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秀教学设计

2021-08-10 08:10:02
相关推荐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优秀教学设计

1、品读鉴赏,学习词作纯系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

二、诵读感知

1、幻灯片展示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播放朗读带(可选择多次播放),学生听,跟读,学生代表朗读,集体范读。渐融于此境。

3、诵读指导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诵读指导:注意词语“两茫茫”的朗读特色、轻音“思量”、重音“难忘”的朗读。“十年”一词要读得悠长而凝重;“两茫茫”要读出迷茫的感觉,而且“茫茫”的"境界是阔大的,所以我们要尽量把声调压低,拉长;中间“生死”两个字,音调要拔高。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诵读指导:“孤坟”,这是一个非常凄清冷寂的意象,我们自然要读出孤寂感;而前面“千里”一词,要用我们语音的悠长来表现其距离感;“无处”读出无奈与无助来,“话”字不妨重读;“凄凉”不用说,一定要悲戚,最好能带出颤音。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诵读指导:朗读注意“纵使”读长,“尘满面,鬓如霜”短促。

(4)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诵读指导:表现出梦中相见时的复杂情感:惊喜和痛苦的交加。“相顾无言”开始,要读得悲伤;“唯有泪千行”语带颤音;“肠断处”要读出特别伤痛的感觉。

(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诵读指导:“料得”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明月夜,短松冈”是短句,却是长节奏朗读法。

4、整体感知

(1)本词题为“记梦”,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理清思路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

下阙: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写人、写事、写情,无声胜有声

时间线索:梦前――如梦――梦后

三、品读鉴赏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是否矛盾?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呀!

教师补充: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请想象苏轼“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找一些词句来概括其特点。

一个老者、饱经风霜、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

小结:一个老者,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十年的奔波劳碌、辛劳坎坷,让满腔豪情的苏轼灰尘满面、鬓角如霜,而此时的苏轼才四十岁,一个正成熟的年龄却过早的衰老了。

教师补充: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4)作者是如何为下阕记梦做铺垫的?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下阕首五句记梦。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教学预设: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忽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间、空间,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与人间社会的幽隔。“忽”字写出了千里归乡之快速,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

“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6)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

四、当堂训练

1、师生一起有情朗读此诗,再入诗境。并尝试背诵。

2、请用一句诗小结梦前、梦境、梦后的情感。

示范: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五、拓展延伸

1、概括本词的艺术特色

(1)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2)情感真挚,以情动人。

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

(3)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4)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2、名家评价

艾治平: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在悼亡词中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唐圭璋: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王方俊:本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六、课堂小结

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用词写悼亡之情,为苏轼首创。该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七、布置作业

附:板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之思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千里之思思――梦 梦中之思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醒之思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邱彩燕

--博才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看望老师作文 友谊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 苏州游记作文600字 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作文500字 小猫捉老鼠作文 学会生存作文450字 大城小事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400字 关于大自然风景的作文 歌唱比赛作文300字 勤劳的作文300字 难忘的小学同学作文 桂林的风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母爱的一篇作文 我听见的声音作文 我的亲戚作文 放风筝500字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200字 跑步作文100字 茶叶作文 动物小白兔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家规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碰碰香的作文 介绍手机的英语作文 一场大雨作文200字 陈晓小作文 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校园秋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