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随笔:让幼儿心服口服

2022-12-23 07:26:02
相关推荐

教育随笔:让幼儿心服口服

踏上幼教这个岗位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在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有喜有忧,孩子们天真的个性使他们经常会做错事。而每当幼儿做错事时,我们老师总会想办法对其进行说理教育,以个别谈话形式对幼儿进行劝导,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大多数老师较常用的。但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会有这样的苦恼:有些幼儿做错了事,你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给他讲了一大通道理,可实际效果并不大。从表面看,这些孩子似乎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认识,多数还诚恳地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但很多时候是这边刚“保证”完,很快又接着犯错误,结果在老师眼中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孩子”。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因一件偶然的教育事件,使我对陈鹤琴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个别教育的重要性也有进一步认识。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小(3)班有个小女孩做错事被洪老师轻声说了几句,没想到个性倔强的小姑娘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给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又哭又闹对洪老师大发脾气。面对小姑娘的无理取闹,洪老师不急不燥,始终和颜悦色。最后洪老师终于用事实、道理和真诚解开了小姑娘心中的疙瘩,使其心悦诚服认了错。

洪老师这种耐心细致、亲切平等、富有说服力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我触动颇大,促使我对自己以往的工作进行反省,结果发现,本人在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仍存在着简单的道德灌输和抽象的说教,从日常老师们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也是多数老师在个别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弱点。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幼儿之所以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有所认识,而又难以改掉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除了年龄特点和个性以外,只是出于对老师一种自然的畏惧感而承认错误,其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认同你的道德准则,不过是盲目服从而已;有些幼儿对老师这种“老生常谈”的教育方式已由习惯到麻木,他们的“认错”其实只是一种受批评时自然的“条件反射”;还有些幼儿将“认错”作为应付惩罚的“武器”,因为根据经验他们知道,通常情况下认了错事情就算完了,所以赶紧“认错”为上策,尽管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错,正所谓“口”服“心”不服。

让幼儿“口服”容易“心服”难,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跟以前的孩子相比,他们在智力、个性等方面都显得较强。所以我们如果不改掉自己的惰性,不彻底 摈弃个别教育中简单、陈旧、千篇一律的说教方式,“问题孩子”将会越来越多,那样,真正犯错的就是我们,而不是孩子。

针对本人在个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改变了往常的做法,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不再因贪图方便而一再重复那些“陈词滥调”,而是多给自己找“麻烦”,因人因事而异,随机应变,尽量采用灵活多变,能真正触动幼儿心灵的教育方法、手段,力求做到让幼儿对老师的批评、劝导口服心服,真正接受教育。以下是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个个别教育的案例:

我们班有个叫许沿宇的小朋友,平常总逗弄同伴,尤其喜欢在大伙专心做事的时候,突然来几声尖叫,以扰乱别人情绪为乐。每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都能很“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但就是改不掉这个扰乱集体活动的毛病。后来我针对他的特点想了一个办法:当许沿宇再次高声尖叫时我偷偷录下了他的声音。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我悄悄地拿出录音机按下放音键,几声尖利的叫声从喇叭里蹦了出来。许多小朋友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他们捂着耳朵说:“真难听!老师,快把录音机关掉!”这时我发现许沿宇也捂着耳朵,表现出厌恶的样子,嘴里还不停地嚷:“吵死人了!吵死人了!”这时我关掉录音机问孩子们:“刚才的声音好听吗?”孩子们都说不好听。我把许沿宇拉到身边问:“刚才的声音是不是听了很难受?”许沿宇使劲点了点头,我又问:“你知道这么难听的声音是谁的吗?”许沿宇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告诉许沿宇:“这是你的声音,是老师前几天帮你录下来的。”许沿宇听后低着头不说话,我又说:“这种声音你自己不爱听,大家也不喜欢,以后别再发出这么难听的声音,好吗?”许沿宇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从这以后,许沿宇果然改变了许多,有时他忍不住又想“故伎重演”,一发现苗头我马上通过眼神或动作及时给予暗示,这时候许沿宇就像和我有了某种默契,他会冲着我耸耸肩膀或伸出舌头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当然,那种连他自己都不爱听的声音再也没有发出来。

通过上述事例可见,在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幼儿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很多人懂得,随便惩罚幼儿、大声训斥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但大家可曾想到,教师对幼儿滔滔不绝说教的本身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强制灌输,同样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幼儿时刻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感受和接受程度,才真真正正体现教育的引导作用。其次,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活动中少“务虚”多“务实”。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教师在个别教育活动中不应因贪图方便而过多地采用口头说服的方法,而是应针对幼儿不同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幼儿多一点实际感受,多一些感性认识,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自我教育实践,逐步学会做个有心人,随时将生活中一些偶发的事件巧妙地转化为教育契机,及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既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更能发挥教育的最佳效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 一句古诗的启示作文 开学的计划作文400字 倾听作文600字初中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社会见闻作文500字 写六一的作文300字 我最崇拜的人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英语作文50字 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 关于亲情的中考满分作文 关于雪的作文450字 最好的风景作文600字 少年也有愁滋味作文 各地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老师三年级作文300字 一年级优秀作文100字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作文 成功的滋味作文600字 乡村的景色作文400字 哈尔滨高考语文作文 最幸福的一句话作文 留一点给自己作文600字 18年全国一卷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5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600字 关于梅花的作文300字 走过初一800字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怎么写 做灯笼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