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诸葛亮》有感

2022-10-10 12:48:03
相关推荐

读《诸葛亮》有感

读《诸葛亮》有感1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真的,其实我从未如此崇拜过一个人,有,也是短暂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对这个奇伟英俊的人物心生敬意,长相?才略?忠心?守信?可能真的是一种感觉吧。

从小就知道这个人物——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奇门遁甲之术,夸张点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甚至对感情也很专一,这个神一样滴人物啊,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后来才明白人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你习惯用哪个面孔示人,渐渐的就会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另一面,是可待挖掘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敬慕无减,一个太完美的人反而不真实,不是吗?

但是,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个不真实的存在,是不是有些矛盾呢?!

有人说,他没有知人之明,譬如马谡失街亭,那么,姜维呢?有人说,他没有包容之心,譬如李严被贬,那么,魏延呢?有人说,他没有培养贤能,譬如仅传姜维,那么,费祎、蒋琬呢?你终究不是他,所以不能给他的所作所为一个完整的解释。而我,更不可能成为他,所以只能以我的片面去看待他。

历史的证据就是真相,而真相往往掩埋在阴霾和尘埃之下。

一说,如果他不投靠刘备,也许不会星落五丈原;一说,如果他阻止了刘备进攻东吴,也许就没有白帝城托孤;一说,如果他采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许就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是再多的如果,也换不来一次重来的机会。

毕竟,如果了,未必如愿。

某本书上说,刘备与孔明是史上著名的关系很融洽的君臣。我想,既是君臣,就不是绝对的融洽。没有一个帝王会希望一个比自己聪明的人时时威胁自己的地位——尽管刘备说过,他是鱼,孔明是水。

鱼儿虽然离不开水,但它也许会厌倦水。

否则为何在托孤时还召了李严?实为亮正严副,却给了李严实权,目的无非是制衡孔明。一位极具智谋的人对一个看似无特殊能力的人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平白无故的,没有多少人会相信。

以及刘备驾崩前那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兴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是真情流露,还是圈套阴谋?无人知晓,,但耐人寻味。不过,就是这番话,让孔明许下了代价为其一生的诺言——“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说的很对,可谁又知内藏了多少无奈呢?你不知,我也不知。

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无不显示着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梁父吟》、《出师表》也昭示着他的文笔斐然。

正如他自己所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可是,英才也有被天妒的时候。

陕西五丈原我国十大古战场之第六名

被称为最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想,是因为他吧。

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八日

据说,那天可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入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

据说,自那年起,五丈原一直下陷,是承受不了那巨大的悲哀;

据说,他是天机星转世,他妻子是天辅星;

也据说,他的表字是其想像北辰星一样亮,孔者,极也;明者,亮也。

真耶?假耶?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不过,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我相信,那时,他踯躅在人间,看着;现在,安然在另一个国度,活着。

某天,我在梦里遇见他:身长八尺,羽扇纶巾,身披鹤氅,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虚?实?也罢,他向来都这样。

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

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

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诸葛、孔明……

读《诸葛亮》有感2

众所周知,蜀国的诸葛亮远征南方,七擒六纵南蛮首领孟获,蛮方才平。读了《诸葛亮七擒孟获》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现在我来大致说一下。

南蛮造反,诸葛亮引兵远征,第一次活捉孟获,他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一连六次不服,诸葛亮便放他六次,又渡泸水,过四大恶泉,经桃花水,迎南蛮野兽,战藤甲兵,终于,孟获及弟孟优,妻子宗党人等,尽皆拜服投降,永不反叛。孟获感其恩德,乃为诸葛亮立生祠,还呼孔明为慈父,各送珍珠,金宝,药材,耕牛,战马以资军用。

这个故事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于“七擒六纵”。诸葛亮为什么要放他这么多次呢?因为这样才能使南蛮真正的降服。如果只擒一次就立即班师回国的话,那么南蛮也不能降服多久,久后必反。而且孔明有这个实力捉他七八次,他自己还说:“擒此人易如反掌,直须降服其心,自然平矣。”可以看出孔明的意图不是用武力平叛南蛮,而是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降服。

人降,不是真正的投降拜服,心降,才是真正的投降,永不反叛。《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也就描述说明了这一点,“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表面上是跟随曹操,心里却无时无刻念着刘备,这就是曹操没有真正的降服他。

所以,降其心,才能得其人。

读《诸葛亮》有感3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发现里面有许多英雄让我喜欢:勇猛的张飞、仁德的刘备、忠义的关羽、有勇有谋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让我难以抉择,最终我还是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乃当今天下奇才。他身高八尺,面如白玉,头戴纶巾,手持一把鹅毛扇,飘飘然如神仙一般,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马谡败走街亭后,诸葛亮马上派关兴、张苞去武功山小路理伏,虚张声势;又派马岱、

姜维断后,等大军走了再撤兵。安排好后,他起身带二千五百兵士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魏兵已经杀到了西城县下,诸葛亮让士兵把城门打开,又叫一些士兵打扮成老百性在门口扫城,自己就登上城楼烧香弹起琴来。司马懿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看诸葛亮这样做,觉得城里必有埋伏,于是就撤兵了。突然武功山上鼓声欲聋,更让司马懿感觉有埋伏,便弃甲而逃。

诸葛亮所用的空城计真是一个妙计,让敌人迷惑,使自己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这足以说明诸葛亮是一个伟大、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这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三国人物之一——诸葛亮。

读《诸葛亮》有感4

可能是从小深受爸爸的影响,我一直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上学的时候历史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放假在家随意的看着电视,有很多频道播放的是三国演义,有老版的,也有新版的。三国里我比较崇拜的有三个人物诸葛亮、司马懿和曹操。于是,趁假期闲来无事,便看了一本关于诸葛亮的书------《向诸葛亮借智慧》。蜀汉宰相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他的治国理家育人之道影响着历朝历代的贤能人士,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净化了多少浮躁的心,他的慧眼识才选才用才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用事件描述灵魂,用幽默启迪心智,用历史洗刷情理,尤如在我们面前放了一面镜子:正心、正形。今天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读完这本书,我也有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

首先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的荣辱得失不能超越团队。现在的工作的环境与诸葛亮时代的为生存空间大有不同,但也要学会从环境中汲取营养,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去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一定要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他们的班级管理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学科教学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服从大局至关重要。

其次是要知人善任,因为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像诸葛亮那样,不但自己有智慧,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分槽喂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表现的状态也会有差异,老师的智慧就体现在发现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的情绪,给他们以恰当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一种知人善任,诸葛亮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理解人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最后身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社会角色是教书育人,但同时也要承担家庭责任,每一位教师也都有另一个身份就是父亲或者母亲,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而诸葛亮的育人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深思。诸葛亮曾经写给儿子一封信,虽然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和待人处世都有具体的"忠告。虽然距今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前了,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仍然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

读《诸葛亮》有感5

我一直认为,小说是精神产品,给人带来知识、趣味。

从下笔的那一刻起,我小说中的诸葛亮,一定要闪耀出“智慧的化身”这个角色。

诸葛亮的聪明,在于他把各种军事思想领悟得比较深。在这个书中,这个“战场”扩大化了,但诸葛亮的聪明依然淋漓尽致地表现。

小说中的爱情,必然是让人感动肺腑的,对主人翁的情感,力图刻划得深刻。

为了给读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构建我的故事情节,如果读者满意了,这就代表着我的成功;如果读者不满意,说明我做得不够好。

传统中的诸葛亮,一直是一个儒将风范,在我的小说中,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说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强大,肆意屠杀之辈。这些人,浑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诸葛亮的聪明,是他服从了这些客观规律。诸葛亮靠着他的善良与纯真,最终他打败了这些人,也是顺从了天理。

书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会闪耀出来的,小说中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关心与友爱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压与杀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说中表现了她与诸葛亮纯真的恋,另一方面,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爱心大使的形象,树立于读者心中。

小说来源于现实社会,现实社会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过小说中的人物,作者将尽力地表现出来。

对于小说中的战斗场面,传统中声势浩大的兵战,本小说中是与诸葛亮熟练运用军队是连在一起的。最吸引读者的是,本小说引用《诸葛亮兵法》的诸多名句,让读者亲身领略这位杰出的军事家的才能。

对于书中女主人翁,黄子香,她是一个善解人意而又温柔多情的女子,他对诸葛亮体贴倍置,显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里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爱上她,是自己的福气。

关健时刻,子香会上阵,他会帮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说故事中展现了她温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与诸葛亮的爱,没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与温馨。对于与诸葛亮相爱的场面,作者力图用各种温馨的情调进行渲染,展现给读者的,是不一样的感觉,不知不觉中,读者会领略到它的美。

爱情、争斗、智慧、在这里,一起尽情地展现,每一篇,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得到乐趣,还能获得许多丰富的知识。面对这样的小说,你还得等什么,千万别错过哦!

当你在生活中匆忙地过着,当你心情郁闷,觉得没有什么让你心动的,打开这部小说,你会觉得世界是多么可爱!原来生活是有很多乐趣的,只是你没有发现。

最后要说的,本书的作者曾是商务类专业毕业的,其中会插入商战方面的描写,是值得现代经商阶层去看的。

当一本好书,已悄悄地在你面前打开,赶紧找开吧,悄悄地进入这个世界。

读《诸葛亮》有感6

一天,诸葛亮到东吴访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顶上形似铜葫芦,足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找到了一位铜匠,但没有设计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着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臭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拿东吴人的开心,心里很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再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做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做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俗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说到这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有时遇到很困难的题目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商量讨论也会得出正确结果。老师会“奖励”我们说一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的商量,就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时也和“三人行,必有我师”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

读《诸葛亮》有感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也是从《三国演义》中,我发现了其实,诸葛亮并不聪明。

第一,诸葛亮,作为蜀国执掌大权的宰相,他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这看上去很令人钦佩,但无意中却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经如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后来,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才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第二, 诸葛亮的不聪明还反映在他不能招贤纳才,蜀国君臣平庸。“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便是一个证明;刘备死后,在诸葛亮执掌大权期间,虽招了一个姜维,却也未能保住蜀国的江山,可见其才气平平。

第三,诸葛亮不仅不会招贤,还不会用人,首先是关羽。(一)战场上无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战中华容道上把关羽、张飞或是把关羽、赵云两人位置调换一下,这样不是让关羽还了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的不杀之恩,又可以活捉曹操,不是两全其美么?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让曹操有机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二)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刚而自矜,有勇无谋。关羽失荆州,使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两路出兵北伐的计划落空。其次是马季。马季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错用马季,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自己也差一点沦为司马懿的阶下之囚。

第四,不自量力和没有自知之明是诸葛亮最不聪明的一个表现。明知道蜀魏实力相差巨大,况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六出祁山,进攻魏国。虽说此时吴蜀已经言归于好,但诸葛亮虽然说是和东吴联手,却一意孤行,独自行动,结果屡战屡败。倘若吴蜀联盟,东西夹攻司马懿,那么最终恐怕就不是三国归晋了。如果说一两次的失败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五六次的过失,只能说是诸葛孔明的不智了。

虽然说诸葛亮在一些战役上取得了胜利,但毕竟在统筹全局或是在一些关键的细节上,他毕竟是错了……

读《诸葛亮》有感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文章大意是:诸葛亮跟一个先生学习,因为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耍了小聪明,老先生把他撵出学堂,诸葛亮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先生见他有悔改之意后,又叫回来继续跟班学习。诸葛亮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用智谋的。

我觉得诸葛亮爱学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为了听故事让同学老师挨饿,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他人,把饥饿强加于别人身上是不对的。而他很快认识自己错误,老先生又用宽容之心重新接纳他是令人欣慰。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发生在我和我妈妈之间的事。

有一次,我也做了一次手脚。我一想起那次,我的脸就红了起来。那一天,妈妈给我布置了几道奥数题,又说了:“我出去办点事,你把这几道题做完。”妈妈走后,我赶紧做题,可最后一道题,我怎么想也算不出来,结果我的手慢慢伸向了答案——我马上把答案抄了上去。然后,我蹦跳的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她去判作业了。又过了一会儿她叫我去把最后一条的思路说一遍,我答不上来,妈妈知到我抄了答案,训了我一顿。

这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读《诸葛亮》有感9

今天,我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只有短短八十六字,却包涵了许多道理。

其中,我最欣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

节俭才会坚定志向,静心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细想一下,的确如此。范仲淹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年少时好读书,又因家里穷,吃饭时,用几粒米煮一碗稀的不能再稀的粥,然后晚上将它冻住,以此充饥。有人同情他,给他送来好饭好菜,可是范仲淹怎么也不肯吃。因为他知道“非淡泊无以明志”!他要以此来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明志后,怎样实现理想呢?诸葛亮告诉我们,“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代有个叫薛谭的人,向秦青学习唱歌,心不“静”,学了一会儿,还未学深,自以为全会了,于是告辞回家。秦青见了,并无阻止,在城外高唱悲歌为他饯行。歌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听后非常惭愧,重新学唱歌,一生都不敢提出要回去。还有管宁固辞不就高官之行,终成大儒,无不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应该以此为动力,好好学习!

读《诸葛亮》有感10

读了若虚写的长篇小说《诸葛亮传》的第一部,我的感触很深。

文中的主人公诸葛亮小时候十分贪玩,爱辩论,还不爱读传统书籍、写传统文字,整天带着一群孩子玩“楚汉相争”的游戏。严厉的父亲,非常不满诸葛亮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常常对他进行责骂。一个机缘巧合,他遇到了一位性格奇特的老乞丐,此人乃是一位世外高人,老人教会了诸葛亮许多战术谋略,但大家却都嘲笑诸葛亮竟师从一个乞丐。后来,诸葛亮的父亲、叔父相继死去,战乱之中,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变得冷静、沉着起来,他不受外界干扰,更加刻苦地进行学习。他期望自己能掌握真正的学识,并能活学活用,使天下太平。由于诸葛亮对梦想的坚持和不懈地努力进取,他最终成为了满腹经纶、运筹帷幄、名垂千古的一代名相,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不要被挫折和困难打倒。没有哪一个人的人生中不经历痛苦和挫败的。面对挫折,你不应该感到悲伤、难过。你应该抬起头来,面对现实,反过来再想一想,挫折是不是给到你什么教训和启发,教会了你什么,改变了什么。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挫折,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一个失败者走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一次次挫折中坚持下来,而且能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一切成功的元素。

比如说英国作家夏洛蒂三姐妹,小时候的生活十分贫困,长大后还当过家庭教师。可是,尽管这样,姐妹们心中却有一个相同的且不变的梦想——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经历过重重阻挠的三姐妹,根本没有打算放弃,而是走上了写小说的文学之路。她们坚持不懈,终于用三本著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震惊全世界,用成功捍卫住了自己应有的尊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要勇敢地面对一切,并持之以恒地向着目标奋斗,成功终会属于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青春800字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 五篇作文 青春作文开头 夏作文 满分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题目 金鱼作文 初二600字作文 万能作文结尾 作文青春600字 英文作文范文 财富作文 作文《我的乐园》 担当的作文 青春800字作文 作文修改 变的作文 方向作文 橘子作文 陌生人作文 爱作文怎么写 750字作文 作文七百字 孤独的作文 作文750字 作文冬 哲理作文 美德作文 有意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