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考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2021-08-11 13:10:02
相关推荐

中考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答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技巧,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中考人物传记答题技巧,欢迎各位借鉴。

中考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

(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二、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以下详解传记的几个常考考点:

1.阅读传记作品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

2.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1)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人称:

①第一人称

(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三人称

(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

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

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倒叙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2分);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

(1分)。

三、传记解题提示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

(1)掌握归纳人物经历

(事件)的基本方法:

①时间变化

②地点变化

③职位

(工作)变化

④注意关键句子提示

(过渡句)

⑤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

(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2)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

(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

①从事件

(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②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③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④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2.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

(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

(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等。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1)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2)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

(3)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4)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1)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2)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3)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

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3.分析表现手法:

(1)选材的处理,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2)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如: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

(《不朽的贝多芬》)

答:

(1)渲染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

(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

4.漫谈认识探究问题: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可见训练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的能力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1)要点须全面;

(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 2…… 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5.写作意图

答题切入口:

1.突出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

2.人物的价值、意义及对时代的影响。

四、类型:选择题和简答题

1.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

示例: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示例: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最主要是审清题目,找准答题区间,答案是在整篇文本中寻找,还是在某一段落。如“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从题目的要求“根据文本”,可判断答案应在整篇文本中寻找。

此外还可以根据赋分值判断应答几点,一般来说,每一点的分值应取整数。这道题是最为基本的,一般是送分题,各点应找齐,能得的分数尽量得满分。

2.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这句话/这段话/这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示例:文本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4分)

示例:第4自然段“既离民众……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应从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解答。

3.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本/现实/自身体会,去论证这一观点。

(1)探究题最主要的设题点是: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探究题答题格式及层次(总-分-总)

①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

②分点陈述理由;

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整体把握,内引外联。

(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④总结自己的观点;

⑤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3)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原则:

①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②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

③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

④答题时一般先亮出观点看法,后依据文本进行论证分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