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的作用论文

2021-06-29 11:55:01
相关推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的作用论文

摘要:

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却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将简要概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会计监督;市场经济;企业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和价值

会计监督是指企业和单位的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相关资料的分析,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法》,其中对会计人员的职能、责任和义务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整体上保证了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规范,确保了各项工作内容得以实施,将企业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有效的结合了起来。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进行货币的计量和运算,并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来确保经济活动的系统性和完善性。因此,会计活动是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经济活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这一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会计监督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建立来确保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合法的会计账目记录、会计凭证合适及其他资料的记录和存储。其核心是企业和单位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接受财政部门的审核与检查。简而言之,会计监督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规章制度的建立、会计核算和接受监督检查。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会计监督是在会计的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变化,企业管理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和完善。相应的,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经济性得到了更多的强调,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甚至有意降低会计监督的力度。而会计监督对于提高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及时发现并解决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十分必要的。

1.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会计监督理念,将会计监督的重点放在了季度或年度的审核结果上,而没有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及时有效的财务分析,对历史会计资料的利用程度也明显不足,缺少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分析,无法为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提供所需的信息和依据,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2.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大多数企业应对风险的方式是在风险发生后才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事后的补救,但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即使采取一定的措施也难以进行弥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风险产生前就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进行风险的预测,另外,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又存在对个别案例过于关注的问题,导致整体的预测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缺少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企业在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上没有投入应有的力度,没有形成完整、系统性的会计工作流程,在会计报表上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会计指标不合理,会计数据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将进一步恶化企业风险控制的效果,阻碍管理措施的实行。

4.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的价值许多企业管理者尚未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仍将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对会计资料的管理、核算等都没有进行有力的执行,更没有通过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总结来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而企业的管理质量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企业的规范管理和高效经营是以会计工作的有效性为前提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经营策略的科学性。

5.内部会计管理监督缺位企业的会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外部的监督,即政府部门、执法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监督。尽管这些部门拥有制度和执行力度上的优势,但若没有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相结合,仍然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内部管理的机制,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却没有有效的执行,许多管理项目形同虚设,内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与外部的管理机制相结合,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足,内部管理机制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6.没有充分利用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依据和前提,但许多企业的经营者无论是在产品的生产还是销售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利用财务信息的作用,而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制定经营计划,很少利用财务信息来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因此也就无法得出具有可行性的会计监督经验,限制了会计监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7.对宏观经济环境没有足够的把握宏观把握是建立在良好的微观控制基础上的,但仅仅依靠微观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宏观的经济效益是微观经济效益的基础。但许多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仅仅注重特定项目的经营和营利情况,很少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状况,在财务报告上也没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总结,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更无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发展的机遇,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

8.轻视专业会计队伍的培养许多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存在很大误区,认为在人才培训上花费大量的资金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但又希望企业员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当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应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员工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为企业创收。企业不仅要通过严格的选拔制度筛选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还应当在聘用员工后对其进行应有的培训,确保员工的素质和质量,并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有更好的保障。没有健全会计监督体制,财会人员对经济活动没有控制权力,在进行财会监督时受到很多限制,不能在发现财务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

三、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和建议

会计监督是确保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手段,是经济监督中最为有效和有力的方式,其本质是相关会计人员通过执行国家相关的财政法规和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对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是良好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但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质量仍不尽如人意,要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必须首先认识到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体制建设,明确会计人员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加快监督队伍的建设。

1.完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法律手段是最有效的约束方式,会计监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提高其约束机制。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可以以现有的《会计法》为依据,进行相关条款和内容的补充。在建立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内容和管理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明确管理权限,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措施,为会计监督的执行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防止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产生不恰当、不合法的行为,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为监督机制的实行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2.强化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要提高实践的效果就必须进行首先进行理论上的创新。虽然我国已经在会计监督体制中建立了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但在理论建设上仍有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会计监督的理论发展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实践相脱节,因此进行理论的创新迫在眉睫。要进行理论的创新首先要明确会计监督的作用、方法和影响,其次在根据企业运行的现状制定合理的优化对策。此外,我国的企业还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会计监督体制,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

3.加大执法监管和外部监督力度在进行企业会计监督质量的提升时,要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并且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为此,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应当改变职能和管理观念,采取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督机制。

4.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各项专业技术及能力,主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协调组织能力、统筹规划能力等,并且在组织管理、策略制定、人员分配和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管理者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积极改变传统的观念,积累新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实践的过程,并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实战经验,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通过素质的提高在员工当中树立威信,并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来进行人员的管理。要带领一个企业走向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更新经营管理的理念,在员工当中树立模范,通过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奠定基础。

5.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理论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和会计活动开展的主体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确保企业会计业务的水平,就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上的教育,另外还需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以及计量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对员工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行提升。因此,企业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洁身自好,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准则,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根本的目标和准则,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实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高会计工作的诚信度。

6.提升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服务水平会计监督的实质内容包括测算、计划、审核和分析等过程,通过以上这些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管和控制。其工作过程主要分为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审核这三个过程。事前测算是对计划中的经济活动进行预先的估计和运算,事中控制是指对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事后审核是指对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的核对和检查。这三个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事前预算为事中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是进行会计核算质量控制的前提;事中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事后审核能够对会计活动的质量和结果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提高会计监管的效果。在制定实际的资金预算方案前,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并形成一定的备选方案来预防意外的情况,也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预算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需要根据方案的实行效果和实际的经营情况进行方案的调整或更换,一旦发现方案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就要向上级部门及时进行反馈。在预算方案实行后,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还要根据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来分析方案的实行效果,形成最终的评价,帮助管理者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管理中进行改善。

四、结语

会计监督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确保会计活动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始终需要关注的内容。在进行会计监督时需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坚持客观、真实的监督原则,将会计监督的相关规定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进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的制定,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会兰.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4(3).

[2]田蓉蓉.会计监督职能对企业的影响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

[3]虎雅娴.分析如何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4(8).

[4]张淑霞.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监督作用[J].财经界,2014(2).

[5]郝聪聪.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J].新经济,2013(23).

[6]单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监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4).

作者:杨祎梅 郭小婷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拔河比赛作文400字 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英语六级作文范文 一个人走夜路作文 我的新发现作文 关于法律的作文 歌颂祖国的作文 关于文学的作文 学习雷锋作文 热爱生命的作文 春节的习俗作文 写端午节的作文 我的责任作文 北京高考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2019高考作文 假期计划作文 0分作文 划船作文 作文300字大全 二三事作文 作文投稿 3年级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 假期生活英语作文 龙门石窟作文 关于礼物的作文 生命的意义作文 点面结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