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0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2022-12-07 07:23:04
相关推荐

2020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1

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是如何地进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呢?也就是说他们是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化以及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互动性双向整合?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是如何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的呢?在我查找的有关于信息技术与某个具体的学科的教学设计资料中,无非都是涉及到了九大教学法。但我觉得不仅仅只经过了创设情境、教学过程、评价、总结这几个步骤,教师在完成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全过程必须得包括以下几个方法:

一、利用网络备课,熟悉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仅限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单一的教材内容,而是要涉及到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技术等知识。再者,如今它是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这一大资源来备课,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它的基本目标始终还是为了学生掌握综合知识。因此,教师利用网络备课,筹备了很多有关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类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让它充分发挥声、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网络资源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此情境下的建构知识活动。

例如:芙蓉区育才小学的陈律严老师的一堂语文课《颐和园》的创设情境的手法是:在导入新课前引入了一幅对联:“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其中涉及有潇湘的“细雨轻航”,又有杭州的“西湖”的新柳春堤,同时,他利用多媒体环境在屏幕上显示了一幅幅的景观图,并且还配有声音,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学生被这一幅幅的图片所吸引住了,都想探索,浏览这美丽的地方,都想尽快地了解、知道这迷人的地方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等。可见,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提供学生图、文、声、形等融为一体,多种感官的接触,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知识,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显而易见,创设情境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利益角度,它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是根据学科的内容来选择的。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者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往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不完全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切当有有机地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质疑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处可以从很多纬度进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根据学科特点:

①增加益智类的游戏,来创设问题,既以“趣”促思;

②鼓励动口,以“言”促思;

③操作实践,以“练”促思。

④搭建“脚手架”。

五、让学生课堂演示操作

为了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知识以及技术,教师有必要地在一堂课中给学生演示操作的时间,让他们亲临其境的感受当教师的滋味,同时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还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岂不是两全其美?既掌握了技术又掌握了理论,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了解。这也是从实践中学习的一个体现。

六、迁移创新,扩展知识面

不能让学生局限于特定情境的问题解决,要能脱离这一特定的情境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要做到学以致用。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具有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灵活地迁移知识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所创设、有所作为,实现学习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学科内容达到了某种程度,尽量地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对某个主题的探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纬度来提示学生,使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不仅限于某个特定方面,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因此,他们可以从多角度地把事物联系起来,不仅仅只懂得这个主题的本质问题,还可以获得另方面的事物的情况,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面。

七、课堂检测,巩固提高

不能以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作为最终效果的全部目标,但不是不需要获取相关知识和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

因此,有必要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检测、巩固,这是目的之一;但同时更应注重在此基础上的提高,以适应不同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真正作到“触类旁通”。

八、拓展延伸,体现个体

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应有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更为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深化理解,有必要系统整合相关的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拓展提高的需要,体现个体化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学生的学习活动:

①预习

学生在课前要预习,明白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难点心中有数,这样听课会顺利些。这点也是教师经常要求的。我想当学生的也应该明白其具体的原因,在这里也就不详细的说明,然后可以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前查询,也可以把他们记录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认真地听讲,这样就不会半疑半懂。

②网上阅读,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到网上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搜索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们在质疑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认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学生们利用关键字查找相关知识的信息,认真地阅读,然后把要点记录下来,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看自己的概括能力与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如何,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自主能力有如何,因此,可以不断地完善。

③协作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资料,扩大了知识面,但是往往只是个人的理解,考虑问题的范围可能会有限,认识事物可能会不透彻,因此,学生们要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交流、讨论,对同质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分析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知识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如何组织合作学习,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态度应该怎样等一系列问题。比如,WebQuest这种方式就是体现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分组,明确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进行资料的查询,然后小组讨论,总结问题。再者,学生间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有助于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④亲身实践

某门学科,不一定都需要信息技术来完成,不一定都要到网上去查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去参观、考察或者实验来完成学习,这样既可以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达到理性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知识的认识不会停留在表象上,可能会进入长期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可取的。

⑤自我评价、反思、总结

学完某节课、某个知识点,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的评价与反思,不一定等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可以无时地自己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自己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处理信息能力等等,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应该进行自己反思,总结哪方面还没有达到目标,怎样做才能达到,并用于实践中,这样在自己脑海中总感觉到有一种动力不断的推动自己,因此自己自然而然不断地提高与完善,达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2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培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使我受益匪浅。

参加培训的都是中学的教师,而这次培训利用了我们教学生的方法:小组合作法,并从分发挥小组和个人的能动性。教师把近六十个人分成十组,六人一组,选出水平高的为组长,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学、讲解、联系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抽奖、点名、点组等提问方式,根据问题回答情况及作业上交情况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极大的电动了个人和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有一定的认识。

所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多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多媒体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对多媒体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

其次,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

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几天的培训,我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问题与应对心得体会3

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是指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教学。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它具有明显的优势,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明显的区别,它应该尽可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要避免信息网络对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的个性。

2、网络课堂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也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3、网络课堂便于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4、网络课堂促进学习主动性

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策略上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网络课堂整合信息技术工具性

传统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主要停留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等层面。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望机兴叹”,甚至增加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而网络课堂环境下,电脑、网络、投影等工具成为学生认知的常规工具。信息技术和读、写、算一样,成为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不必专门学习,就可在不经意中熟悉信息技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

二、网络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

我们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注重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吸收他人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实践,试图建构合理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网络探究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主要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如角色扮演),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构建信息体系。一项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心程度、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教师预先设计好WebQuest(网络探究)学案,上课时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索。什么是WebQuest呢?其创使人伯尼道奇认为“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所接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来自因特网”。WebQuest由六个基本模块组成: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反思。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探究中,目的是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WebQuest为真实问题的探究提供了脚手架,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通过指定的的网络资源,回答预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2、师生互动式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学生机房安装网络教室软件(如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可以在课堂上方便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也可以请某个学生进行网络示范,或者是转播某个学生的屏幕。当然,还可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举手、电子抢答来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遥控辅导,或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对学生屏幕进行监视。

教学活动中,除了用到网络教室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或通过QQ或MSN进行即时通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如雅虎电邮;还可申请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软的MSN、朗玛公司的UC。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申请收费的QQ。

3、协作学习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利用WebQuest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工程师、科学家、教师等),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必须加强协作。如果某一人(如工程师)没能完成任务,就意味着这个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另一种常见的协作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的BBS或在线讨论交流观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这种模式即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一般课堂上的讨论往往由网络教室软件提供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如果只是少数学生(如:两三个)之间的协作,还可以通过互发网络短消息来完成。

4、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使用最广泛。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后再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任务,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计算机硬件的最新资料,包括一些最新产品的图片。最后让学生根据网络资料和报价,自已组装一台计算机。

在网络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很容易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能很好地发挥好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的作用,过去的“满堂灌”一下子就不存在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分层辅导式

现在的教学班,学生人数一般比较多,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通过电子举手提问要求老师进行个别化辅导,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在线对讲或直接遥控某个学生的屏幕来帮助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提问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其它的学生则独立学习。教师还可根据学习的基础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当教师与一组有需求的学生交流时,这一部分学生会认真地参与;而另一些小组则可开展组内的学习活动。

6、问题研究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所谓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是针对学生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引导学生去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

(2)提供相关的详细的网络信息材料。

(3)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提示。由于网络课堂可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网页上创设不同的问题和链接(这些链接既可链接到学习网站内部,也可链接到网站外部)。当然,链接应该足够多,以帮助学生根据需要寻找自己的答案。

问题研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突出在研究中学习的过程。由于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研究表明: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当他们的兴致集中于有一定趣味的学习内容时,他们会情绪高涨、思路清晰,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对网络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网络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但作为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感到十分茫然。由此产生两种倾向:或者花大量的精力在繁纷复杂的信息技术中探密,成为技术的奴隶;或者干脆排斥现代信息技术,固守老的一套。这些都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尽可能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要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将教师引进门,形成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2、应精选网络资源,减少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

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了师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3、应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减少网络迷航。

网络教学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随意性很大。另外,网页上的广告和一些透人的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尽管教师不断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自觉控制学习行为,但当无关刺激的强度和新异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是会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偏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因此加强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引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

4、应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网络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孤独和无助感。

网络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面对多姿多彩的屏幕,完全可以忘记周围现实的生活环境。失去老师亲身辅导和同学亲身协作的学生,当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往往会有陌生的感觉。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将变得困难。遇到现实中的问题,难免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网络教学不能全部取代现行教学,学生在机器上学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且应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5、应努力强化网络课堂教学对学生各科学业成绩的支持。

利用网络教学的初衷,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但在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但语、数、外等其它学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信息技术精通的学生也就是其他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信息技术本身上,也可能是网络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网络教育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网络教育也存在先天的局限。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局限,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狗怎么写作文 关于爱字的作文 生病了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训练方法 作文小鸡 湘子桥的作文 国庆节作文50个字 佛系青年作文素材 开心的作文300字 描写凤凰花的作文 有趣的事作文300个字 五年级作文评分标准 亲子作文 以希望为题的作文 小学写作文的七大技巧 分享的作文600 什么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赞美河南的作文 凝聚作文开头 爱因斯坦的英语作文 写出人物精神的作文 假如作文300字 四年级作文做饭 作文人间自有真情在 与时俱进作文 最美丽的老师作文 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作文暑假生活450字 我的课堂表现作文 写龙猫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