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会计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

2021-06-05 10:00:02
相关推荐

会计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

会计硕士论文参考文献一

[1] 黄光国.儒家关系文化:文化反思与典范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30.

[2] 黄益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69-118.

[3] 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4:52-64.

[4] 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2:63-79.

[5] 赵国宇.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31.

[6] 白宪生.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市场反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3):138-143.

[7] 常京萍,侯晓红.重大资产重组、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师变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4):30-39.

[8] 陈娇.财务重述与审计师变更—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3):74-81.

[9] 陈丽蓉,周曙光.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师变更影响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0,(35):71-74.

[10] 陈武朝,张泓.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4,(8):81-86.

[11] 储一昀,王妍玲.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师稳健主义——来自前任审计师为中天勤或深圳华鹏的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7,(5):68-76.

[12] 戴亦一,潘越,陈芬.媒体监督、政府质量与审计师变更[J].会计研究,2013,(10):89-95.

[13] 邓川.审计师变更方向、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基于公司在内资审计师之间变更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119-128.

[14] 邓小洋,章莹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72-75.

[15]丁利,李明辉,吕伟.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与审计质量——基于 2010 年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8):108-116.

[16]杜兴强,郭剑花.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一项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01-106.

[17]方红星,刘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16-24.

[18]耿建新,杨鹤.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01,(4):57-62.

[19]龚启辉,李志军,王善平.资源控制权与审计师轮换的治理效应[J].审计研究,2011,(5):73-81.

[20]韩洪灵,陈汉文.中国上市公司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考察——来自审计师变更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9):83-89.

[21]胡继荣,康莉霞,李晶莹.客户资源个人化下的事务所变更——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市场反应的分析[J].东南学术,2010,(6):144-152.

[22]黄崑,张立民.监管政策、审计师变更与后任审计师谨慎性[J].审计研究,2010,(1):65-74.

[23]黄益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方向与审计意见的实证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0):63-70.[24]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51-57.

[25]李江涛,王冬梅,杨玉春.审计师个人特征与审计费用率相关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 2009 年的经验数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3):58-64.

[26]李世新,余莉姿.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之友,2012,(1):104-105.

[27]李爽,李辉,吴溪.审计师变更的市场反应:初步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01,(10):4-10.

[28]李爽,吴溪.改聘审计师与上市公司治理:1995-2003 年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3):52-60.

[29]李爽,吴溪.不利审计意见的改善与自愿性审计师变更:1997-2003 年间的趋势描述及其含义[J].审计研究,2004,(5):13-19.

[30]李爽,吴溪.监管信号、风险评价与审计定价:来自审计师变更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4,(1):13-18.

[31]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的监管思想、政策效应与学术含义——基于 2002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管措施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11):32-36.

[32]李爽,吴溪.后中天勤时代的中国证券审计市场[J].会计研究,2005,(6):10-15.

[33]李爽,吴溪.证券市场事务所变更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较与现状分析[J].审计研究,2001,(3):29-33.

[34]李弢,薛祖云.董事会结构与会计师事务所解聘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05,(3):117-122.

[35]李志军,龙健华.客户资源控制权与审计师轮换的治理效应[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2):48-54.

[36]刘成立,张继勋.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收费——两种理论的检验[J].管理科学,2006,(6):89-96.

[37]刘成立.审计师变更、审计师任期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基于 2001-2003 年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5,(4):96-101.

[38]刘峰,张立民,雷科罗.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J].会计研究,2002,(12):22-27.

[39]刘明辉,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 Logit 模型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3):81-88.

[40]刘启亮,李祎,张建平.媒体负面报道、诉讼风险与审计契约稳定性——基于外部治理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11):144-154.

会计硕士论文参考文献二

[1] 杜兴强,郭剑花,雷宇.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绩效:“政府干预”抑或“关系”[J].金融研究,2009,(5):158-173.

[2] 杜兴强,雷宇,郭剑花.政治联系、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7):87-97.

[3] 杜兴强,曾泉,杜颖浩.政治联系、过度投资于公司价值——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1,(8):93-110.

[4] 方军雄.市场化进程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J].经济研究,2006(5):50-61.

[5] 郭剑花.制度环境、政治联系与政策性负担——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7):33-40.

[6] 冯天丽,井润田.制度环境与私营企业家政治联系意愿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8):81-90.

[7] 胡旭阳.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6,(5):107-141.

[8] 胡旭阳.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74-79.

[9] 胡育蓉,朱志涛,龚金泉.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传导机制和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14(1):39-55.

[10] 罗党论,唐清泉.政治关系、社会资本与政策资源获取—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9(7):84-96.

[11] 罗党论,刘晓龙.政治关系、进入壁垒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5):96-106.

[12] 李维安,邱艾超,吉志辉.双重治理环境、政治联系偏好与公司绩效——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转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6):85-95.

[13] 李小荣,张瑞君.股权激励影响风险承担:代理成本还是风险规避?[J].会计研究,2014(1):57-63.

[14] 吴文锋,吴冲锋,苪萌.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税收优惠[J].管理世界,2009(3):134-142.

[15] 汪伟,史晋川.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成长—吉利集团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5(4):132-140.

[16] 王永海,刘慧玲.所得税税率变动与公司风险承受——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5):43-50.

[17] 肖浩,夏新平.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J].管理学报,2010(6):921—929.

[18] 夏立军,陈信元.市场化进程、国企改革策略与公司治理结果的内生决定[J].经济研究,2007(7):82-95.

[19] 游家兴,徐盼盼,陈淑敏.政治关联、职位壕沟与高管变更——来自中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0,(4):128-143.

[20] 余明桂,潘红波.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J].管理世界,2008,(8):9-21.

[21] 余明桂,回雅甫,潘红波.政治联系、寻租与政府的财政补贴有效性[J].经济研究,2010(3):65-76.

[22] 李文贵,余明桂.所有权性质、市场化进程与企业风险承担[J].中国工业经济,2012,(12):115-127.

[23] 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3(1):149-163.

[24] 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民营化、产权保护与企业风险承担[J].经济研究,2013(9):112-123.

[25] 杨其静.企业成长: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J].经济研究,2011,(10):54-66.

[26] 张敏,张胜,申慧慧,王成芳.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1(11):143-153.

[27]张维迎.企业寻求政府的支持收益、成本分析[J].新西部,2001(8):55-56.

[28] Acemoglu,D. And F. Zilibotti. Was Prometheus Unbound by chance? Risk,Diversification,and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4):709-751.

[29] Ajay Adhikari,Chek Derashid,Hao Zhang. Public Policy,Political Connectionsand Effective Tax Rates: longitudinalevidence from Malaysia[J]. 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6,(25):574-595.

[30] Acharya,V.V.,Y. Amihud,and L. Litov,2011. Creditor Rights and CorporateRisk-Ta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2:150-166.

[31] Bertrand,M.,Kramarz,F.,Schoar,A.,Thesmar,D.. Politically ConnectedCEOs and Corporate Outcomes: Evidence from France[R].Working Paper,2006.

[32] Boubakri,M.,J. C. Cosset and W.Saffer. Political Connections of NewlyPrivatized Firm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8,(14):654-673.

[33] Boubakri,N.,J.Cosset,and W.Saffer,2013. The Role of State and ForeignOwners in Corporate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Privatiz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and Economics,108:641-658.

[34] Bartels,L. and H. Brady. Economic Behavior in Political Context[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2003,93:156-161.

[35] Coles,J.,Daniel,N.,and Naveen,L. Mangerial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79:431-468.

[36] Claessens,S.,Feijen,E.,Laeven,L.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erferentialAccess to Finance: The Role of Campaign Contribu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Economics,2008(88):554-580.

[37] 于蔚,汪淼军,金祥荣.政治关联与融资约束:信息效应与资源效应[J].经济研究,2013,(9):125-139.

[38] Chen,C.,Z. Li and X. Su. Rent Seeking Incentives,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Family Firms in China[J].Working Paper,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39] Faccio,M,Masulis,R W,and McConnel,J J.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Corporate Bailouts[J].Journal of Finance,2006,(6):2597-2635.

[40] Faccio,M.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369-396.

会计硕士论文参考文献三

[1] 鲍国辉. 审计委员会设立与盈余稳健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6):141-146.

[2] 董颖. 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及治理效果研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7:67-69.

[3] 杜征征. 高管薪酬决定与盈余持续性:基于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2:91-96.

[4] 高丹秋. 会计盈余持续性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8:20-21.

[5] 李昊.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会计盈余质量[J]. 生产力研究,2010,4:249-251.

[6] 李卓,宋玉. 股利政策、盈余持续性与信号显示[J]. 南开管理评论,2007,10(1):70-81.

[7] 林翔,陈汉文. 增长、盈余管理和应计持续性[J]. 中国会计评论,2005,3(1):117-142.

[8] 吕兆德. 盈余分解、盈余持续性及资本市场反应[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29-35.

[9] 刘云中. 中国股票市场对会计盈余和会计应计量信息的反映[J].中国软科学杂志,2003,11:41-46.

[10] 娄权. 独立董事是否提高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9:3-8.

[11] 彭韶兵,黄益建. 会计可靠性原则的盈余相关性及市场定价: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2008,5(2):163-176.

[12] 孙斌,刘星,李世新,何顺文. CEO 薪酬与企业绩效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J]. 会计研究,2003,3:35-39.

[13] 唐跃军,左晶晶. 审计委员会、盈余质量与意见购买:来自 2002-2008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78-88.

[14] 王长禹. 外贸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J]. 财会月刊(理论版)(下),2013,8:48-50.

[15] 王守海,李云. 管理层干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J]. 审计研究,2012,4:68-75.

[16] 王俊秋.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与启示[J]. 经济师,2006,(2):245-248.

[17]王维祝,李国健.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置动机的实证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3:61-66.

[18]王雄元,管考磊. 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06,(6):42-49.

[19]王跃堂,涂建明.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2006,(11):135-143.

[20] 吴清华,王平心,殷俊明. 审计委员会、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一项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06,18(7):49-56.

[21] 吴水澎,李斌. 上市公司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1):129-134.

[22] 肖华,张国清. 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J].会计研究,2013,5:78-80,96.

[23] 谢德仁. 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J]. 审计研究,2005,(9):69-74.

[24] 谢永珍.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6,1:66-74.

[25] 杨忠莲,徐政旦. 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04,1:19-24.

[26] 杨忠莲,杨振慧. 独立董事与审计委员会执行效果研究一一来自报表重述的证据[J]. 审计研究,2006,(2):81-85.

[27] 杨忠莲,殷姿. 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监管效果研究——来自财务舞弊的证据[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1):93-97.

[28] 张兰萍. 介绍几种衡量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指标[J]. 2006,5:58.

[29] 郑丽华,宁翠英. 应计项目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10:34-36 .

[30] 翟华云. 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一一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2006,6:50-57.

[31] Abbott L.J.,Parker S.. Auditor selection and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J]. Auditing: A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000,19:47-66.

[32]Abbott L.J.,Parker S.,Peters G.F..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J].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4,23(1):69-87.

[33] Abbott L.J.,Park Y.,Parker S.. The effects of audit committee activity and independence oncorporate fraud[ J]. Managerial Finance,2000,26( 11):55- 67.

[34] Allan S.A.,Simon S.M..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Earnings Persistence[J]. Journal ofBusiness Ethics, 2004,50(4):369-382.

[35] Anderson R.C.,Mansi S.A.,Reeb D.M.. Board Characteristics, Accounting Report Integrity andthe Cost of Deb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3):315-342.

[36] April Klein. 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33(3):375-400.

[37] April Klein.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audit committee independence[J]. The AccountingReview,2002,77(2):435-452.

[38] Baginski S.P.,Hassell J. M.,Kimbrough M.D.. The Effect of Legal Environment on Voluntary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Issued in U.S. and CanadianMarkets[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1):25-50.

[39] Baginski S.P.,Lorek K.S.,Willinger G. L.,Branson B.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Characteristics and Alternative Annual Earnings Persistence Measur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74(1):105-120.

[40] Ball R., Brown P..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 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1968,6(2):159-178.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写作技巧 镜子作文 幸福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作文 植物作文怎么写 坚持作文素材 英语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春日作文 雪人作文 作文句子摘抄 关于自己的作文 温度 作文 趣作文 习俗的作文 生活作文400字 防火作文 成长经历作文 作文掌声 结婚作文 暗恋作文 一年级作文怎么写 好的作文结尾 爱的作文600字 我就是我的作文 拼搏的作文 作文大扫除 写一封信作文 三亚作文 草莓的作文 三年级植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