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道在瓦甓》阅读题的答案

2021-05-24 16:50:03
相关推荐

《道在瓦甓》阅读题的答案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在瓦甓①朱以撒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历千年审美迭变而不被磨洗,着实很让人敬畏。如果不是倚仗书法资料的越发丰富,往往会觉得史上大书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事实上,书风再新颖奇谲也都吸收了前人的书法精华,并以此作为根柢。正是这些根柢使一个学习者有了基础,最后总而成之,使之更为典型。

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直到后来,这些民间之作才忽地涌到眼前,令人应接不暇。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大唐楷书完全可以从北朝那里寻到根源。尤其是到了北齐、北周,许多书法作品已经开启了唐人楷书的先河,如用笔、间架、章法等。只不过民间之作缺乏创作链、传播机遇,终是底层之物。到了唐官僚文人手里就大不一样了,譬如颜真卿,就是很明显地受到北齐、北周书风的熏染,只是在效法过程中,用笔更为细致准确,结构更为堂正庄重,模式更为稳定,于是更典型、更突出。他不断地创作,有所递进,使模式更为牢固、强大。天下人尽知颜真卿,却不详其出处何在,以为书法大家可以无中生有,是天纵之才。

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家,也不能向壁虚造。

学文学艺,就是掌握其法。法是传承的,文人雅士需要,民间书手也需要,否则,就难以言说书写。民间有民间的法,民间与上层建筑离得很远,法也就有一定的界限。尽管无名姓,书写也无从看出秩序,形成不了一个人完整的创作程序,但法在每件作品里,可以为后世效仿。初唐欧、虞、褚、薛四家之作,在北朝墓志、造像记中可以找到和他们极其相似的用笔和结体。譬如《元景略妻兰将墓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欧阳询、薛稷的坚硬、瘦劲、决断之神态,更是能轻易地在北朝书法中察觉。可是,究竟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效仿过民间书法呢?他们自己都没有提及,后人凡提及,也都归于取法王羲之,如宋《宣和书谱》称:“询喜字,学王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王氏固然彪炳千秋,却也不能挫笼笔法于万端,什么都挂在王氏身上,这样也就简单化了。明人刘基论道:“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这

首诗的含意很清楚,光学李杜诗篇还是不够,如果能寻清李杜之源所在,就能得风雅无穷意。因为溯其源,会走得更深入、更广大。

民间书法是一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书法创作的条件、环境,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书家,所谓“道在瓦甓”就是如此,使人不可轻视,不可绕过。相对南朝,北朝书法为后人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教益,如此之多的墓志、摩崖、造像记,让人感受到书法的风格多样、气息真淳。名书家不免有这样的习气,学而闭口不说,却要言必钟王。但是,痕迹是不可逃眼的,不可逃心的,总是有烙印留了下来。民间书法中的优秀之作全然可以作为范本,并不因其地位低下而荒芜,诚如元人杨维桢所言:“出于闾夫鄙隶,非尽公卿大夫士之所可及。”因为民间之作自有民间之优点,其审美趣尚亦非公卿们所具有,也因地位、身份难以有,故可以为范式。

粤人宋湘说得好:“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就像学欧、虞、褚、薛、颜、柳,如果只是盯于这些书家身上,念兹就兹,而不追求北齐、北周,岂能穷其尽变尔。

①道在瓦甓:出自《庄子》。甓,砖。瓦甓,喻指平凡、低下的事物。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立风标的古代书法家,都是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着实很让人敬畏。

B.唐人楷书有彪炳千秋的.成就,但完全可以从北朝,特别是北齐北周找到其根源。

C.古代民间书法没有被彰显,主要是由于它们缺少创作链,没有传播的机遇。

D.古代一些书法名家未提及自己对民间书法的效仿,后人也常将其效仿对象认定为王羲之。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与“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这两句引诗,表明的是同一观点。

B.本文的主旨是:任何显赫于世的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都必有其源头,而这源头往往就在民间。

C.本文在论述方法上,除了坚持说理外,还充分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据扎实、充分,对论点支撑有力。

D.本文对书法艺术探源溯流,说明大量优秀的民间书法作品,既先于名家之作亦优于名家之作,可作范本。

3.下列从文中摘出的句子,对本文主题没有直接论证的一项是 ( )

A在北朝书法资料没有广泛传播时,我们对于这个时段的创作风貌几乎茫然,不知其对后世的影响。

B.树必有根,水必有源,这是很常识的理。再有天赋、才情的书法家,也不能向壁虚造。

C.民间书法是一个汪洋大海,社会生活中缺乏创作的条件、环境,然其才华智慧并不逊于官僚名家,所谓“道在瓦甓”就是如此。

D.譬如《元景略妻兰将墓志》就颇似褚遂良的书迹,《高归彦造像记》又似虞世南的笔调。

试题答案:

1.A(这是误读。“凌空蹈虚、破坚发奇之人”理解反了,那只是在缺乏历史资料时的一个错觉。其余各项均可从文中找到出处。)

2.D(文中未说“优于名家之作”,故D错。A项对,两诗都是批评只知当下不知源头的片面眼光。B项概括主旨正确。C项“说理、举例、引用”符合本文实际。)

3.A(A项说的是一个文化现象,在缺乏资料考证时,不知道北朝书法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说肯定存在影响,故不能直接论证主题。B项讲“根”和“源”,又都是就书法而言的,论证了论点。C项讲智慧在民间,点明标题,直接揭示了主题。D项举两例,说名家褚遂良、虞世南书法都能找到源头,举例论证主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亲情话题作文800字 小狗的本领作文 田园风景作文 关于安全的作文300字 整容低龄化作文 我的偶像贝多芬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 我身边的偶像作文 描写游泳的作文 我不再幼稚作文 作文亲爱的爸爸 关于爱的故事的作文400字 与端午有关的作文 宜昌滨江公园作文 古琴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200字 写景的作文400字大全 拿到试卷之后作文 我的老师优秀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300 我爱家乡的橘子作文 写柳州美景的作文 耍流氓作文 母亲的爱作文结尾 最珍贵的回忆作文 做家务英语作文80词 秋思300字作文 正能量网红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 我就是我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