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社会工作专业的低对口就业率与对策探讨论文

2021-06-29 14:30:02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专业的低对口就业率与对策探讨论文

摘 要 近年来,社会工作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在各大高校不断发展壮大。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却不被其本专业毕业生所青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好,但是专业对口就业率极低。影响社工毕业生择业的客观因素包括配套岗位设置、薪酬待遇、专业认知度、培养机制等,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观念则是对口就业的主观原因。缓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的困境,需要从政府、高校、学生本人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对口就业 人才流失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25

社会工作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制定、执行社会政策的政府系统;二是从事社会福利保障或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三是街道办事处的民政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相关岗位;四是与社工专业相关的群团组织或民间组织。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广。但我国每年仅万余名社会工作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可实际情况却是大部分社会工作毕业生都选择了其他行业。

一、社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过低的原因分析

2017年5月7日,中山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宣布社会工作专业停止招收本科学生,这一学科改革在社工界和社会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中山大学给出了一系列回应,但仍有许多网民怀疑,是对口就业率过低导致了中山大学的这个决定,甚至有观点指出“近几届毕业生中几乎都是跨专业就业”。这种窘境并不是单纯一种原因造成的,它是社会环境、专业自身、教育机制、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客觀原因

1.社会工作配套岗位少

社会工作专业对口的工作领域极广,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相关岗位不少,但真正向社工专业毕业生“抛橄榄枝”的配套岗位却寥寥无几。以公务员考试为例,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国各省的公务员考试当中,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屈指可数,且都在偏远地区。我国许多部门中诸如福利、保障、社会服务类岗位本该由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承担,但多数是“鸠占鹊巢”,如此以来,本就缺乏的社工岗位对社工毕业生来说更是如同水月镜花。缺乏相关的配套岗位,社会工作者就会缺少机会和岗位编制,这一因素导致社工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2.薪酬待遇标准过低,晋升困难

从专业价值观来讲,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不仅能达到服务他人的目标,还能实现工作者的个人价值。但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却揭示了一个现实: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才会去追求个人价值。对于社会工作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没有任何积蓄,衣、食、住、行方面的开销都来源于当月工资,薪酬标准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在城市生存。目前社会工作岗位提供的薪酬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结合当前物质生活水平,单身社会工作者的收入勉强能应付日常开销,组建家庭后就难以接受社工岗位的薪酬待遇。社工行业在一二线城市发展最快,但是大城市的生活资本也迫使社工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再加上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社工难以晋升,大家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也迅速降温。

3.专业认知度低

社会工作专业来源于国外,在我国属于新兴专业,本土化程度低,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发展不完善,职业可代替性强,社会认知度较低,甚至社会工作本专业工作者都无法具体说明该专业的职业界限。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不言而喻,很多人认为社会工作者一无高薪,二无体面,三无职业成就感,没有发展前途。毕业生家长往往也会在就业方面给孩子施加压力,迫使孩子离开社会工作这个“不知所云”的行业。这也是社工专业毕业生另择他业的重要原因。

4.高校培养模式与专业需求错位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许多高校顺势设立社工专业,但高校课程安排和实践岗位选择上呈现较大的随意性,盲目扩招、师资不专业、缺少资金投入、重理论轻实践等诸多弊端也凸显出来,导致我国社会工作教育质量堪忧,多数社工专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形成明显错位。

(二)主观原因

1.学生专业能力不足

社工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程度有限,社会知晓度偏低,学生对该专业缺乏了解。以山东建筑大学2012级社工二班学生为例,全班35名学生,仅一人主动报考该专业,其他均为调剂生。调剂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再加上专业弱势在入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显现,致使学生认为社工专业前途渺茫,缺乏热情,难以认可专业价值观,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因而丧失斗志,浪费了宝贵的大学时光,进而导致其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无法从事对口职业。

2.就业观念的影响

当今社会,利益导向逐渐转变为整体价值追求。大学毕业生也开始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趋利倾向。日常的经济开支需要较高的收入来支付,再考虑到十几年的教育资本投入,毕业生更是迫不及待地选择高收入职业以回报家庭。鉴于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公众认可,多数毕业生表示从事本专业工作无法获得职业尊严,尤其是男生,更加坚决地选择其他行业。部分家长为了“面子”,帮助孩子谋求其他更“体面”的工作。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社会工作人才流失。

二、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对口就业率的策略探讨

(一)政府规范社会工作行业相关制度

如前所述,配套岗位不合理、薪酬待遇过低、晋升无望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另择他业的重要因素,有些岗位被非专业人员占据,有些岗位沦为科室助理、部门办事员,专业人员无用武之地,失去了社工应有的价值,更难获得晋升机会。这不仅打击了社会工作者的热情,也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只有通过政府部门规范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职位晋升制度、薪酬福利制度,完善社会工作行业准入制度,严格规范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才能提升社工职业声望,增强社工专业吸引力。endprint

(二)强化社会工作专业自身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水平逐步提升,但是,作为“进口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化先于职业化,其职业化水平在我国发展相对落后。人才数量缺口大、专业素质堪忧、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高校及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教育和实践过程中,要致力于该专业本土化和职业化的推进,逐渐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整套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方法,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同时,加强专业宣传,提高社工社会认知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认识、了解、认可社会工作,主动求助社会工作者解决自身问题。

(三)高校组织高素质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模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社工专业教育质量的保障。许多高校为了完善专业设置,从其他相近专业(如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保障、法学、政治学等)抽调出部分老师负责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真正接受过社工专业正式教育的老师寥寥无几。如此,社工专业的"学生接受的只是混合着各种专业的“类社工”知识,而非纯正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专业技能。因此,只有解决了师资问题,才能凸显本专业优势和特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式上,要转变教育思路,改革教育模式。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型的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需要应用到实践中,各高校要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实践教学,保证学生的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加强就业观念引导

通过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树立社会工作价值观,适应专业学习,增强专业认可。学校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学生的就业观从利益导向转变为兴趣导向和价值导向。学生通过各类实践发现自身不足,在现实环境下准确定位自己,逐步改变利益导向的就业观念,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结语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众多,依照社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范围极其广泛。但由于我国社工行业发展水平较低,配套岗位设置不合理,薪酬待遇过低等原因,社会工作毕业生大都选择银行、学校、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的大多为会计、人力资源、教师、销售等行业,而极少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我国社会工作职业遭遇“被冷落”的局面,不仅造成了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困境,还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毕业生也会产生“读书无用”、“专业无用”的认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更不利于专业自身的发展。

针对该局面,我国政府应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和完善社会工作行业相关制度,为培养和挽留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应改革教育体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建设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学模式;高校社工专业学生要正确审视自己,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培养专业价值观、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努力实现自身专业价值。唯有各方有力结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更加穩健,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前途才能更加明朗。

参考文献:

[1]李茂科.社会工作: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人民论坛.2017(4).

[2]徐云、陈莎莎.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坛.2017(2).

[3]栗志强.错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基于郑州市的研究.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6).

[4]李宾、刘新荣.从就业困境反思社会工作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教育与职业.2014(23).

[5]凌文豪、张玲.基于就业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社会工作.2014(3).

[6]栾文敬、刘长青、付双乐.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探析——以保定市X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社会工作.2013(4).

[7]张保罗.从毕业生的就业分析新兴专业社会工作就业难的原因.才智.2013(18).

[8]涂宇明.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2).

[9]王晶舒、刘丽晶.黑龙江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极简主义作文 帮助老人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200 欢乐的事作文 关于精益求精的作文 写革命烈士的作文 2016江苏高考作文题 关于扬州的作文 跳绳真有趣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指导 橘子的作文300字 尊重作文300字 作文我为祖国点赞 学包粽子的作文 关于帮助的作文400字 写打扫卫生的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300字 停电的夜晚作文 去环球影城作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小学毕业的作文600字 欣赏别人作文 自传作文六百字 以只要还在为题的作文 毅行作文 国庆叙事作文600字 以表扬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情 中华魂作文800字 海边的海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