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知青岁月》有感

2022-03-27 10:10:01
相关推荐

读《知青岁月》有感

1969年1月一个不满16周岁的少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北京,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贫苦的陕西延安梁家河村,开始前途未知的知青生活。这对任何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是一个巨大地考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途茫茫未可知。他不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了,而且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谈谈第一次认识。

一是读书有方法。他读书有种求知若渴的精神,坚持不懈的读书:别人在休息,他读书;别人在娱乐,他读书;别人无所事事,他读书。他读书有读无类,广泛涉猎,哲学、经济、军事、文学。他读书注意对比思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一类书同时读,对比分析,提取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是做要成功,一定要投入进去,深入研究。有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苦,一心想离开。他却清楚知道此行的目的,把眼前的一切当做成长的台阶,一心用为老百姓办实事来提高自己。比如说,挖水井、办沼气、育菜种,并不是拍脑袋做决策,“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都做了周密思考,想方设法了解学习相关知识,甚至不惜到四川考察一个多月,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带头跳下冰水中挖井、带头研究沼气的建造、带头改造臭气熏天的厕所,这种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作风,从小事积累,逐渐养成性格,成为成就大事的"坚实基础。

三是与人交朋友,要会共情,才能真正融入。知青与农民是城市与农村各自成长环境的代表,差异性较大,做到融入确有其难。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农民,村支部书记的家人离世,他按照农村的礼仪,到灵前鞠躬行礼;在劳动中,村民认为他吃的食物质量好,他就与对方交换着吃;甚至与智力有欠缺的“灵娃”都能和平共处。你我不分,平等相处,这样城市与农村的界限就消失了。

四是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深入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工作才有针对性。正如胡乔木的那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而不是“盲人摸象”,“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无休止的争吵。正如“照相”,一张照片永远只能反映一个角度的事实,只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全照下来,才能全面公正地呈现事情的全貌,否则只会误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语文作文模板 小作文题目 情话作文 难过作文 诗意作文 我三百字作文 师生作文 风筝的作文 作文景物描写 作文一千字 作文 我的梦 群作文 神话作文 六年级作文下册 作文未来的我 五年级作文上册 高中议论文作文 年高考作文 期待的作文 作文与生活 我的动物的作文 小作文400字 作文的类型 记忆中的作文 作文大全三年级 亲人的作文 怀念的作文 美食作文怎么写 季节的作文 优秀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