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敦刻尔克》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2022-11-27 03:06:02
相关推荐

《敦刻尔克》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敦刻尔克》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敦刻尔克》的观后感1

赶着暑期末尾,诺兰最新大片《敦刻尔克》上映了,诺兰迷们都要赶着夜场在IMAX厅等候大片的开映。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熟悉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所以在电影院的大海报上列出了诺兰的代表作:《盗梦空间》、《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星际穿越》。每一部都足以在世界电影史上留名,当然也包括这部《敦刻尔克》。

故事改编自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二战期间欧洲大陆执行的一次战略性撤退。撤退过程中,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爆发了激烈的空战,英国动员各种大小船只,将大部分士兵撤离欧洲大陆。这次行动成功挽救了大量人力,并成为四年后反攻的根本。

与大多数战争片不同的是,“胜利”“进攻”不是它的主旋律,它的背景就是“撤退”,而且在30多万人之中原定只能撤走3万人,这对于大多数的士兵而言,他们的任务就是“逃亡”。

三个主题场景中呈现陆地、海上和空中三个角度,在海上救援船对于空中战机的判断,是基于老船长自己的经验;海滩上的士兵似乎也不知道有多少船、多大的船、什么时候会来营救;空中的战机需要面对的最迫切的问题,是燃油还够用多久……如同德军的炮火什么时候到、多猛烈、自己会不会因此丧命,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而且都是随机的。而且逃得早的未必活命,在多个时刻观众的心跟着画面一起提着,对于下一秒钟即将发生什么完全防不胜防。

如果你不了解历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欣赏本片会有困难,更无法体会海滩上战士们的惴惴不安。尽管《敦刻尔克》是战争片,但感受起来它更像一部悬疑片,让你从头至尾置身于朝不保夕的惶恐中。

你看不到敌人、看不到40万的军队、甚至看不到身后的街巷里在发生什么,只知道枪声不断、战火不灭。影片中所有的画面,都是从片中人物的视角出发的。他们看得到的,你也能看到;而他们看不到的,你也只能等待。

而恐惧感往往就来自于看不到的东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场汤米在船内等待涨潮的戏。观众与他们一样全然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什么,只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射进来的子弹,和止不住灌进来的海水......

怀表的滴答、引擎的轰鸣、心跳的噗噗声……贯穿《敦刻尔克》的,除了这些音效,还有隆隆炮火声,像“永无止境的音阶”。这大概是对法国敦刻尔克海滩上那40万士兵最准确的心理描写了。无尽的等待,无尽的希望和失望,倏忽而至的险情,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常。最恐怖的,大概是黑洞一般的不可知……

敦刻尔克,一场没有赢家的胜利,40万人,望穿秋水,归国无门。海的对面就是祖国,身后就是上膛的子弹炮火,头顶是危机四伏敌机,无法反抗、绝望、挣扎,只能等待支援。活着,就是战斗的意义,胜利的逃亡,幸存者没有喜悦,罹难者无声无息,战争的冰冷、政局的兜转、求生中撕裂的人性,无论美丑都被吞没在海峡深处,然后逐渐恢复平静。

整部影片没有高潮,却又处处都是高潮。

敦刻尔克成功撤退,电影散场,一场提着心看完的电影,逐渐恢复平静,活着真好,很幸福

《敦刻尔克》的观后感2

《敦刻尔克》的看点其一是画面,比如开场不久敌机来袭,沙滩上的人四散逃窜,一个士兵举枪射击俯冲的战斗机,这一组动态影像非常有格调,高手的感觉马上出来了,让你非常愿意看下去。

其二就是海陆空三线叙事,一般影视文学作品用蒙太奇手法,故事线不同,却是共时的,而此片三线的时间流动速度不同,这种不对称,带来结构上的趣味。

再就是配乐,敦刻尔克负责配乐的也是大神,据网友说,这个片子的bgm是渗入到剧情的,这个确实是,较之传统风格的电影配乐,这种配乐在情绪和心理上更深入,所以更写实,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也不是谁都敢用的。最后是电影悬疑片的定位。大部分战争片说的是英雄的战争,将军们在大帐中运筹帷幄,士兵们沙场冲锋陷阵,英勇无畏,这样视角的故事已经太多了;而小人物的生存处境,是战争对于普通人展现出的那一面:三个陆军士兵望着大海绝望而无聊的等待;一个斜躺着,目不转睛的看另一个拿刀子扎开罐头,再要过来喝上一口;三个人在沙滩上眼睁睁看一个精神崩了的士兵投海自杀,脸上害怕的表情。一方面,这种场景和当一般人在医院挂号机前排大队,下班后挤在公交车里等到站,在琐碎、无意义上有着本质上的一致,这类体验也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会经历的。另一方面,敦刻尔克当中的小人物身处随时都会丧命的凶险场面,必须时时刻刻紧张警惕,以求生存。把无聊的场景拍得不无聊,需要能力,关注普通人支离破碎不值一提的生活并发现意义,有现实价值。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等待救援转移的普通士兵如同大屏幕外的你我,不具备什么超能力,被卷入战争,渴望能够活着回到家,尽管那场撤退战争的结局早已经知道了,这三个人是不是能全身而退却是未知的.,他们的存活几率,受到空军力量的影响,受到民用船只救援的影响,受到当事人在刹那之间选择的影响。

要说影片中表现的人性,其实并不是亮点。从这个片,我感觉诺兰已经过了主要是挖掘深层次人性的阶段,在非常场景中表现人性,他已经做得游刃有余,因此不再浓墨重彩的在人性方面进行渲染放大,这个定位为战争悬疑片的电影,更多体现一种存在主义的世界观,价值判断已经不是重点。有人在采访当中问诺兰所秉持的哲学,诺兰说他的哲学会在所拍的电影中有所体现,确实,对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通过影像反映比用语言表达更准确。在表现手法上,全景视角和个体视角之间的转换,不同进行速度的时间线的转换,运用自如,造就了一种立体的观看体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生物,思维过程不是现实的镜面反映,人的头脑中世界的运转方式从来都和现实世界的单向度、同节奏不同,文艺作品能够发掘并满足思维的固有属性所衍生的需要,就会收获成功。在好莱坞早已是教程的快慢镜头结合起来用的技法,其实是这种思路最皮毛的应用,快慢镜头结合表现故事自出现以来收到了巨大的市场回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即便现在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属于新鲜事物,但它被人们接受和喜,只是个时间问题。

《敦刻尔克》的观后感3

二战,欧洲战场,从时空转换上将重要的地名进行排序的话大约是马其诺防线——敦刻尔克——伦敦——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诺曼底——柏林,在英美电影史上,除了象征着失败和撤退的敦刻尔克很少被搬上过银屏之外,其他地方展现盟军英勇善战,无畏牺牲的电影已经被无数次地演绎和重现在观众面前,这次美国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将这十几天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战略大转移的故事拍成了一部能与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相提并论的电影,不,从某种意义上说诺兰已经超越了他的前辈斯皮尔伯格,故事情节在三条时间轴线上齐头并进,用一种几乎令人眼花缭乱的剪切手法,将一个看似没有多少闪展腾挪空间的简单故事变得丰满而耐人寻味。

对《敦刻尔克》抱有战争宏达场面,希望能够看到类似于《拯救大兵瑞恩》开场中展现的血腥刺激战争场景的观众估计会大失所望了,诺兰没有俗套地模仿斯皮尔伯格,直接去变现两军交战的火爆场面,而是另辟蹊径。影片中没有枪林弹,没有残肢断臂,连敌人德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几个,然而,战争的硝烟的刺鼻气息与战争残酷而惨烈的一面一样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条时间轴是海滩一周。两个丢盔弃甲,枪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的士兵,从前线捡回一条命后到了敦刻尔克海滩,与无数同样失魂落魄,心急如焚的其他军人一样希望立刻撤离随时可能被德军消灭的狭长海滩一隅。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虽然说作为军人需要攻城拔寨,流血牺牲,视死如归,但是,生存下有时候会比牺牲更加重要,两个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从死人堆里侥幸活了下,所以,他们想方设法要登上军舰,生存、回家,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换上英军服装的法国士兵吉布森和遭受炮击后心存恐惧的英国士兵汤姆都不是反面形象,他们只是害怕,他们求生的本能让他们做出或许有点出格的事情。诺兰让战争回归人性的本能,那就是希冀生存,哪怕是一点点希望,求生就是正义,回家就是胜利。

第二条时间轴是游艇一天。作为平民的船长道森,响应祖国的号召,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朋友,驾着自家的游艇“月光石号”横渡英吉利海峡去营救被困在敦刻尔克的同胞。船长的义无反顾,儿子看到敌机时候的害怕与惊慌,年轻水手乔治的兴奋与自豪,让人看到在战争面前一个无所畏惧的民族,一群视死如归的平民,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冒着可能被德军飞机炸沉的危险,去营救另外一群生命,人性的光辉闪耀。当然,更有那个被他们救起神经错乱的士兵墨菲,战争在他心里留下了几乎永远抹不去的创伤,对他说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敦刻尔克就是人间地狱,他只是不想再回到那个地狱,因此还失手将年轻水手乔治推搡倒地而死。但是,最终墨菲被船长的坚毅,飞行员的勇敢以及士兵们的强烈的求生欲治愈了心灵的伤痛。影片最后有一个小小的细节,那就是回到英国的墨菲衣冠整齐地走进报社,第二天船长和儿子就在报纸上看到了颂扬年轻水手乔治的报道,称之为“英雄”。人性的光芒在这里升华了,一条生命换回了另一条生命的重生,不得不佩服诺兰在细节上的处理炉火纯青,天衣无缝!

第三条时间轴是空中一小时。三名英国皇家战斗机飞行员驾驶三架战机升空迎敌,他们是敦刻尔克海滩上心急如焚,等待回家士兵生命的空中“守护神”。大家都知道,现代战争,制空权至关重要,中国抗日战争的悲壮和惨烈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战争刚刚开始没几个月空军就丧失殆尽,后才有了陈纳德的“飞虎队”,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又有了美国人支持的全新空中力量,战争局势才慢慢扭转。一览无遗的海滩,毫无遮拦的大海,没有空军的拼死保护,英法盟军的士兵就是德军战斗机的活靶子,英军的军舰就是德国轰炸机练习投弹的最好道具。三名勇敢的飞行员以其高超的驾驶技术,不怕牺牲的贵族精神,击落了一架又一架敌机,让焦急等待的士兵们看到希望,生命的希望。在明知燃油已经不足的情况下,坚持不返航,依然朝着敦刻尔克的方向飞去,在失去动力之后,影片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夸张意境,不可思议的情节安排,将一名英国飞行员的壮举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螺旋桨不再转动的飞机就像一只折翼的大鸟,虽然不能再拍打翅膀,但是依然展翅翱翔,这个镜头将会成为空战影片的经典。

《敦刻尔克》与《拯救大兵瑞恩》看上去都是英雄主义的赞歌,本质上都体现了对每个平凡生命的尊重,那就是西方社会一向遵循的“救一人就是救世界”的信念而恪尽职守的果敢与单纯。懦弱也好,勇敢也罢,贪婪也好,正义也罢;恐惧也好,坚定也罢。为了逃生,一群英国士兵要将一个法国士兵赶出船舱;将军在送走最后一个英国士兵之后坚毅地敬礼致意后依然留下帮助法国军队撤退;飞行员紧急迫降后非常从容地损毁飞机,然后带着一丝轻蔑的笑意迎接德军的到。《敦刻尔克》在每个细节上处理得都非常精致,短短两个小时不到的影片在三根情节主线的穿插交汇中把观众牢牢地抓住,不敢有一丝松懈。诺兰的成功就是将《敦刻尔克》拍成了具有中国水墨画特质的错落有致与层次分明,着墨不多的画卷上表现出的意境却是气象万千,展现出的内容却是层出不穷,不像他的前辈斯皮尔伯格在表现战争时候浓彩重抹的水彩画,线条分明,色彩浓郁,或许,这就是诺兰风格战争影片的发轫之作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 写妈妈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 坚持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春游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