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想要做好老板先要知道怎样留住员工

2021-08-08 12:25:02
相关推荐

想要做好老板先要知道怎样留住员工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

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

答曰:“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曰:“《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文 章。”问:“题目是什么?”

答:“《浅谈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

题目:“《一只动物,能力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老板是谁》。”

这只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诉了他的一个兔子朋友,这消息逐渐在森林中传播;

狮子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告诉兔子:“如果这个星期没有食物进洞,我就吃你。”

于是兔子继续在洞口写文章

一只小鹿走过来,“兔子,你在干什么啊?”

“写文章”“什么题目”“”《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

”哈哈,这个事情全森林都知道啊,你别胡弄我了,我是不会进洞的“

”我马上要退休了,狮子说要找个人顶替我,难道你不想这篇文章的兔子变成小鹿么“

小鹿想了想,终于忍不住诱惑,跟随兔子走进洞里。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

一只小马走过来,同样是事情发生了。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

题目是:如何发展下线动物为老板提供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子越长越大,兔子的食物已远远不能填饱肚子。

一日,他告诉兔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来4天一只小鹿,现在要2天一只,如果一周之内改变不了局面我就吃你。

于是,兔子离开洞口,跑进森林深处,他见到一只狼

“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狼吗”

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进入森林深处

这回他碰到一只野猪――――“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野猪吗”

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森林深处的动物并不知道兔子和狮子的故事

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

题目是:如何实现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型为老板提供更多的食物

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个很历害的老板

这只小兔开始横行霸道,欺上欺下,没有动物敢惹

它时时想起和乌龟赛跑的羞辱

它找到乌龟说:“三天之内,见我老板!”扬长而去

乌龟难过的哭了

这时却碰到了一位猎人

乌龟把这事告诉了他

猎人哈哈大笑

于是森林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情

猎人披着狮子皮和乌龟一起在吃兔子火锅

地下丢了半张纸片歪歪扭扭的写着: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森林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兔子吃狼的故事似乎快要被大家忘记了

不过一只年轻的老虎在听说了这个故事后,被激发了灵感,于是他抓住了一只羚羊,对羚羊说,如果你可以象以前的兔子那样为我带来食物那我就不吃你。

于是,羚羊无奈的答应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得的进了山洞。

可是三天过去了,也没有见羚羊领一只动物进洞。他实在憋不住了,想出来看看情况。

羚羊早已不在了,他异常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羚羊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想要做好老板先要懂得怎样留住员工》

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动乱

一个小男孩从生物课上得知,蚂蚁是通过气味相互辨别的,如果它们中有一只死了,其它的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

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先找到一些被太阳晒干的死蚂蚁,把它们搓揉成粉末,再将这些粉末装入一个喷射器里,喷射到正在蚁穴放哨的蚂蚁卫兵身上。

过了几分钟,洞穴里的蚂蚁倾巢而出,扑向卫兵,要把它们拖到公墓去。卫兵们当然不干,奋力反抗。但是洞穴里的蚂蚁源源不断地爬出来,越来越多的蚂蚁向卫兵扑过去……一场动乱就这样发生了。

原来,蚂蚁卫兵沾上死蚂蚁粉末后,其他的蚂蚁就认为它是死蚂蚁。

其实,人类也经常在犯这样的错误。

给糖哲学

自从多年前成立,就骏业宏发、蒸蒸日上的公司,今年的赢余竟大幅滑落。这决不能怪员工,因为大家为公司拼命的情况,丝毫不比往年差,甚至可以说,由于人人意识到经济的不景气,干的比以前更卖力。

这也就愈发加重了董事长心头的负担,因为马上要过年,照往例,年终奖金最少加发两个月,多的时候,甚至再加倍。今年可惨了,算来算去,顶多只能给一个月的"奖金。“让多年来以被惯坏了的员工知道,士气真不知要怎样滑落!”

董事长忧心地对总经理说:“许多员工都以为最少加两个月,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定好了,只等拿奖金就出去度假或付帐单呢!”

总经理也愁眉苦脸了:“好象给孩子糖吃,每次都抓一大把,现在突然改成两颗,小孩一定会吵。”

“对了!”董事长突然触动灵机:“你倒使我想起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一颗往回扣。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则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一颗往上加。说实在话最后那到的糖没什么差异。但我就是喜欢后者。”

没过两天,公司突然传来小道消息--

“由于营业不佳,年底要裁员,尾牙的鸡头,只怕一桌一只都不够。”

顿时人心惶惶了。每个人都在猜,会不会是自己。最基层的员工想:“一定由下面杀起。”上面的主管则想:“我的薪水最高,只怕从我开刀!”

但是,跟着总经理就做了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决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不致卷铺盖的窃喜,早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眼看除夕将至,人人都做了过个穷年的打算,彼此约好拜年不送礼,以共度时艰。突然,董事长召集各单位主管紧急会议。看主管们匆匆上楼,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都有点儿七上八下:“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

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单位,兴奋地高喊着: “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了地板的震动……

怎样得到第6罐可乐

先做这样一个游戏:假设可乐两元钱一罐,两个空罐可以换一罐可乐,如果给你6元钱,你最多能喝几罐可乐?

这个游戏,我们问过身边的很多人,几乎90%的人在推算后都说:“是5罐吗?”

这个游戏,让我们发现了空罐就是闲置的资源,空罐就是价值;每个人都有空罐,都有很多资源闲置着,如果被充分整合,我们将惊叹自己的表现。

我们可以回过头来仔细审视一下上述游戏。大多数人都能喝到5罐可乐,怎样想办法喝到第6罐是游戏的核心。很多人会说,我只有一罐可乐了,没法继续了,干脆喝掉,一个空罐也没什么价值,扔掉算了。这引发了两个问题:空罐有没有价值?你能否发现自己手中的空罐,并和别人合作,充分利用双方手中的空罐?

思考这两个问题,会拓展你的思路。你应该重视的东西其实很多,不能局限在处理困难和难题上,而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事实的分析上,使现有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我们要学会区分相关信息,并把握暂时无用信息的价值,这非常重要。今天无用的信息可能成为明天成功的关键。

上面那个游戏其实可以这样做:你把第5罐可乐喝掉,再向别人借一个空罐,就能换回第6罐可乐,把可乐喝掉后再把空罐还给人家。

找到空罐成为获得第6罐可乐的关键。空罐就是闲置已久的资源,是对别人有用、对自己暂时没用的资源。每个人都有很多闲置的空罐,或者被抱在怀中,或者被丢弃在角落里。不要轻易放弃任何资源,即使它现在没有用处。

如果你不善于质疑你的假设,你的决策将会不合理。成功属于那些认真思考并利用空罐价值的人。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真正相信自己能够获得“第6罐可乐”。他们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敏锐地感知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在发现一切“空罐”。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去发现,只因为他们无法转换思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资源。

“获得第6罐”的方法,属于那些敢于发现的人。

一个年轻人乘火车路过一片荒无人烟的山野。乘客们一个个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个拐弯的地方,火车减速,一座平房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本是一间普通的平房,可因为它出现在人们极度无聊的时候,人们一下子有了精神,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睁大眼睛,仔细欣赏这道寂寞旅途中的特别风景。

看着这样的情景,这个年轻人心里一动。他下了车,找到那座房子的主人。房主告诉他,火车每天都要从他家门前驶过,噪音实在让他受不了,所以一直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子,但一直没人问津。结果,这个年轻人花3万元买下了那间平房。

年轻人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在拐弯处,火车会减速,这样一个地方用来做广告再好不过。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推荐房屋正面的“广告墙”。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用18万元租金跟他签了3年合同。

一座差点儿被废弃的破房子,成了被跨国公司重视的宝地,价值源于发现。这个年轻人在别人没有发觉“第6罐可乐”存在的时候,就已经在寻找那个“空罐”了。而原来房屋的主人,错把他的房屋当成随时可以丢弃的废物了。

分钱实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密斯,曾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分钱实验”:A和B两个人共同来分100元钱,分的方法由A来决定,而分法是否通过则由B来决定。如果A的分法B能接受,那么各自拿钱走人;如果A的分法B不能接受,则两人一分钱都得不到。A选择什么样的分配方案,会使双方很快达成交易呢?

实验中,真正的博弈,其实不是人的智慧,而是人性。

有一个公司的老板对待手下的业务员,总喜欢重奖。每当业务员赚取5000元时,他只从其中提取1/5—1000元,而让员工拿走4/5—4000元。这样奖赏的结果是,业务员为此很感激他,工作积极性高涨,一个个如拼命三郎。

后来,有人对老板的这种做法不解,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你是老板,完全可以提取4/5,为什么只给自己留1/5呀?

老板笑了笑,这样给他解释:我现在有100名员工,每人提取1000元,一个月就是10万元,而员工仅仅只是4000元。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我的重奖模式可以促使我的员工队伍快速扩展,最终受益最多的还是我自己。如果我多拿些,无可厚非,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势必会减弱,公司的发展速度减慢了,规模自然会受到影响,可能会一直维持在20人,而人才流动性反而会加大,用在员工培训和内耗的成本将会难以估算,这时候,就算老板从每个员工手里能拿到4000元,最终的收入不过8万元,如果再减去公司用在员工的培训和内耗的成本,实际到手则会更少,而且老板管理起来会非常累。更为危险的是,因为收入水平低,成长起来的人才留不住,而优秀的人才又进不来,公司最终会逐渐萎缩下去,到时候,烂摊子只有老板自己去收拾了。

原来,善待员工,其实就是善待老板自己。

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的安踏掌门人丁瑞忠,在谈到他成功的原因时,这样说道:“51%与49%,是父亲教给我的黄金分割比例。他很早就告诉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只留49%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可、尊重与信任。”

把“钱”多分些给别人,对于我们来说,损失的不过是一部分很小的利益,赢取的却是别人的信任与支持,然而后者要比前者重要、珍贵得多。

把“钱”多分些给别人,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德—惠及他人,更是一种立身处世、成就大业的大智慧。(黄山摘自易友社区网)

让羊毛出在一只羊身上

“阿尔迪”超市的所有者,是德国80多岁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它是全世界公认的零售业航母,目前的身价已达400亿欧元。在美国,阿尔迪的年销售额现已达到48亿美元,它计划今后每年开40家分店,到2010年把总量扩展到1000家。同时,阿尔迪还在北美收购了那些被沃尔玛挤兑而破产的零售商。

尽管年销售额达2000亿欧元的美国“沃尔玛”公司,销售额是阿尔迪的6倍,但阿尔迪每年经销的单件商品的总价值却超过4000万欧元,竟是沃尔玛的30倍。因阿尔迪只销售不超过1000种商品,比沃尔玛少15万种。

德国人给阿尔迪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穷人店”。二战后,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从盟军战俘营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食品零售店。因为当时人们只想用最低的价格购买生活必需品,所以兄弟俩把价格定得很低。他们说:“我们的业务发展基础只有一个:最低的价格!”

阿尔迪能从一个三流小店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零售商,人们曾有无数个猜想,认为它一定有非常机密的营销方案,而且也会把它严严实实地隐藏起来。但出乎人们意料,它的制胜法宝只有两个字:“简单”!就是“简单”这两个字,令许多企业始终无法模仿。

它简单到什么程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不做广告

阿尔迪所有的商场,只有每周一期八开的《阿尔迪信息报》放在超市入口,对下周的新上柜货品作个介绍,由顾客随意自取浏览,便于顾客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商品。除此之外,绝不做其他任何形式的商品宣传。

商品单调

商场里只放着简单的600~700种商品。货品装在纸箱里堆在光秃秃的货架板上,价目表悬在头顶,而不是贴在商品包装上;瓶装芦笋和沙丁鱼罐头挤破了纸箱,手纸只有两种牌子,腌菜只有一种,每种商品只提供一种选择,即同类商品之中最好的品牌,每一种商品都只有一种规格的包装。商品都是能够迅速带出店铺的,包括罐头食品、纸袋包装食品、快餐食品、一些新鲜果蔬和冰冻食品等。除少量日用品、食品设有货架、冷柜外,其他商品均由店员打开纸箱包装,任顾客自取。

员工人数少

每一家阿尔迪超市的雇员都少于10名,他们都身兼数职。商场里没有现代化超市设备,没有使用条形码扫描仪和读卡机等现代化设备,坚持使用最简单的收款机,而且只收现金。没有人员为顾客提供装袋的服务,店员对商品价格倒背如流,他们心算和录入速度令人惊叹,整个顾客交款的过程非常快捷。

不收尾数钱

在阿尔迪,商品价格的尾数都是0或5。他们开始时经过测试,发现营业员找零钱的时间会影响销售,如果将找零钱的时间去掉,可以减少营业员数量,又可以多卖出为数不少的商品。于是阿尔迪决定,尾数0.05~0.09马克的商品,按0.05马克收款;而尾数0~0.04马克的商品,按0收款。这样做,既提高了商店员工的工作效率,又降价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不举债经营

阿尔迪从不举债经营,扩张都是用已产生的利润来进行,因此风险很低。曾是阿尔迪的管理人员迪特?布兰德斯说:“阿尔迪的一个原则是:不仓促展开业务,而是先打好牢固的基础。基础一旦有了,它会行动得很快。”

员工执行力强

阿尔迪的用人原则是能力+高薪,非常注重员工队伍的精干和年轻化。与其他零售企业相比,阿尔迪的薪水要高出10%~20%。工作出色的员工有很多升迁机会,升任超市经理的即配给公车,升任部门主任的年薪可达到20万马克。因此,阿尔迪吸引了大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加盟。

有人这样形象地总结了阿尔迪成功的秘诀:只放一只羊!因为,无数个想放一群羊的人,到了最后,却一只羊也没剩下,原因就是他们被无尽的贪欲挤垮,而最后失掉了一群羊。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在做事前,还是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你到底适合放几只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滋味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期待 作文技巧 那一刻我长大了500字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优秀作文 穿戴式跳d放在里面逛超市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我的微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