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宗教信仰社会调查报告(7400字)范文

2021-08-11 09:20:03
相关推荐

宗教信仰社会调查报告(7400字)范文

两院本科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公共关系宗教信仰调查小组

组长:姜涛

组员:王靖森 唐文娟 李佳静 张熙苑

苏艳秋 黄婉婷 严双 朱自强 王然

20xx年5月

一、 导言

近些年来,“宗教热”在国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也出现了“青年宗教热”现象。受其影响,在当代大学校园中,不仅出现了大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而且已有部分大学生成了虔诚的宗教信仰者。 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由于大学生宗教徒特殊的成长经历,其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组织等与其他信教群众明显不同。因此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

而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青年对宗教的态度,关系着宗教是否能延续发展下去,有没有“接班人”,也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发展趋向。

在儋州校区生活的两年中,学校里存在的基督教徒和类似宗教组织的团体社团(经典文化研习社)引起了我组成员的兴趣和注意。通过平日中对他们的简单观察后,我们决定定题研究两院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从而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两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结构,与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2对两院学生的宗教认知和心理进行分析,浅析大学生信仰与家庭,文化,民族,媒体宣传,教育等具体原因的关系。

3通过对两院学生的分析达到由个体推测整体的目的,从而反映当代大学生中是否存在“宗教热”的趋向。并试图浅析其成因。

4思考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教育间的平衡

20xx年4月我们定题后历时2各月,对两院地区的在读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 调查方式以及研究设计的介绍

1抽样介绍:

研究整体是两院在读全部本科学生,根据抽样比例,故在两院范围内,对全部在读3030名学生,按比例进行抽样调查,抽取其中的15%(10—30%),约计455名在校学生。抽样方式为分层抽样,具体操作步骤为:1.确定抽样比例f=450/3000=15%。2.将两个年级的学生按专业划分后按姓氏顺序进行排号。3

排号后依据随机数表以专业为单位抽取专业人数的15%。确定名单后按班级为单位找到每个被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这种抽样方式在保证调查研究的受调查的数量有定的保证的前提下,又能做到方便与确保一定程度的精度。并且节约了调查用的人力资源和财务消耗。并且抽样过程中,按照规则的抽样可以确保受调查者的随机性得到保证,从而可以代表整体的水平。通过对较少的样本的研究调查推断出比较准确的结果。

2分卷问题设计分析:

问卷页面设计分析:

参照调查问卷的标准格式,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分为题目部分,前言部分,填表说明部分以及正文问题部分。目的在于使被调查者能够理解卷面意图,从而更好的完成受访。

最初阶段的问卷(试调查问卷)在经过试调查后,发现的若干问题,因此我组最终将问卷作出以下调整:

1问卷题目序号与选项序号位置重新安排,题目序号与选项排版过程中要错开。在确保阅读不存在障碍的前提下,缩小整张问卷字号一个号码,并加强需要着重阅读文字,避免浪费资源的同时起到强调作用

2删除内容重复,意义不大的题目,对题目问题进行优化设计。

3增设新的与调查目的相关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4重新安排页面,将分处于两页的问题与选项安排在一个页面上。

5与此同时,我们将题目顺序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将多选题集中排列,将容易出现误解的题目数量减少,并于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加以“注意”字样并将字体加粗以达到提醒作用。

除此之外,原预想中受调查对象对于选项勾选与填写混淆的问题并未出现,因此最终决定不调整问卷的选项填写方式。

问卷问题设计分析:

第一部分为了解基本情况的问题,主要了解专业分布,性别分布,户籍性质,民族以及政治身份。为对两院学生的宗教认知和心理进行分析,浅析大学生信仰与家庭,文化,民族,媒体宣传,教育等具体原因的关系。

第二部分为了解大学生是否能够对宗教常识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设计了对宗教的认识,与邪教的区分的相关问题。

第三部分为了达到调查目的,与预期的设想进行比对,从有宗教信仰和没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分别出发,设计了了解两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结构,与对宗教信仰的看法的相关问题。为思考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教育间的平衡,设计了唯心论与唯物论相关的问题。

并且为了保证调查的精准程度与问题的有效性,由原先的试调查问卷的19题经删改增补,变为了新问卷的24题。新问卷不仅弥补了试调查阶段出现的不足,并且在卷面美观上,整体排版上均有改进。

三、 被调查对象的介绍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是海南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之一。学院现有2个年级13个专业3030名学生, 分别来组我国各个省市。

受调查者以班级为基础单位,并且组织结构稳定,联络便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工作的发放与回收问卷的顺利进行。另一方法,校区中的学生整体而言,文化水平有一定保证,

能够理解问卷问题,使调查顺利进行。

四、 对资料收集整理中的说明

抽样过程中随机数产生过程:

1)为了在3030名同学中选取20名同学作为试调查对象,我们将全院3030名学生放到一个表格中,按姓氏重新排序、编号。

2)用Excle表格中的随机数公式(即:要产生一个N到M之间的随机数,可以使用公式“+Int(Rand()*(M-N+1))+N”)抽出20个不同的数字,即20名同学的序号。

3)通过序号,找到相对应的20名同学及相关信息,列在表格中供负责试调查的同学使用。

4)正式调查阶段中,根据每个专业的总人数后乘以抽样比例15%,求出将在每个专业抽出的人数,即样本容量。在数值非整数时,我们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的整数值。(注:在这里,各专业的样本容量相加之和等于454人,与“2”中提到的近似值455人相差一人,我们决定将总的样本容量调整为454人。)

4)根据每个专业的样本容量,用Excle表格中的随机数公式进行随机抽样(即:要产生一个N到M之间的随机数,可以使用公式

“+Int(Rand()*(M-N+1))+N”),抽出每个专业相对应的样本容量。(*注意:①抽出的数字即学生序号不重复,②抽出的数字即学生序号与试调查学生序号不重复;若有重复,排除该数字重新抽样。)

5)根据随机抽样的结果,找到相对应的同学信息,列在表格中供负责发放调查问卷的同学使用。

本次问卷调查全程真实有效,所调查的个人均是由随机数表产生的代码所有者,不存在人为zao假的情况。

对于收集来的数据整理,由于问卷调查资料属于统计资料,所以需要进行统计整理,主要审核工作包括数据源的完整性,统一性,合格性三个方面。本次问卷回收率是90.3%,样本总量达到了410,其中经筛选后有效问卷有363份,占问卷总数的79.96%。因此基本对总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效问卷中没有出现题目缺少回答而造成的资料缺失情况,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得以保证,本次题目设计理念中性,不具有敏感话题,题目语言避免模棱两可,卷面字距行距设计合理,字号适宜,使得避免了受访者由于疏忽忘记,误解反感等原因的数据缺失。另一方面,在数据统计过程中,采取互查多查原则等登记,确保题目答案和登记内容相一致,使得统计结果与真实情况相一致。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为了确保本次统计分析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我组对统计结果的合格性进行了严格审核,主要包括1逻辑审核,既对每一份问卷的答案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具有逻辑矛盾,例如其宗教信仰状况与其后文选填题目题号之间的逻辑关系检查。2计算审核,既多次检查计算结果与统计数据间是否有错误的存在。通过以上手段来确保结果的真实有效。由于本次问卷无法进行重新调查,因此对于存在错误与矛盾的调查问卷,我们采取剔除无效问卷作废处理。

五、 统计结果与分析结论

近年来,我国宗教信仰者的群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呈现出从老年人向青年人扩散的趋势。本次调查回收问卷410份,其中有效问卷363份。回收率为90.3%,有效问卷占全部问卷的79.96%。在对回收的有效问卷, 运用excel20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对象男性计141人,占总数的39% 女性计222人,占总数的61 %。在有效问卷中户籍性质为城镇人口的有179人,占样本总量的49.31%,剩余185人为农业户口,占样本总量的50.69%。调查对象中,23人为群众占样本总量的6%,326人为共青团员占样本总量的90%,8人为预备党员占样本总量的"2%,4人为中共党员占样本总量的1%,3人选择了“其他”选项,占样本总量的1%。从民族构成来看,少数民族样本占样本总量的6%,其余94%为汉族人口。所有有效问卷中23人为少数民族,他们分别为:穿青族1人达斡尔族1人,侗族3人,回族1人,满族1人,黎族3人,蒙古族2人,纳西族1人,土家族1人,壮族5人。样本中,专业范围覆盖了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各个专业类别,其中人文社科管理类专业的学生137人占38%, 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学生172人占47%,外语类专业的学生56人占15%,符合儋州校区学生总体的分布情况。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一)信教学生占有一定比例,但真正的信徒不多按调查统计结果,在有效的363份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为42人,占样本总量的11.57%,其中基督教徒13人,佛教徒23人,伊斯兰教1人,道教4人。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为321人,占样本总量88.43。在信教学生中, 认为自己是理性信仰的占59.8%,有30.4%的学生是从众和盲目信仰的。在参加宗教活动方面,有72.1%的信教学生很少参加和不参加,表示经常参加和有时参加的占27.9%。在参加入教仪式方面,进入大学后,定期参与宗教活动的有7名同学,其中4名基督教徒,2名佛教徒,另一位同学没有任何宗教信仰。23名同学参与过宗教活动,其中有6名基督教徒,3名佛教徒,1名道教徒,13位同学没有宗教信仰,并且在这13位同学中

有2位同学选了对宗教信仰是“坚决不信”的选项。可见,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确实占有一定比例, 但从实际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看,真正信仰宗教甚至皈依宗教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二)具有信教倾向的学生较多目前,在大学生中尽管真正的信徒不多,但是有信教倾向的或对宗教感兴趣的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有70人相信冥冥之中有命运的存在,有70人对于“命运说”完全不信,224人持中立态度。在“绝对不信仰宗教”与“绝对信仰宗教”中间徘徊的学生数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加入宗教的意愿方面,197名同学从未考虑过加入某种宗教,其中有96位同学的身边有亲属或朋友有宗教信仰。有65位同学有过想要加入某种宗教的想法,但是却没有实践,在这部分同学当中,有15位同学受到过别人向其进行宗教相关的宣传,有49人的身边朋友或亲属有宗教信仰。调查问及“对信仰宗教的基本态度”时,有50.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赞成也不反对信仰宗教,有49.4%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可能会信仰宗教”,表示“坚决反对信仰宗教”的学生仅46人。有262人对于宗教持不信仰,但是有兴趣的态度。25人认为人生不需要宗教信仰,其中有2人为基督教徒。51人认为人生需要有宗教信仰,其中有宗教信仰的人为21人,在51人中有11人他们的宗教信仰态度是坚决的不信仰。288人认为宗教信仰对于个人而言可有可无。这种倾向性,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某些宗教团体、宗教知识、宗教行为等比较好奇,有一定的兴趣。这与某些宗教本身具有的神秘性有关。这些学生对宗教的历史、发展趋势及相关知识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基本处于朦胧、模糊的状态。这种既好奇又朦胧的状态,容易促使他们不自觉地接受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观念。如果遇到某些宗教团体的引导、说服,他们就很可能会倒向“信仰宗教”一边。

(三)对宗教信仰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在所有有效调查问卷中,有127人认为宗教是一种群体现象,是有教规教义有自己组织的群体。11人认为宗教与迷信,不科学相同。192人将宗教定义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34人对于宗教概念任然模糊,说不清楚。9人认为宗教与邪教是一回事,222人认为宗教和邪教截然不同,123人认为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仍有差别,10人对于这个问题完全不清楚。有37人认为宗教信仰是有一定好处的,237人认为利弊皆有,6人认为只有坏处,84人对于这个问题说不清楚。这说明,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很多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相关的知识了解并不充分,从而不能有很好的认识,无法做到辩证的看待相关问题。加之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浮躁不稳定的特征,更容易在相关问题方法产生误解。

(四)学校相关领导层面对相关问题重视不足:

在有效调查问卷中,其中105人认为信仰宗教与在校所学的无神论,马克思主义有冲突,113人认为没有冲突,其中有22人有宗教信仰。95人认为不应该对学生加大宗教信仰的宣传,其中有4人为信仰宗教的人。12人坚决反对对学生加大宗教信仰的宣传,其中有4人有宗教信仰。在此次调查之前我校从未有过相关问题的调查,并且对于已经存在的具有宗教性质的团体没有做到足够的意识与相关的管理,因此出现了一部分的体制外的宗教活动和团体。并且有些活动的性质与学校相关规定有所出入,因此学校急需加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一)民族宗教习俗和家庭因素

我国宗教历史悠久,在我国目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5 种教徒比较多。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入大学前就已信教。另外,一部分少数民族本身由于民族特点,全民信教例如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的基督教家庭子女由于父母因素,基本上也会持有基督教的信仰。

(二)学生的认知及心理因素

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没有充分理解和正确的认识,对宗教辨识能力较差,在宗教对自己的影响上认识模糊,对于党和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的法制法规不甚了解,甚至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出现了个别党员信教的情况。例如这次调查过程中的4个党员中,有一名有佛教信仰。学校教育和管理层,对于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认识模糊的情况下, 有些学生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而涉足宗教活动,逐步产生了宗教信仰。目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加之思想未定型,处在文化和价值的选择期,容易出现茫然、疑惑、焦虑、混乱、心灵无法得到慰籍、精神无法得以寄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容易进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安慰,特别是在他们遭遇挫折和困境时。另外,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等)、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原因, 导致学生产生心里问题或世界观出现动摇,从而借助宗教寻求寄托。

(三)传教者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等学校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个别外教、留学生在聚会、联欢活动中讲经布道,从事传教活动。大学师生到国外进修、留学、实习、参加交流等活动中, 也常常会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基督教聚会点开始在大学校园附近出现,近年来有不断发展的趋势。我校中以及周边就分布着一些基督教聚会点,其教会组织形式是团体式的,聚会点设在租赁的民居中。他们发展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发展信徒的方式是通过教会成员向自己周围的学生进行宣传。参加此类聚会的学生数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三、对策建议

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社会对宗教的态度日趋理性,广大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也日趋客观。

(一)加强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加强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理论和思想上得到提高。结合每年举行的对大学生的滚动调查和大学生假期返乡座谈,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保证师生在政治上的坚定性。同时,要狠抓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抓好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教育,抓好以理想信念、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让学生平时有人管理,有事有人关心,困难有人帮助,困惑有人释疑。建立特殊学生的群体档案,加强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管理工作。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通过各种方式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困难,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开展成才做人教育,让学生将精力放在学业上,放在成才和为社会做贡献上,完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宗教政策宣传和宗教常识教育高校要将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党委统战部可在网站上开辟专栏,进行宗教常识普及工作。省社科联组织的三秦大讲堂等讲座,应该将宗教常识和民族政策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学校适当开设宗教学选修课,使学生对宗教知识有一个基础的、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学生只有清楚地了解宗教的历史、了解宗教的知识,才能客观的对待自己的信仰问题,从而避免因好奇和迷茫而加入宗教组织。另外,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对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要给予关怀和帮助。青年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他们的信仰状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息息相关。全面深入考察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把握大学生信仰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及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六、参考文献

《宗教社会学》 姚南强 著 东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社会学定量方法》 范克新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袁方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版

《社会调查方法研究》 范伟达 范冰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解析》作者: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左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集封面 科技创新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400字 我的一天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 爱是什么作文 旅游作文 小学作文 写事作文500字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