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唐诗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2022-02-06 13:35:01
相关推荐

唐诗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宋词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宋词读后感1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让我们回味、品读、学习。

张若虚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意。思妇因月而思念,欲通过卷帘、拂水把这恼人的月光赶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妇作对一样,帘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妇的内心想来陪伴她,所以思妇赶不走它。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灵、寂静的山间夜色美景图:皎洁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闹声,满池塘的莲叶……山间夜色在王维的笔下描绘的令人神往,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写出了人生的可悲。时间就如东流的黄河水,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这样,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之水滔滔从天上奔涌而来,而人生与黄河比起来就显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悲哀被这句诗渲染的淋漓尽致,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为我们道尽了生离死别之苦。人生最远的距离莫过于阴阳相隔。十年,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不通音讯,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经历的苦,十年的孤独寂寞,在这“茫茫”之中已包含无尽了,这就是美言的妙处。

唐诗宋词读后感2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唐诗宋词读后感3

我从5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五年多。在这几年中,我渐渐品味到了唐诗的优美,寓意深厚的宋词我也熟记在心。现在,让我们穿越到古代,去领略唐诗宋词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乐孩童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句宋词。刚开始背宋词时,大部分词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见这两句。两位哥哥在劳作,幼小的弟弟在溪边剥莲蓬玩乐。不用看注释、不用问妈妈,读一遍就明白了它们的意思。读着读着,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温暖的阳光下,我戴着鲜花和绿草做成的花环和词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边剥莲蓬。啊,那莲蓬怎么那么甜!

古诗词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飞翔的黄蝴蝶,虽然蝴蝶飞入了同样是黄色的菜花中再也寻不着了,可我想那个小朋友一定会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声高唱,歌声在树林中久久回荡,也仿佛荡进了我的心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秋天,夜深人静中那几点忽明忽暗的灯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照样不闲着,你看“稚子金盆脱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们将铜盆里的冰凿下来用丝带穿起来当铮玩。春夏秋冬,无论是哪个季节,小朋友们都能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儿园时看《还珠格格》,剧中的小燕子堆着“云鬟雾鬓”的黑发,有着“人面桃花”般的红润脸颊。她每天都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羡慕不已。等读了唐诗宋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的佳人们哪有这样的自由,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受着各种规矩的制约,往往深锁闺房,足不出户。

秋千应该是古代佳人最爱的游戏了。在那幽居深闺的日子里,荡秋千时偶尔地见一下墙外的景致,对她们来说,也许是像我们出国旅行一样的期待吧。“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荡起来了,那长长的裙摆随风飘动,就像仙女下凡一样。那欢快的笑声是不是因为荡起秋千时见到了墙外的广阔世界呢。

寂寞惆怅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14个字把她与爱人分别后内心的愁苦和孤独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无数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亲人们分别,没有电话、没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无穷地期盼。真愿时空能穿越,让这些佳人们“蓦然回首”时就能在“灯火阑珊处”见到心爱之人。

真心英雄

读唐诗宋词,最令人热血沸腾的是诗词中有关英雄的描写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广将军听到了风吹草动中的一声异响。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去寻找昨夜将军射出的箭,发现箭头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广将军随手一射就让箭入石三分,这臂力太令人惊叹了。有李广将军在,琅琊榜上的高手们都得纷纷靠后了吧!

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英雄的描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壮志豪情; “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这是三国周瑜的智谋与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们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心。

诗人们不但用诗词来刻画与赞誉英雄,大多诗人的心中也都有一个英雄梦。“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献身国家恢复故土的雄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爱国情怀。就连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前的历史已经渐渐远去,但我们仍能从诗作中感受到古人的冲天豪气。我的心中也有一个英雄梦,我将以努力和坚持为利剑成就我心中的梦想。

唐诗宋词读后感4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唐诗宋词读后感5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但现实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冲击,语文停课一个月,课时减少了很多,而《唐诗宋词选读》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分12个专题,因此不可能对每首诗、词都作详细讲解。

二是因为诗歌不像小说那样有精彩的情节,学生对诗歌教学往往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

三是学生认为高考不考课本上的诗、词,甚至连名句默写都不涉及选修教材,因此这本《唐诗宋词选读》上不上无所谓,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对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结合平时考试成绩,我首先让学生知道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平均得分,让学生知道做好诗歌鉴赏可以拉开与他人在语文成绩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胜算。而高中能集中学习诗歌鉴赏,一是现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即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但最起码能加深学生对这门选修课的认识。

其次,针对学生诗歌知识薄弱的情况,我初步从题材的角度介绍了诗词的分类,了解各类诗歌常用的意象、常见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给专题一和专题二的诗歌进行分类。在停课之前,教学类容主要涉及到“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以及“怀古诗”。如《送魏万至京》、《春夜别友人》两首送别诗,在教学时,从读懂诗歌入手,引导学生积累这类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鸿雁、柳、酒、泪)、时间(傍晚、拂晓)、告别地点(灞桥、长亭)、交通工具(帆、车马)、行为(目送、眺望、牵手、泣下、想象);然后从送别的原因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分析诗歌中传达的细腻情感,如同样是送别诗,这两首诗虽然都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样,李白的《春夜别友人》是朋友之间的,而《送魏万之京》这是长辈与晚辈之间,除了不舍之情,还有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诫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学中,不面面俱到,(.)对于设计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一道诗歌鉴赏题。

曾经有人在新课程改革不久说:“新课程改革新在选修,难在选修,突破点也在选选修。”用好《唐诗宋词》,就能让学生诗歌阅读方面有所突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渴望得到理解作文 我和我们作文 宁波方特东方神画作文 有关活动的英语作文 广播体操作文600字 第一次洗衣服的作文 有趣的一堂课作文400字 摘山楂的作文 写物作文300 有关时间作文 国庆节的作文600字 有趣的事作文700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作文 写漓江的作文 菠萝作文300字三年级 遇见李白作文800字 三年级数学小作文 游梁祝公园作文 只有一个地球作文 老屋作文600字 风俗的作文 关于成熟的作文 家长对孩子的作文评语 青春仪式作文 欣赏的人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 蛋炒饭的作文500字 作文《争论》 2021广东高考作文 英语旅游作文60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