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2022-01-07 11:05:02
相关推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1

暑假期间,我读了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礼。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深深地被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大师的教育实践所吸引。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感谢给我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感谢书本给我知识与力量,让我感悟到了很多道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要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传承和践行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为孩子健康成长,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爱我所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让这种爱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得到延续。我想,这就是爱的价值;这就使爱的奉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2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书将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时绝不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他带领儿童认识自然和社会,用各种方式学习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用“环球旅行”让学生认识国家和社会,用在校园和灌木丛创建“美丽角”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和花草,用“童话室”世界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和优美故事的学习,他的全部施教活动丰富多彩,伸向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入门。在这本书中阐述得淋漓尽致。也有人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那次去外面听课学习,回来了不禁感叹,那些孩子文学素养高,知识面广,课堂中总是精彩不断,而自己班的孩子,相同类型的题目,反复讲却怎么教也教不会。弄得自己快没耐心了,心里很烦躁,很想对他们发火。我去和一位老师倾诉时,这位老师和跟我分享了一句话“我们现在都认为,教了学生就应该会,会是正常的,不会是不正常的。而我们有时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要批评,甚至要惩罚。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因为他们还在学。”忆起这堂课,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他们答不上来,我有些不高兴了第二个我面露难色,开始批评了。学生配合不默契,自然互动开展不下来了。我想应该去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学生,就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求者。”教低年级的孩子时,他们在文字的表情达意上有它的局限性。语文课上可以在理解词语和课文时用上音乐、动作、甚至绘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让学生时时体味来自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学生毕业不久的那个下午。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心里有感动也有失落、孩子们毕业了他们回来看我,并表示以后会想念我的,心中泛起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可是,平时我关注很多的侯浪、钟楚栋、却没来,回忆这些年来点点滴滴,在他们身上我倾注了太多,一次一次找他们谈话,一次一次给他们鼓励,一次一次单独辅导,一次一次与他们的朋友式的交流,而如今,他们……

有时我会想想是不是我的要求太严格了?我们的语言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像这种“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你给学生一缕春风,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句话,却让他感受到六月寒。

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鼓励,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是沁人心脾的玫瑰,是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作为一名教师,把爱心留给学生,不断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迈进!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3

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题记

近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感触颇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并影响了我的行动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依山傍水,风景极美,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记得刚来到学校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这也太没挑战性了吧,一年级的小孩子应该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上了一天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我心里很是郁闷,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教师尊严,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有我在,岂能容他们胡来!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练习板脸,高声说话,还有那传说中的具有杀伤力的眼神,这一招还真奏效,每次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乖乖的.,很守纪律,但依然我的讲课熟视无睹,爱听不听。不明白啊!这群山里的小花朵为什么这么难侍侯?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可学习了大师的论著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平低。而是我们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论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就容易学得好。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于是乎,我转变想法,做大胆的尝试,决定把伪装的严厉面具摘掉,心想即使孩子们都不怕我了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学的开心,愿意学习,我就是成功的。说干就干,课堂上我表扬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同学,制作奖励卡,只要有些许进步便给予鼓励,对待犯错误的同学,没有了往常的严厉批评,而是给其三次改正的机会,没想到我的转变让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踊跃举手,认真听讲,路队、卫生、纪律,学生表现样样精彩,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几乎没有惩罚过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他们如果同一个错误犯三次,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至于我最初的担心现在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孩子们一见到我就热情的打招呼,盼望上语文课,我再也不用再板着脸维持纪律了。把鼓励给孩子,把赞叹给孩子,把整个心灵给孩子,试问,有谁不渴望、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省思了自己作为教师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而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课堂上,如果要爱孩子、把心灵献给孩子就应当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

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小利有一段时间天天迟到,学习下降越来越明显。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特别着急,课下我找这个女孩了解情况,她只是哭,却什么也不说,让我更加难受。经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婚了,女孩随父亲,父亲又去打工,几个月了都没回来了,家里只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奶奶勉强照顾她,现在奶奶又生病了。看到她所处的环境,我的心也在流血,这么小的孩子自己都不会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于是我赶紧给孩子做饭,教她如何简单自理生活:梳头、整理书包衣物、洗红领巾等。教给她应急迟到的办法。并期待的说“孩子,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一个寒冷的清晨,我发现她到校很早。可能是为了不迟到,走的急。她敞开着外衣,连袜子也没穿,半截脚腕露在外面。此时一股爱子之情油然而生,我说“小利赶快把你的衣服拉链拉好,冷不冷呀?明天一定要穿上袜子,小心冻感冒啦。”她嘴角蠕动了一下,没有说话,眼里却分明是感激。中午放学后,我赶紧买了两双袜子给她送去,孩子流着泪说:“老师您比我妈妈还要好。”孩子的奶奶抹着泪说:“老师,让你费心了。”后来,我和女孩走的更近了,我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她补课,孩子很聪明,慢慢的学习成绩又赶上来了,从此再也不迟到了。

孩子像是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自然而美好,教师的工作就是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将他们雕琢成一件件艺术品,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孩子,将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给予孩子多少的爱、理解、关心。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孩子的一切便会是自己的一切,便会竭尽一切为孩子谋划与工作。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意味着要走进孩子的心中,尊重、认识、理解、欣赏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看到班上32张可爱、质朴的小脸,我仿佛看到了32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对着这些山中的花朵微笑的日子里,我很快乐,将自己的爱倾注到自己所热爱的失业中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光荣的,而且是幸福的。

对着山里的花朵微笑,让他们开的更加灿烂、更加夺目、更加绚丽多姿!

老师的爱,是学生永远的阳光地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关于旅行 我家的小鸡作文 海边风景作文 最想告诉你作文 我收获了幸福作文600字 周末作文450字 我又长大了作文 温暖作文350 故乡的作文500字 作文百搭开头结尾 有意义的周末作文 中华文化作文开头 初三生活作文800字 仿写春作文300字 开学之初作文 迎难而上作文600字 属于自己的光芒作文 猫的样子作文 微作文200字 被同学打屁股的作文 初中作文运动会 以年为主题的作文 今天的我作文 读什么有感作文600字 粉笔作文 被老公打屁股的作文 盲人摸象游戏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变化 湖北高考作文题 有关文化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