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论文

2021-04-09 18:00:02
相关推荐

《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论文

鲁迅的名篇《祝福》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文章,此文主题意蕴深广,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下面就是对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剖析。

一、通过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祝福》一文中曾四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刻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描写的文字:

祥林嫂初来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通过这几句的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年轻的寡妇,生活虽贫困,但身体健康,手脚壮大,有较强的劳动能力,红润的脸颊显示了她青春的活力。

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对比显示

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不难体会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击后极度痛苦的心情。

祥林嫂在捐过门槛后插手祝福却遭拒绝后,对其第三次肖像描写:“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也总是惴惴的……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早早地尝尽人世的辛酸,饱受痛苦的折磨,被封建礼教榨干了生命的全部。

临死之前的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个形象鲜明独特,极具个性化,人们的脑海里不由得会浮现出凄苦的乞丐形象,祥林嫂饱经沧桑的心灵在封建礼教的残酷摧残下,早已经不对人世抱有希望,精神极度的麻木,让她连痛苦都感觉不到,如同行尸走肉般苟活在世上,在人们眼中,她仅仅是个“物”的存在而已。

四幅肖像画浓缩地反映了祥林嫂命运变化的几大波折,勾画出她悲苦的人生轨迹,即年轻守寡,外逃帮工,被婆家逼卖;再嫁再寡,丧夫失子,大伯收屋,重到鲁家;捐了门槛,仍被判为罪人;被鲁四赶出,沦为乞丐,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历尽种种悲惨的遭遇后身心麻木,最终被迫绝望而死。作者通过对祥林嫂肖像的刻画生动的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从而也是印记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二、通过环境描述补充人物思想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正如茅盾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比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的书房陈列进行了很详细的描写,特别是写到书房中那一边已经脱落的对联,将一个顽固守旧的封建卫道士豁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文中三次写到鲁镇人对祥林嫂的称呼,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那时的她是个普通的、质朴的农村妇女,和广大农村妇女一样,“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当不幸接连降临到祥林嫂的头上,她第二次来到鲁镇,“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在祥林嫂改嫁贺老六后,鲁镇的人们为什幺不肯更改对祥林嫂的称谓,其实是鲁镇人不承认祥林嫂的改嫁,他们无法容忍、无法接受祥林嫂再嫁的罪恶,甚至祥林嫂已经被鲁镇人看成异类,鲁镇人已经挖出了一条鸿沟将祥林嫂拒在外面,她不被这个社会所容,因此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就注定了。鲁迅曾经说过:“在那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里,祥林嫂是没有办法摆脱她那悲惨的命运的;问题不在于她自己凭自己的力量能否冲破黑暗的环境,问题倒是在于中国人民能否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祝福》的悲剧是个社会悲剧。反观鲁镇人的态度,我们看到缺失同情心的鲁镇人,在他们眼里,祥林嫂是个不值得同情的不祥之人,鲁镇的人不会慷慨施舍自己的同情心给这样的人,在礼教和人性面前,鲁镇人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存天理,灭人欲”,高高在上的冰冷的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压抑着人本身的同情、怜悯。

三、通过细节刻画揭示人物性格

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通过很多细节的刻画去分析时,比较容易抓住人物形象,将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坚毅的,她也在不断为自己的命运挣扎。在受了那幺多的践踏后,她并没有安心地走向死亡,为了争取恢复到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她用自己的血汗钱捐了门槛,以为捐了门槛就可以赎罪,冬至祭祀时候,当她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的断喝,彻底摧毁了她最后的精神支柱,第二天便“直是一个木偶人”了。这一声断喝无异于体现了全部封建宗法势力对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的一次总宣判:不管你多幺不幸,多幺愿意忍受,多幺坚毅地挣扎!就是再捐多少条门槛,再让百万人踏,千万人跨,也都是枉然的,注定赎不了罪的。在这个小小的细节里,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封建宗法势力吃人的实质,确实是震撼人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总之,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大师,在《祝福》中除了运用上述的三种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有运用“空白”艺术,重复叙述等方式,其中的精妙之处,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说说心里话作文 感动作文开头 陕西高考作文 看戏作文 秋天的作文500字 天津高考作文 低碳环保作文 做月饼作文 上海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开头 校园安全作文 选择作文600字 上海高考作文 写事作文400 我们的故事作文 墙的作文 清洁工的作文 暴风雨作文 江西中考作文 承担作文 写作文的方法 我相信作文 写景作文大全 撒谎作文 中国梦的作文 美丽中国作文 母亲节的作文 中考作文开头 中秋英语作文 作文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