”、“大”、“黑”等等。整个词的功能大多数是形容词性的。

(四)联合型

联合型的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语言实践中,把其当作动宾来用,可归入动宾式离合词。

联合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合时为联合型合成词,离时一般为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四格字。如:

拘束无拘无束

修改又修又改

东西缺东少西

张望东张西望

另一类是合时为联合型合成词,离时为动宾型短语。如:

改革改的什么革

发达发了达

二、离合词的扩展类型

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分类类型,由此插入成分也有变化,表达了不同的语义内容。插入成分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插入时“着”“了”“过”

所有的动宾型和部分联合型离合词都可以插入“着”“了”“过”或三个词中的某一个。部分联合型离合词也可以分别插入“着”“了”“过”例如:

发抖发着抖吃饭吃了口饭道歉道过歉

“发抖”“吃饭”“道歉”均是动宾型离合词;中间分别插入了“着”“了”“过”。联合型离合词中间插入“着”“了”“过”的例子如:

发达发了达

(二)插入“起”“上”“下”等

动宾型离合词中间均可插入作用与“着”“了”“过”相类似的趋向动词“起”“上”“下”等。插“起”的离合词占多数。

吃醋吃起醋来

放心放下心来

“吃醋”“放心”中分别插入“起”和“下”,后面的“来”与“起”“下”相互应。这类离合词插入“起”“下”等以后仍为动宾型短语。

(三)对称插入

部分联合型离合词,分离时两个语素前面均出现意义相类相关的语素。这样,离合词就置于一个并列关系的四宇格形式中。例如:

她不能安贫守困,不借礼义廉耻招致这祸患。

拘束无拘无束

“贫困”中插进了“守”,与“守”相对称语义相类的语素“安”出现在“贫”的前面,构成了“安贫守困”这一并列关系的四宇格,“拘束”中间插入了“无”,语素“拘”前亦出现了“无”与之对称。

(四)插入代词

能插入代词的离合词大都是动宾型或联合型的离合词。例如:

出洋相出我的洋相。

革命革什么命

游泳游你的泳

“出洋相”、“革命”是动宾型,“游泳”是联合型。代词插入离合词后,有的可带结构助词“的”,也可不带,如“出我的洋相”可以说成“出我洋相”有的一定不能带,如“革什么命”就不能说成“革命什么的命”。这不仅取决于离合词的后一个语素,还取决于代词的本身。一般说来,后一个语素对插入的代词有语义选择性,语素“命”就排斥表示领属性的词语。同时,代词的语义有实指和虚指之分。人称代词和指人的疑间代词“谁”一般都是实有所指,它们的后面经常带“的”疑问代词“什么”经常用于虚指,多表示语气,后面不能带“的”。

(五)插入数量短语

除了部分联合型以外,大部分离合词可以插入数量短语,如“吃一口饭”、“打一回车”、“结一回婚”、“吃一阵醋”、“改一次革”等等。

插入离合词中的数量短语,有的可以被数词或量词代替,如“打一车”“吵一架”“鞠一躬”等。这里,“打一车”就是“打一回车”,“吵一架”就是“吵一次架”。

(六)插入较复杂的语言成分

前面介绍的五种插人成分均比较单一,其实,许多合成词中间的插入成分要比前面介绍的复杂得多。有两种情况。

第一,两种或三种成分同时插入,例如:

丢脸丢了大家的脸受气哪受得了这门子气

丢脸中间插入了“了”和“大家的”两种成分,“受气”中间插入“得了”“这”“门子”三种成分。

第二,插入其他的词或短语,例如:

打车打了一辆高级车

上网上属于我们的网

“打车”一词中插进了“了”“一辆”“高级”三个词,“上网”一词中插进了短语“属于我们”和“的”两种成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离合词内部结构不同,扩展方式也不一样。动宾型的离合词扩展的方式较多,动补型则次之。主谓型和联合型扩展的形式很少。

(2)离合词虽然具有可扩展性,但语义始终如一,既没有引申,也没有转移。

总体看来,离合词的特殊和复杂使之成为汉语学界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近十年来,学者们发表了大量论文,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展,研究的视角也在不断更新。然而,个别问题至今还存在着分歧,给汉语教学、机器翻译等领域带来了困扰。离合词的研究从对离合词的定义、构成要素、分类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开始转向更多方面的研究,涉及范围在逐渐地扩大,涉及的领域在逐步地增加,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正因如此,关于离合词研究的著作、文章才如此繁多,而且研究的阵地也越来越多,由于研究的深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刊物上都有很多关于离合词的文章被发表。然而,针对离合词结构类型研究和扩展成分的研究分歧较多,因此留给后人很多的空白可以去填补、很多空间去研究。

[参考文献]

[1]范晓:《短语和词的界限》,《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张斌主编,齐沪扬著:《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邢福义:《短语问题二论》,《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5]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和离合词的性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6]段业辉:《论离合词》,《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

[7]王素梅:《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8]刘顺:《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寒冷的一天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生日 名人写人的作文 作文谢谢你我的妈妈 观察作文800字 关于地球污染的作文 高中万能英语作文模板 关于调查的英语作文 特写作文怎么写 听歌有感作文 三百字左右的作文 校园里的雨作文 中国高铁作文 家乡的竹林作文 假期生活作文450字 真诚的道歉作文 三年级关于关爱的作文 随遇而安的作文素材 描写陀螺的作文 我不再胆怯作文 以笑为主题的作文题目 制作飞机模型作文 鬼屋探险作文 关于写朋友的英语作文 民宿作文 成长经历作文600字 稻草定律作文800字 我的好朋友作文六年级 我最喜欢的地方作文450字 遵守纪律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