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说文解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2021-09-01 09:45:01
相关推荐

《说文解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文解字》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文解字》读后感1

1月29日,爸爸给我捧来一本特别大的书,里面讲的是很多汉字的由来。好多汉字的介绍都令我惊诧不已,拿“我”字为例。书上说这个原本是用来自己称呼自己的字的本义居然是杀人的武器!还真把我吓了一身冷汗。后来,通过后面的介绍文字,我渐渐明白了。原来进入战国时期后,这种杀人的凶器被淘汰了。汉唐以后,他就被普遍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并逐渐取代了“余”、“予”、“吾”等旧第一人称代词。

就像前言说的一样:“这些,乍一听来简直不可思议。但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就会获得一种顿悟的释然。”我也颇有这样的感觉。每当直接告诉你意思时,你总不禁愕然。然而,每当文后的介绍文字让你理清思路,重新思考的时候,你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认为,它就相当于新华字典的完整版。字典告诉你字义,它则告诉你更深的一层——字的由来。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在古老的文章里自由穿梭;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彻底认识汉字;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知识;要是不读它你就无法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各种古老文字背后的故事。

《说文解字》令人懂得汉字的真理,它就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想把他有生之年所有的故事都将给孙子,重孙子听。我们应该满足这样的“老人”,让他把一个小小的汉字联系起来的庞大的故事全部传授予我们。这也就是知识的奥秘。

《说文解字》读后感2

翻开《说文解字》,在其前言后有孙星衍文:“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艺;六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解”。通过孙序,《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然欲深层次、全方位解读研究《说文解字》,我自知能力远远不及,是故精读其序,反复斟酌,略有所得。而在述我所得之前,我认为陈述许慎生活的背景、创作动机和自身学识是十分必要的。

《说文解字·序》云:“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其迷误不喻,岂不悖哉!”。这一方面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今古文之争”,另一方面透露了许慎作此文之因。“今文经”是指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典籍,“古文经”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典籍。那时候,“诸生竞说字解经谊”,他们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把“长”字说成是“马头人”,将“斗”字说成是“人持十”,廷尉在解说法令时也“以字断法”,把“苛人受钱”说成“止句”。针对“鄙夫俗儒”这些“野言”,许慎以“古文经派”的身份出现,批判这些“巧说邪辞”,捍卫古文经学说的学术地位,并提供相关依据。

若许慎是单纯的加入两派之争,其说未必能服众。但他少时博学经典,学的`乃是今文经,中年受业经学大师贾逵,学的又是古文经。这样,他兼通古、今文经,使得他针砭今文经就显得强而有力,这种身份作出的评论著作也能让人心悦诚服。

抓住“文字”进行研讨,在当时来说,是许慎找到的反对今文经学派的一柄利器,因为对文字逐一进行说解可以对六经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达到否定“鄙夫俗儒”臆测文字起源和结构的目的。而对今天来说,《说文解字》这部巨作集文字之大成,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它明确了文字形意,对今天训诂学的发展、实践操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

在《说文解字·序》中,许慎给“六书”作了很明确、很完整的界定,并同时举有例字,如“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他的“六书”理论是他对造字法的深刻理解,也是他从字形分析入手创立部首方法的主要基础。“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可以说是他想出的分类编排方法:同部类聚,异部群分。在不同部首之间又有形相联系之处。如“一、丄、示、三、王”,以“一”相联,由简至繁,逐步引申。这种编排方法的运用,使书中框架各部首严密有序,这也是前所未有之处,以540部总9353字,且形义明了,无疑是文字学之巨作,训诂学之巨作。

在《说文解字·序》中,还有一点是我尤其刻骨铭心的,那就是做学问要“信而有证”、“不知盖阙”。

当我读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大小,信一、而有证”和“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时,我不禁生起钦佩之情。他对每一个字的说解都要求言必有据,出言无论大小都得确凿有证,若实不知晓,则悬而阙之。试问,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天又有几人能落到实处?

钱钟书曾说:“学问是二三素心人的事业”,也就是说,做学问要除祛名利、永存诚意,只有淡泊明志方能宁静致远,做出好的学问来。

可如今有些自诩为学问的大作却是套话、空话、废话连篇累牍;有的为文言不由衷,以紧跟形势为名,时常违心甚至阿谀奉承;还有的“借鉴”多篇他人佳作,将成段成段得文字“优化组合”,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此作为,乃追名逐利思想、商业投机作风对做学问的侵蚀,但就作者本身而言,他们所欠缺的不只是做学问的素养,更是知识分子的品格,这,应为做真学问者、真做学问者所不齿!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讲:“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强调做学问要实事求是,不可急功近利,在《说文解字·序》中,我更能体会到这一点,许慎当时力求做到“信而有证”,也许其中有很多因素致使他这么做,比如他看今文经学派信口雌黄,缺少“信而有证”的态度,可能“使天下学者疑”,于是决定消除这些隐患,又如他认为“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所以需要言必有据等等。但这些都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今人要有感于其行,存一颗诚实、敬畏的心做学问。

一部《说文解字》能统近万字,其中形声字近八千,这些形声字中又有谐声偏旁千余个,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我们透过文字形体来考察其本义,即文字产生时所代表的意义,然后通过本义又可了解引申义。从而达到以简驭繁,更好的掌握词义之效。同时,许慎在解释字义时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他还“博采通人”,大量引用了经学大师的言论以及部分方言俚语。这些材料现在或残缺,或遗失,因此,《说文解字》对于考察先秦的词义、了解汉代的训诂和方言是十分宝贵的。

但就其序而言,我更多的只能管窥其内容,并不能详尽甚至粗糙的谈论整本书的结构乃至价值,可有一点又是可以肯定的,我大致了解了许慎作《说文解字》的意图,并觉察到其价值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尤值得一提的是,我进一步感受到真正的学者是怎样做学问的,这是在跳出《说文解字》本身、淡化其意义及与其它领域千丝万缕的联系之后,留在我心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姑且算是我个人的读后的略有所得吧。

《说文解字》读后感3

因为多年教低段语文学科,所以更多的时间要去研究怎样教孩子识字,前段时间我去书店我专门购买了《说文解字》一书,细细品读起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我国语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也是世界第一部大字典。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曾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那么许慎则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去研读。

据统计,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所以《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写的这本《说文解字》一书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约三百个有代表性的汉字,分三章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第一章为“最让人惊讶的汉字”,解析了一百多个典型的本义和今义全然不同的汉字;第二章为“最‘汉’的汉字,通过对每个字的解析,系统阐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生肖以及五常这些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概念;第三章中解析的是“生”、“老”、“病”、“死”等最具代表性与人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汉字。每个字的解析有分四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中主要阐述该字的字音和基本义。

第二个版块为“汉字溯源”从原始字形入手,对汉字进行寻根探源。此版块让我知道很多汉字的字源,并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这一伟大业绩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认识中华文明古国五千多年来的灿烂文化;懂得字源,有助于我们探索每个字的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工农生产、军事交通、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历史面貌。

第三个版块为“字形演变”。此版块让我知道“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甲骨文主要是用尖刀刻写在龟甲兽骨文上的,而龟甲兽骨文非常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但线条细而均匀。迄今共发现了约15万片甲骨文,其单字有4500多个,已经成功识读的约有1500个,其中主体符号约有300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所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上的文字,所以又叫“钟鼎文”,起源于商末,盛行于西周,一直沿用至汉代。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

“小篆”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隶书”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第四版块是“字义转化”。此版块让我明白了很多汉字字形的本义以及引申义。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更多的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对每个字的解读过程中,我知道了用传统文化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理解汉字的形、音、义,为以后进行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打下了基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 千字作文 旅行记作文 奋斗作文结尾 秋天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模板作文 我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友谊的英语作文 学会作文800字 作文赶集 描写心情的作文 最好的自己作文 写水的作文 机器人英语作文 漫画老师的作文 传承文化的作文 家的幸福作文 人的作文300字 家乡作文200字 作文猜猜他是谁 努力奋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