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山东德州过年风俗

2021-08-02 17:15:01
相关推荐

山东德州过年风俗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过年”历来是中国人的重大节日,德州也不例外。依循古历,农历腊月三十(小建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谓之“除夕”。德州城人们有许多过年的事情,必须在这一天办完,如:撒岁、贴对联、祭天、布灯、放鞭炮、接神、包饺子、辞岁、守岁等。以下是山东德州过年风俗,欢迎阅读。

撒岁

除夕清晨,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元旦至初五,不准动笤帚),并把水缸挑满,然后将芝麻秆遍撒院中,名曰“撒岁”或“踩岁”。因“岁”与“祟”谐音,其意,将“邪祟”撒开踩烂,以期新年吉祥,吉庆。

贴对联

除夕上午贴对联,亦称“贴春联”,“贴对子”。贴对联与贴门神并行。“门神”系民间用木板彩色套印,有的绘披挂甲胃执戈、悬弧佩剑的神荼和郁垒(传说善于捉鬼的两兄弟),有的绘蔚迟恭和秦叔宝,以示驱鬼避邪,保护家人平安。

对联古称“桃符”,据说古人过年时,把两块画着鬼王的桃木板放在大门两边避邪。到了五代十国时蜀国君主——孟昶在除夕这天,令学士辛寅逊在木板上写上吉语献岁,结果孟昶并不中意辛学士所写的字,他自己提笔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幅春联,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张贴对联,门户不同,讲究也不同。如:一般人家可以写“一元二气三阳泰,四时五福六合春”,“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等;书香人家可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香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柏叶为铭椒花献瑞,龙缠肇岁风纪书元”等;商号店铺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和气生财有道,童叟无欺义风”等;新婚人家贴“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燕翼贻谋承后裔,凤毛齐美耀前人”等;药店贴:“满架读书破故纸,一天星斗夜明砂”,“但愿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积尘”等。院内影壁及其它能见处贴:“抬头见喜”及大“福”字。总之对联之多,不胜枚举。对联都用丹纸黑字,工笔正楷,内容吉庆,端正雅致,烘托千门万户,气象一新的节日气氛。

祭天

州城旧式庭院,正房(北房)屋门左右墙壁上,各修有一个“神龛”,形似小庙。有的人家所修的神龛磨砖对缝,雕刻玲珑,造型优美。东侧神龛名曰:“天地堂”,供奉天地之神位(俗称“老天爷”);西侧神龛名曰“宅神堂”,供奉宅神之牌位(俗称“宅神爷”)。除夕中午,家家户户举行祭天仪式。天地堂前摆设供案,供品一般是荤菜五碗(鸡、鱼、肉、肘、丸),什锦糕点五盘,鲜果五盘,干果五盘,两个大枣糕,糕上再摞上打着红点的大馍馍,正中一大碗米饭,米饭上缀上红枣,插上三五双筷子。有的人家在供品上还插上“八仙人子”,“石榴元宝”,“鹿群回春”等。还有必不可少的香炉、蜡台、酒盅、茶杯等祭器。祭祀开始,由家中长者焚香,插入香炉,然后虔诚地行叩拜礼。家长行礼后,继之全家再一一跪拜磕头。待全家礼毕,即焚烧黄表纸,称作“上午供”。

布灯

除夕这天,将庭院洒扫干净后,在庭院或空房子内都要置灯。早年民间多用“灯碗”(棉蕊燃花生油、豆油)、彩纸灯、玻璃罩灯(燃蜡烛)。布灯之意在于驱除黑暗,换来光明。

放鞭炮:当夜幕降临,家家把自己祖先“接”回家来过年,鞭炮声大作,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放鞭炮的目的在于驱邪,传说古时每年除夕晚上“诸神下界”,其中有一叫“年”的鬼怪,也乘机出来祸害人,而这种鬼怪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便点燃竹子使其发出亮光和劈啪声音籍以驱鬼避邪。

接神

除夕这天,有的户请出祖先神主,画像,有的户将家堂轴子悬在堂屋内正中,并设供案,上摆锡灯烛台,香炉香筒,酒盅茶杯等。供品、祭器摆列有序。晚饭过后,酉时开始接神,由本族或本家长者(男性)带领子孙,其中,有一儿童在前方提着灯笼,家长端着木方盘,盘上放着两只“引魂附”(俗称“长钱”,用两棵芝麻秆扎上许多长纸条,据说请祖先的灵魂附在这长钱内进家),还有香、酒、纸钱等物,去大门外道路上、街头或十字路口,老幼怀着虔诚孝敬的心,一齐双膝跪地,家长在地上画一圆圈,内中再画一个十字,然后在圆圈内焚香燃纸,有的奠酒如仪,由家长带领磕头,并祷告:“祖宗爷娘,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去了……”,纸钱燃尽,起身回家,进大门、二门、屋门都要烧纸,其意求门神让路放行。把神“接”回家中,大门、二门之内,都要横放以木棍,名曰“拦门棍”,其意请神在家过年,匆再出门。另一说把一切游魂恶鬼拦在门外,有祠堂的户,在祠堂接神,则不沿用上述习俗。

进屋后,先把引魂附立放在祖先牌位两旁,然后供上数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燃蜡焚香,此时满屋香烟缭乱,灯烛明亮,家长首先给祖先磕头礼拜,次之全家依次叩拜,籍以缅怀祖先养育之恩。

辞岁

全家向祖先磕完了头之后,晚辈开始向长辈磕头,并向长辈禀告。如儿女给父母磕头时说:“爸!给你辞岁啦”,“娘!给你辞岁啦”,父母答曰:“磕吧”。多少年来除夕之夜,人们叩谒尊长,代代相传,体现“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此俗谓之“辞岁”或“辞旧岁”。

包饺子

过年从除夕至初一,两天不食荤。人们吃素馅饺子是由来已久的饮食风俗,特别是对除夕之夜的素馅饺子,非常重视,意思是:一年之中平平安安、素素静静。若有家人在外地做事,除夕之前急忙赶回家来,与父母分居的儿孙,也都凑齐来到老人跟前,回家团聚,吃除夕的饺子。家家户户妇女们准备好饺子馅,除夕之夜包出全家明天(初一)一天所吃的饺子来。早年吃饺子有“验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包饺子时,将一枚制钱包在其中,初一清晨吃饺子时谁吃到那个有制钱馅的饺子,谁就有福,这种习俗称“验岁”。

守岁

除夕之夜,把“神”接回家中,辞岁完毕,家长便肃敬地坐在祖先牌位的下首,妇女孩子则回到厨房,大人包饺子,小孩围在大人身旁,直到夜半子时,煮饺子上供、烧纸,名曰“发钱粮”,彻夜不眠以待明天,故曰“守岁”。守岁的.含意是“祖先一年回家一次,做晚辈的守在已故祖先身旁,以示孝敬”。年老的人在辞旧岁之际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的人有祝老辈延年益寿的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 “守岁樽无酒,思分泪满巾”,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拜年

除夕过后,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过去称“元旦”,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春节”。黎明前阖家吃素馅饺子,天亮之前,家家户户,无论老幼,皆穿新衣,男人戴上新帽子,穿上新鞋袜,女人头上戴红花(有绒花、绫花、绢花、绸花)。富有人家的孩子,胸前还挂着用红绒绳串着制钱的“钱排子”,取华美、吉祥之意。然后开始拜年:晚辈先向自己长辈磕头拜年问好,长辈则给孩子们钱,俗称“压岁钱”。相继走出家门,拜谒邻里亲朋长辈,都行叩拜礼。平辈则抱拳作揖,会互相道贺“恭喜发财”,“新年好”等吉利话。

“拜年”的含意是增进长幼感情,消除隔阂,和睦邻里,蠲免前嫌,旧隙宿怨尽弃,新岁重归于好。据《玉烛宝典》说:“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旧称“喜报三元”,岁首之喜,一年平安,因此过年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忌“白色”,妇女忌针。还有已嫁女不准在娘家过年,德州有句老话“看了娘家供死公公,看了娘家火死婆婆,看了娘家爹,穷得娘家没空帖。”当然这都是老风俗旧习惯,现在很少有人遵守了。

送神

初二开始“送神”。相传军户在黎明时“送神”,民户多为傍晚时“送神”。送神时仍由家长率子孙,将祖先送走(其仪式与接神同)。清晨家家争先挑水,把水挑满缸,谓之“抢财”。此时州城各商号店铺,祭祀财神,故放鞭炮者甚多。财神庙(在线市街西首路北)开山门。

破五

初五,俗称“破五”,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当地习俗吃象征元宝的水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这天的水饺要故意下破几个,掌柜的在厨房外高声问道:“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以此来图个吉利。这天最忌讳说“赔”、“散”之类的话。吃大蒜不许吃蒜瓣,得吃蒜泥,而且蒜泥要称“义合菜”。初六,年节已过,商号店铺渐次开门营业,市肆行人渐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路阳光一路情作文 在告别中成长 作文 关于体育精神的作文 幸福就在我身边 作文 我的家庭英语作文初一 节约粮食的英语作文 未来的天空作文 作文过年趣事 关于舞龙的作文 看灯会的作文 我的生活方式英语作文 描写家乡风俗的作文 旅游作文500字左右 感恩父母300字作文 成长作文300字左右 写冬天的作文600字 书香伴成长作文 七年级上册优秀作文 国庆节作文六百字 我和学校的故事作文 作文成长的滋味 20年后的学校作文 小学生升国旗作文 在读书中成长作文 书信格式的作文怎么写 好人好事作文500字 我有一个梦想 英语作文 快乐时光作文400字 关于爱国情怀的作文 中秋节见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