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2021-11-17 08:20:03
相关推荐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1

作者第一句话就描述:乌伦古河横在戈壁沙漠,沿途拖拽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这个“拖拽”一词太生动有趣了,画面感一下就由荒芜变得灵动,就像李娟说那样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我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用诙谐的语气描述得活灵活现,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其中,笔墨用得最多的是李娟的妈妈,一位经历非常丰富、把日子折腾得热气腾腾、永不放弃,堪称传奇的母亲形象。

坚韧不屈的妈妈——连播四次向日葵种子,与天斗与地斗,第一年只收获来年的种子时,妈妈说:明年老子接着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这么倒霉;第二年丰收时为了节省雇工费用,与叔叔两人将20多吨葵花籽400多袋挪动30米到路边。

乐观热情的妈妈——在干涸无际的大地中没有一树一花一草,可妈妈干完活回家时,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了一束野花;去阿勒泰看望李娟临走时买了几株花苗怕冻坏装在暖瓶里带到了葵花地的家中。

温情柔软的妈妈——妈妈的几次婚姻,在李娟眼中看都看够了,可对叔叔却是真爱,之前将就敷衍的日子,在随着从城里买回两本菜谱,学做菜而慢慢变得正式认真。

庞大母性的妈妈——去城里看李娟,全身上下被各种包劫持着,还扛着两根三米长的树杆,转三趟车。妈妈是如何将这一堆东西弄上弄下带过来,成了千古之谜。

野心勃勃的妈妈——幻想参加野地拉力赛的摩托竞技,还托人去报名,却被超龄拒绝而抱憾。

善良慈悲的妈妈——花钱收养残缺的鸡并给鸡做衣服、给狗给牛做衣服;给小狗赛虎剥瓜子;散步时天色太晚鸡是夜盲眼妈妈弯腰抱起它继续前进;兔兔迷路一夜未归,妈妈深夜辗转反侧,遍野大喊兔兔啊兔兔兔啊;爱惜土地,心疼死了土地变成了一面无边无境的白色搓衣板。

豪迈泼辣的妈妈—卖掉新房子,全家住到了新房子旁边的兔舍,只为了赌葵花地的收成,敢于尝试不瞻前顾后。妈妈赶牛,不管谁家的牛也不管谁家的牛圈,碰上就敢进去。

谨慎自律的妈妈——一望无际连个土包都没有更别说人和树了,开摩拖车却坚持打转向灯,看不懂红灯却追赶监督过路的司机。

纯真可爱的妈妈——野外看上了一只猫想要担心人家不给,于是想出了借两天,想着拼命给猫吃好吃的,让它不想回去了,实在不行就赖着不还,结果对方不要,妈妈抄起猫就跑,回到家亲了又亲。晚上带着全队人马出去巡游,犹如女王出巡,带上了鸡猫狗,还想带上鸭子,得意地说,我家啥都有,啥都乖。

书中写道巴合提借了叔叔50元钱20年了,每次路过都要特意绕到蒙古包来打招呼,每次都诚恳的说:没有钱。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绝对平等,借钱就是借钱,还不起就是还不起,光明正大,没有谁对不起谁。跟我们现在借钱老远躲着走,差异之大,不可思议。当地的礼俗,单身不开伙挨家挨户随意轮流混饭吃,牧民没谁觉得不妥。

借钱及混饭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牧场人民的淳朴,他们这种纯真的天性,跟职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活在那里,不需要拐弯抹角,惴惴不安,横竖撇捺一目了然,相处轻松愉悦。

李娟描写的大红花,在最农忙的时节,坚持请辞休假去城里看大型弹唱会。妈妈在荒原中劳累一天还不忘遍寻一束花回来点缀灰色的生活,去到城里还坚持用暖壶带回来花苗,无论生活给予他们多么贫瘠多么不堪灰头土脸,依然执着的追求生活的美好,妈妈说开店生意连续两天能够达到200元的话就休息两天,不像我们一般人的思维模式,生意好要乘势追击,德国商店周末节假日是禁止营业的,属于家庭游玩放松时间,可是中国人太勤奋赚钱拼命,现在绝大部分还处于唯金钱至上。生活需要拼也需要慢下来好好感受,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别忘记因为什么而出发,不忘初心!

大红花虽然上工迟下工早中午还要午休,可是绝对的干活能手,地老板都想请她,妈妈开杂货店商品品种单调数量少,靠着嘴巴甜,生意还不错。职场上的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然分分钟钟都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李娟以轻松灵动的文字描述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是天生的乐观者,粗粝而纯真,坚韧又智慧,时常让读者开怀大笑,可是书最后真实的照片却感到异常沉重,外婆站在荒野一眼望到地平线中的画面太辛酸,虽然没有直抒艰辛,然而全篇中,时不时流露出了孤独与无助。后记中李娟写道她用力地抒情,却硬生生戛然而止,欲说还休。作者那份痛,那份无可奈何,那份想将更多的关于那块土地上消失的永不消失的,人的无辜和人的贪心都书写出来,最后还是坦言其实回避了太多,因为懦弱和虚荣。然而,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即使生活给予的是一地鸡毛,但精神世界却是充裕的,随遇而安,尊严而又庄严,通篇带给我们力量与沉思,智慧与慈悲。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追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感谢李娟的文字!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2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缘来有爱读书会九月推荐书目。封面设计色彩炽烈明快、大笔速厚重的油画风,在荒芜人烟的旷野中出现一条狗,不由让人想到,哦,这有人家。

听到书名就令人联想到梵高的《向日葵》。梵高的《向日葵》是为好友高更而作,是为生命艺术而盛开。我沉思,“妈妈”的向日葵是为谁而种?又为谁而开?

梵高从郁暗的荷兰到巴黎,又从巴黎一路南下到阳光亮烈的阿尔,他一路追逐心里的那一抹阳光。从而在阿尔留下了不朽之作《向日葵》。

妈妈为了她的向日葵,不惜将新房卖掉,全家搬到漫漫荒野的向日葵地,住进地窝子。遇灾年,四次播种,最后还是歉收。“妈妈”为了“希望”,从乌伦古河南岸失收的九十亩地搬到水库的水电站旁的一百多亩地。妈妈在艰苦的劳作中,与天地为伴,与鸡鸭狗兔为伴,他们是妈妈辛劳过后的精神抚慰,他们是妈妈眼中美丽的追随者。少了哪一个,妈妈都梦牵挂肚,辗转反侧,遍野大喊。妈妈甚至收留一群“丐帮”鸡,还给他们穿上各式各样的衣服,最后还服侍他们终老。妈妈与她的“鸡朋狗友”相互依恋,源于生命之间最孤独的引力吧?妈妈在种植向日葵第三年,用全部的赌注终于迎来了大丰收,但“叔叔”却中风从此卧床不起。

有时我在想,“妈妈”为什么选种向日葵?就好象梵高为什么这么狂热画向日葵?只愿于向日葵在阳光中的燃烧,冶艳、顽强、热烈、剽悍、旺盛而炽烈的生命力吗?

妈妈干活不着寸缕;养鸡不卖不吃,只图看着高兴;妈妈热情好客,打起招呼来甜美又亲热;妈妈是一位机车女郎,她的出行永远是大排量帅气的摩托车,技术了得,曾幻想参加野地拉力赛摩托竞技,只恨超齡了;妈妈在最贫穷的时候也把生活过得最体面;妈妈要求叔叔干活时不能丧着脸,“至少嘴角要朝上弯一弯吧?……至少得露出几颗牙吧?……还有眼睛,眼睛也得两边眯一眯……”空闲时,妈妈晚餐后在静谧的夜色中无比快乐带着全家老小散步——猫、狗、兔、鸡、鸭。

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生活吧。

看完了后记,再回想作者叙述的种种,突感心情沉重了很多很多。

作者那段经历也许比书中所书写的还要艰苦和无奈很多,那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的。28岁高齡,戴着眼镜,穿着脏脏的衣服,包着头巾在树林里干活,总引来水电站员工好奇心的张望。在当时作者除了体力上辛劳,也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煎熬。作为一位新疆汉族的作家,她说在书写的过程中尽量把自己的身份模糊化。正如她所说,这是充满了弯路的记叙和回避了太多的倾诉。

“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但所有人只热衷于捕捉向日葵金色的辉煌瞬间,无人在意金色之外的来龙去脉。”

刘亮程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李娟的成名过程:“她走向广大读者的这个过程很漫长,没有我们想象的一下子轰动,由此可见一个边疆作家走向中国的道路之漫长和不易。”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如果你没有本事喧哗,就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做自己能做的自己擅长的事,回归自己的本真,因为只有真真实实的才能打动人打动读者,因为这种真实是不可复制的。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父辈为何苦苦经营不舍放下的土地,因为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只有真正的农民,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她用全部的生命在拥抱大地、阳光、草野、天上的云、风、鸟声或星空。

读李娟的文字,让我明白,她的文字里不只是文字,而是我们精神上的富足。她带领我们的心灵去触摸广阔的戈壁荒漠、沙丘与泥土;她带领我们去见识自由、光荣、权势鼎盛般女王;她带领我们去品味花盘和沙枣成熟以后的清甜;她带领我们去领略一场秋天金色王国,看葵花荣升金色宝座顶端;她带领我们去感觉荒野中的寂静,静得,扭动一下脖颈都是巨大的动静;她带领我们去……

鹰在上空盘旋。

风绵而有力地吹。

感谢李娟的文字,原来文字可以这样书写。感谢缘来有爱读书会推荐,原来还有这么山野的女作家。感谢所有共读此书的书友,因为从此以后,我们记忆中共有一个挥之不去“不着寸缕的葵花女王”。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3

九月缘来有爱读书会推荐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星期四下午拿到书后,只要有空便开始阅读,星期五深夜读完。不用动脑,十足的画面感,幽默的语言,很容易入境。

同样生活在西北,对于戈壁、干旱、沙尘暴我是有发言权的,但是体会绝对没有李娟刻骨铭心,三十多年的北方生活经历不及她一年的经历丰富和艰辛。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人不可以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地界。我上大学的学校途经郊区,每次外出去另外几所学校找同学玩,路过农田看见顶着烈日的农民都有此感慨。北方夏季日照非常充足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汗珠摔八瓣,庆幸没成为农民,不用如此辛苦。宁夏农民农业耕种的条件比李娟母亲的葵花地的条件优越的多。

李娟母亲学农业,携母挈女从四川来到北疆主业种向日葵,副业开小卖铺、裁缝铺,养鸡养鸭养兔子。干旱、鹅喉羚是最大的挑战。飞沙走石的戈壁滩,收成全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李娟母亲比男人还能干还豪迈还勇敢,不屈命运与天斗地战。骑着一部大摩托穿梭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去开店,挣收葵花的雇工费……住地窝子,条件之艰苦,排烟效果差,做一顿饭狼烟地洞睁不开眼,油一样金贵的水用来做饭维生,每顿饭里不知掺杂了多少沙粒。外婆、母亲、作者本人,三代女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灰头土脸,不说劳动的辛苦,光是这样的生活条件我想我早已当了逃兵,或者每天哀怨。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同样在西北,缺水、沙尘暴、严寒,当年的新疆条件比宁夏艰苦的多的多。与李娟在北疆的生活对比,我在天堂,李娟在炼狱。

即使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没有任何的矫情,努力把现在的生活过得好一点,今天比昨天强那么一点点,始终活在希望中,哪怕一线希望。李娟笔下的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遇到灾年,九十亩的葵花地播种了四回,就是这一线希望的强烈信念去一次次的艰忍和坚持。在李娟看来,家里地种得最少,灾情最惨,日子还过得最体面。家里工具最齐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桌子有桌子,要凳子有凳子。甚至还有几大盆绿植,成群的鸡鸭狗兔……住了一年地窝子第二年斥巨资二千块买的蒙古包,在当时当地太土豪了,在我们看来这么不堪的日子在作者的笔下,有声有色有生机。

李娟从母亲身上继承了最高贵的品质――乐观、勤奋和坚持。李娟在“浇地”一文中描写母亲给向日葵浇地:“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匀浸透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强大的一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农业生产把一个女人磨砺得像男子一般粗犷、豪爽,在李娟的笔下仿佛加冕女王一样隆重、神圣。我崇敬李娟及母亲这样一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总是能发现生活之美,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也能扎出漂亮的舞裙翩然起舞,这是生活的艺术和智慧,也是我要修行提升的本事。

李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的优秀文学作品,让我们真切见识到去新疆种植、开垦……劳动者的伟大、勤劳、乐观、勇敢,才有了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游客向往的天堂。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成凉。致敬所有的劳动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记事作文300 什么真热闹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600字 抓小偷的作文 经历风雨作文600字 没有电的日子作文 我的梦英文作文 苏州园林作文 幸福是什么作文600 和谐的作文800字 收地瓜的作文 出租车司机作文 关于冬奥会的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600 朋友的关心作文500字 北京天安门一日游作文 我和你的作文 我学会了做饭作文200字 我的实验小学作文 保护环境作文800字 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作文600字 我想对自己说作文400 布依族的风俗作文 搬西瓜作文 什么的启示作文600字 反非法集资作文 杭州低碳科技馆作文 值得半命题作文 学生作文 拯救熊猫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