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

2022-03-28 09:15:02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咏月诗三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作家作品知识,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领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4)领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诗人笔下孤高的明月意象。

2.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小组探究,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意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博大的胸襟,领会诗歌主旨。

(2)理解作者壮志难酬、无人共语的寂寞孤独。

(3)体会诗中反映的离乱时代人民的离情别绪。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许多自然事物和现象在人们眼里神秘而又美好,遥远的月亮引发了人们无数美好的联想,同学们了解哪些?知道月亮都有哪些美称吗?引入。

预习准备:朗读诗歌;查找作者相关资料,预备交流;梳理咏月诗句,了解关于月亮的传说。

交流:介绍自己知道的诗句,提示重点生字词。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2、师友互助

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朗读。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1、《把酒问月》中问了几个问题?理解这几个问题。

2、第六、七两句怎样理解?

(两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古人无法欣赏今日之月,今人也无法赏明日之月,而月亮却永远照耀着来了又去了的生命,对比之下,人的生命何其短暂,人的存在又是何等渺小。)

3、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朗读诗歌。按照要求理解诗句,交流。

(3个问题:青天有月来几时、宁知晓向云间没、嫦娥孤栖与谁邻;朝逝夜现的明月在李白的追问中呈现出跨越无限时空的苍茫浩瀚感,也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广大无边的时空之中)

(尾句摆脱了人生苦短的慨叹又回到“对酒当歌”的快乐生活中来,既有及时行乐之意,也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胸襟和洒脱飘逸的个性。)

借助关键问题理解诗句意义,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对比探究

同样的诗人,同样的月色,却不会总是同一样的心情。解读《月下独酌》,合作探究:

1、理解题目的意思

2、哪些诗句写出了“独”?

3、哪一句写“独”写的有特色?说说自己的看法和依据。

学生朗读诗歌,合作探究。

交流、评价。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两首诗歌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概括,补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回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引入:诗人李白面对皎皎月光,看到了人的渺小,也看到了自己的孤独,同为伟大诗人的杜甫,面对月光,又会想到什么?

学生互查诗歌背诵情况、听写重点诗句。

巩固基础知识。

2、师友合作

教师介绍背景。(见附后)

1、依照注解逐句解读,了解诗歌意思。

2、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为什么只写了妻子独自看月?

3、颈联是作者看到的吗?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按要求解读诗歌,理解诗句的特别的表达。

发挥想象,想象作者的思乡之苦。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两位诗人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概括、总结。

你更喜欢哪一个诗人?

4、拓展提高

月色茫茫,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试着写一写。

三、板书

四、反思

写作背景: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天津高考作文 低碳环保作文 做月饼作文 上海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开头 校园安全作文 选择作文600字 上海高考作文 写事作文400 我们的故事作文 墙的作文 清洁工的作文 暴风雨作文 江西中考作文 承担作文 写作文的方法 我相信作文 写景作文大全 撒谎作文 中国梦的作文 美丽中国作文 母亲节的作文 中考作文开头 中秋英语作文 作文我的愿望 高三英语作文 感人的故事作文 语文万能作文 期盼作文 心里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