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2021-06-05 14:00:01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 复习准备,促进迁移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你能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吗?

出示:144 × 5 44 × 15

提问:上面这两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追问: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4,乘得的数44的末位和十位对齐?(表示44个十)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 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1. 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笔算乘法,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读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求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提问:144 × 15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2. 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3. 尝试笔算。

提问:你能用竖式算出144 × 15的得数吗?

4. 交流总结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算法,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位数比两位数多了一个百位,乘的时候还要乘百位)

提问:谁能概括地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

归纳:(1)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 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教学拓展,联系生活

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

首先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提问: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照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及思考:

1. 在比较中建构新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让学生先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4×15,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 在比较中完善认识。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中,主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乘数中间有零,二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题目的乘数比较特殊,再让学生比较为什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6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没有零,而用十位上的2去乘302,乘得的数中间有零?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比较哪道乘法算式比较特殊,再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比较中得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3.在联系中建构,尽力做到数学课程生活化。也就是在数学课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建构中拓展,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生活化。新课标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把抽象的数学变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经验纳入课堂,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出新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神贯注的作文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小学生作文范例 十一见闻作文 2021高考作文题目 父母的爱作文600字 王俊凯写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 雨中的故事作文 成功是成功之母作文 包饺子作文600字 缅怀革命先烈作文 母爱话题作文 关于写雨的作文 改变自己英语作文 秋天的快乐作文 写童年趣事的作文 安全伴我行作文 回忆往事的作文 中国梦英语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有关雨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 2022高考英语作文 感恩祖国的作文 作文素材高考版 初中作文网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