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

2021-12-17 08:15:02
相关推荐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1

写了这个题目,觉得不是很妥,因为我感觉汉文帝这个人在历代的皇帝里确实非常好,再加上司马迁的不厌其烦地描写,一个仁义慈悲以民为本的皇帝形象让人无法质疑。说他扮猪有点大逆不道,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有点道理。

扮猪吃老虎是说老虎样的英雄人物,为求达到一种企图,故意诈呆扮傻使人家上当。看完《孝文本纪》,感觉这个人除了德行好,别的手段没有什么。其实,我想,这只是司马迁自己的一厢情愿吧?为了指责汉武帝,不惜在汉文帝上浓墨重彩,把“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写的无以复加,其实,一个老好人,如果没有手段,只会人善被人欺。

想想当时的现状,并非天下太平,由代王到皇帝的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其母薄氏很低调,估计也是不得不低调,因为从文章里也看不出刘邦对她有什么宠爱,而且她也不像吕后那样是结发夫妻,连刘肥的母亲都不如,所以没什么资本可以高调的,那就低调吧,母亲是这样,儿子自然也不敢太嚣张了,所以刘恒在偏远的代国安分守己吧,但是,并没有傻呆着,据其他史书记载,吕后曾经让他回去,刘恒怎么也不回去,估计他早已经看清了吕后的为人,所以在吕后的时期就静静地做他的美男子了。

没想到,这样的淡定却是他从代王到文帝的最佳路径。众人诛杀了吕家的势力后,分析来分析去,性格好,他妈脾气还差不多的,那就只有刘恒了。当上天的的馅饼砸到刘恒的头上时,刘恒却没有慌乱。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周勃,刘章,陈平真的都是与他一心吗?只不过是觉得他好控制而已。他就是最好的牵线木偶。

刘恒是怎么做的.呢?先看他怎么对待周勃的。

周勃,一介武夫,难道他就那么忠心耿耿?如果他忠心耿耿的话,他在吕后封吕姓王的时候怎么不反对呢?反而阿谀奉承。后来看人家要诛杀吕氏势力了,他投机地选在了倒吕的一边,选刘恒,无非就是人家听话罢了。在他眼里我就是功臣。

所以,第一次群臣称臣拜谒代王的时候,他就大摇大摆地说:“愿请间言”。胆大包天啊!这么多人在场,你想偷偷地与刚即位的皇帝说话,这也太嚣张了吧,没有政治交易,你说什么呢?还是代王的心腹宋昌聪明,当面说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看人家刘恒选的宋昌真真的厉害!一下子,就给众臣一个下马威,亮明了态度:我不是傀儡!

只说可不行,诛杀吕氏势力的这些大臣,可不是软蛋,你要想摆威风,看你怎么下刀?这里面最难对付的估计就是周勃了吧?我估计着大家都在等着看戏呢。

该怎么处理周勃呢?

刘恒傍晚入未央宫,夜晚就拜宋昌为卫将军,张武为郎中令。先保护好自己再说。然后让周勃升为右丞相,其实,这一招是明升暗降。先把周勃的军权去了,给你一个丞相,你一个大老粗能做什么丞相,你让许世友不当南京司令员,给他一个总理当,他玩得开吗?

其他的史书上,有文帝故意让周勃出丑的段子,这里就不说了,反正我们用脚丫子想,也知道周勃在右丞相的位置上肯定很尴尬,果不其然,等汉文帝把自己的势力不显山不露水地安排妥当之后,后丞相周勃谢病免罢。

后来陈平死后,又让周勃当丞相,但是汉文帝让你们诸侯各自去各自的国家,后来罢免了周勃的丞相而让他去他的封地,后来周勃差一点死在汉文帝手里。

周勃这样一个高祖老臣,竟然让看似软弱的汉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其他的大臣难道傻吗?就冲汉文帝对待周勃的手段来说,绝对可以撑得上高段位的皇帝。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于司马迁对汉文帝的过分偏爱,我们看不到汉文帝的手段,但是从他对周勃的驾驭来看,他应该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主儿。

善良是个好品质,但是如果没有智商匹配的话,就只能是个好人,孔子说了,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所以,各位善良的人,不要把仅把善良当做资本,在江湖上行走,你当学点智慧,这样,你的善良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没事就多唱唱“学习刘恒好榜样”吧!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2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爲省,毋烦民。”

这是从昨天读的《史记·孝文本纪》中摘录的一段。这段文本说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孝文帝想建造一个露台,于是找人来寻价,听说需要百金。他觉得贵于是就不造了。第二件事是他衣著简单,平时就穿绨(tí)做的衣服。并且要求他宠幸的妃子也要衣著朴素,物用从简。第三件事是说他死后安葬在霸陵,墓里面都用瓦器,没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做陪葬品。素闻汉室崇尚敦朴节俭,与民休息,孝文皇帝生死以效,才成就了汉孝武皇帝时的繁荣。

这段文字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鑑意义。我觉得,做官的、经商的有时閒有还是都看看《史记》,哪怕仅仅借鑑一点点,我们的社会都会更加有效率。这恐怕也就是读历史最现实的意义,司马光用四个字概括了这点,叫“资治通鉴”。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3

看了孝文本纪。感觉孝文帝此人最大的特点是谨慎、宽仁、谦让,接近完美。

他经常说的话是:“寡人不佞,不足以称宗庙。”“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虚怀若谷,谦让之至。

做的事是:废除连坐法和肉刑、减轻刑罚;提倡农耕,免农田租税;取消修建露台的打算;遣列侯之国;罢卫将军军;遗诏要求简化哀悼礼仪,后宫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让他们回娘家;等等,则是体现了文帝对百姓的仁爱、宽厚,以国家、百姓的安宁为重。

对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四处立碑,歌功颂德;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反差巨大。与秦二世的残暴苛虐相比更是天壤之别。

孝文帝当政后行事的谨慎和对百姓的宽仁体谅,估计与他在吕太后执政期间在民间体会到的疾苦有关。可见对真正的人才来说,挫折与磨难真的是人生财富啊。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4

后人皆惋惜项羽未能成为最后称王者,便宜了刘邦,后世包括刘邦本人都做过分析,是非功过种种假设诸如此类,项羽的故里就是我的家乡,因为同理心也曾为项王鸣不平,可是今天读到孝文本纪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项羽得了天下,他的后代会出现孝文这样的人嘛?这样被司马迁评为德的境界为前无古人的人吗?

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刘邦得天下并不像秦二世那样祸国殃民,而对百姓来说,能安居乐业就足够了,这点刘邦是合格的,孝文帝更能称的上优秀,所以天下谁人得对历史来说都是一样的,就像生活中种种假设一样不见得像假设那样做就能有更好的结果,所以当有人问我如果你能回到过去,你会到哪里时,我总是回答我不想回到过去,因为重来一遍结果一样如此,如果真的有所希望的话,我希望自己当下的一刻能生活的更认真一点,更勤奋一点。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5

司马迁以孝文为“善人”,“仁人”,盖以其自用甚俭,不务奢华以先天下,不治工程以劳民,以德化南越,和亲匈奴而安天下,不用兵而养百姓,待下以“仁”不以“刑”。

夫此等善政之出也,盖其缘与孝文之出于代王者耶?抑其时行黄老也哉?

司马迁之“惜”也,不出于文字而自现。或问其“惜”者何?其必曰:惜乎仁君之少而暴君之多也。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6

汉文帝是司马迁眼中儒家仁政的典范。他认为,汉文帝时期是汉朝统治者道德品行达到的最高峰。

在汉武帝遗诏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不像秦始皇、埃及法老那样一心只想着自己,死了恨不得日月星辰都带走。甚至还想着劝慰子民,不要过于伤心,不要因为繁复的丧葬礼节而伤了身体,该吃吃、该乐乐,该婚丧嫁娶的该办办。就连山川陵墓,都不要破坏了原来的样子。自己都要死了,想的都是别人,读来让人感动得想流泪。

文中几乎没有处罚的记载,对下属多以赏赐为主,帮助文帝登上王位的有功之臣,无论是正确进言的、陪同前往的、夺下吕党兵权的,一一论功行赏。封太子、皇后的时候,恩泽天下,对天下普通百姓都有细心考虑的赏赐。让读者不禁向往生活在汉武帝时的生活。

汉武帝动辄诛人九族,大搞巫蛊案。汉文帝反对一人犯法就牵连家人,废除残忍的肉刑,还专门用一段阐述了对巫蛊的态度,说巫蛊只是小民的愚昧,以后再犯这样罪的,就不要追究了吧。

汉文帝的这些做法,即使按照今天的法治理念,都是非常先进的。

总而言之,汉文帝即是倡行仁政的杰出统治者,也是道德极高的一个人,他谦虚、节俭、先人后己,有大智慧。

对下属只有赏赐和爱护,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吗?更何况是在勾心斗角的政治领域,汉武帝如此仁德,能威慑住一个国家吗?

管理中仁德和威慑的平衡,值得每个管理者思考。

孝文本纪读后感范文7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这是从昨天读的《史记·孝文本纪》中摘录的一段。这段文本说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孝文帝想建造一个露台,于是找人来寻价,听说需要百金。他觉得贵于是就不造了。第二件事是他衣著简单,平时就穿绨(tí)做的衣服。并且要求他宠幸的妃子也要衣著朴素,物用从简。第三件事是说他死后安葬在霸陵,墓里面都用瓦器,没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做陪葬品。素闻汉室崇尚敦朴节俭,与民休息,孝文皇帝生死以效,才成就了汉孝武皇帝时的繁荣。

这段文字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觉得,做官的、经商的有时闲有还是都看看《史记》,哪怕仅仅借鉴一点点,我们的社会都会更加有效率。这恐怕也就是读历史最现实的意义,司马光用四个字概括了这点,叫“资治通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看望老师作文 友谊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 苏州游记作文600字 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作文500字 小猫捉老鼠作文 学会生存作文450字 大城小事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400字 关于大自然风景的作文 歌唱比赛作文300字 勤劳的作文300字 难忘的小学同学作文 桂林的风景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有哪些 母爱的一篇作文 我听见的声音作文 我的亲戚作文 放风筝500字作文 暑假的第一天作文200字 跑步作文100字 茶叶作文 动物小白兔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家规 一勤天下无难事作文 碰碰香的作文 介绍手机的英语作文 一场大雨作文200字 陈晓小作文 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校园秋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