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正在消逝的传统艺术文化作文

2023-06-09 04:50:08
相关推荐

正在消逝的传统艺术文化作文

导语: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沉淀了许多传统艺术文化,它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正在消逝的传统艺术文化——唐诗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名字的2300位唐朝诗人创作出近5万首唐诗,他们内容丰富、气象万千。边塞诗充满豪情壮志,用雄奇瑰丽的笔墨写出了西部的景象;田园诗谱写一首首婉转动听的田园曲;现实主义诗则写出了老百姓的快乐与劳苦;浪漫主义诗呢,当然是以浪漫、抒情为主。这诗人古有李白、杜甫,而今有谁呢?

当今时代发达,写诗的人少之又少,就算写也是以现代诗为主,他们早已忘记了中国古代文化唐诗的押韵与文采,他们只记得当今的手机与电脑。科技产品代替了一切。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人们都不写唐诗,而依然学唐诗呢?”我的看法是人们体会不到唐诗那种美好境界,所以对写唐诗就少了兴趣。先不说李白大诗人的千古名句,就是一首简单的《春晓》,也很少有人去认真感受。想象一下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情景:春天在你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小鸟正在树上欢乐地啼叫,晚上雨里夹杂风声传入你的耳朵,一朵朵花里夹杂着雨水落到了地上。这是多么美的场景,可惜没有人能体会当时诗人的心情。

现在的人因为时代发达,而忘记了这一重要文化;现在的人因为学习新的文化,而理解不了唐诗蕴含的道理;现在的人因为懒惰,而放弃学习并且给予他人唐诗文化。现在的人喜欢写蕴含哲理的文章,可他们不知道唐诗就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小文章,只不过没有人发现而已。

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唐诗文化的流逝,我们应该让全中国的学校都制定一个“年度写唐诗大赛”,让写唐诗也成为时尚潮流,当然,仅仅这样做还不够,我们还要办一个“唐诗在身边”的娱乐节目,这样才能使广大的群众更加了解与认识唐诗。让所有的告示牌都变成唐诗,让唐诗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让唐诗在中国闯出一片天地,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写唐诗!

唐诗是诗歌发展的巅峰,而李白、杜甫、白居易则是站在巅峰上的伟人,可我不希望站在巅峰上的永远都是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古代诗人,我希望有一天一个伟大的现代诗人打败了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站在这座唐诗的巅峰。赵翼不是也说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吗?我就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创造奇迹,成为赵翼口中的“才人”。

唐诗,博大精深,言简意赅,可谓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大的巅峰,我不希望人们丢掉这个巅峰,而是去挖掘它,寻找它的精华。

篇二:正在消逝的传统艺术文化——京剧

翻开浩瀚的历史画卷,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脱颖而出,无论是著名的诗人还是流行的名旦,都是人们所追捧的对象。诗人是即兴发挥的创造者,而梨园子弟们却是挥汗如雨的演绎者。那流传千年的国粹,那独特经典的文化,是我国珍贵的锦绣容羽,它叫京剧。

我喜爱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唐玄宗与杨贵妃凄美的爱情令我哀叹;我喜爱尚小云的《摩登伽女》,我佛大慈大悲,四大皆空的洒脱心境令人敬慕;我喜爱程砚秋的《红拂传》,张凌华女扮男装追李靖得英雄的故事令我沉迷;我喜爱荀慧生的《杜十娘》,貌美如花的杜十娘最后凄惨的下场令我悲痛。可是如今,四大名旦的精髓之作已经慢慢沉没。生旦净末丑的"形象也在人们心中渐渐淡化。

太多的青年讨厌“咿咿呀呀”的京剧,只爱听“Hip-Hop”的摇滚乐。太多的青年厌恶浓妆艳抹的京剧花旦,只喜欢舞台上略施淡妆的歌舞明星。太多的青年疯狂地追求欧美,逐于韩流,却不知是有意无意狠狠地践踏着京剧文化,着实令人心寒。

记得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遭到了大多数网友的“吐槽”,纷纷直呼无聊透顶乏味至极,冯导演也许是满心期待地编排了多个京剧节目,却换来网友们恶语相向,着实令人伤心。

也许,人们现在的前卫思想已经与历史的文化相隔了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这样下去,京剧也许会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深埋在这代人心中的坟墓下。哎!那首首悠扬婉转的曲目,那声声尖锐独特的唱腔,那件件别样复杂的乐器,那位位满怀激情的梨园子弟,就

这样消失了吗?不!京剧是戏剧的头目,是中华的明珠,是艺术的瑰宝,是文化界的奇葩!我们必须去保护它,必须去珍视它!

也许因为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开始追捧潮流,沉迷于电视剧、摇滚乐,致使京剧的魅力大打折扣。

也许是京剧演员奇怪的唱腔引起青少年的厌恶,大多数人为此都不想深入地去认识它、了解它。所以京剧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模糊、抽象。

也许是中国媒体对戏剧的宣传程度不够,所以人们对他一无所知。

无论是怎样的原因,都离不开人为,都源于人们对京剧的讨厌。它们终是无法走进人们的心里,终是不能成为人们侃侃而谈的话题。历史海岸漫溯的这道沟渠就要填平,但在它尚且存在之时,国家、社会、集体、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来保护这一块还在散发着光辉的璠玙——京剧。

篇三:正在消逝的传统艺术文化——皮影戏

微薄的身躯,刻画出厚实尊严;小小的屏幕,撑起大大一片天。

以光源为衬托,在隔亮布后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进行演出,这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被称为皮影戏。

小时候在老家,只要谁家娶了媳妇或葬了老人,都要表演皮影戏。记得第一次回老家就赶上了皮影戏的精彩演出。

夜幕降临,各家的孩子就早早搬出凳子在一个院坝上等候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期待的神情。表演皮影的人上场了,他慢慢地支起一面白色的大幕,接着整个人就藏在了幕布后边。“咣”几束灯光骤然间亮了起来,直接打在了白幕上边,映出演戏人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表演的人终于拿出了几个像是用纸片糊在棍上的彩色小画人在幕布后边舞动着。小人儿在幕布上灵活地或走着或跳着,栩栩如生。台下看戏的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对这出戏也赞不绝口。

我开始便看出了这戏的出处。在那喜鹊搭成的鹊桥上,两头各站着一位牵牛的男子和轻衣女子。男子缓缓地挪动着步子向女子走去,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怕是惊扰了这搭桥的喜鹊,在快要靠近女子时,男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快步朝女子跑去……女子笑靥如花,伸手牵住了男子的手,两人便依偎在一起抬头看着星空享受这短暂的美好……

表演人精湛的技艺和逼真的画片形象让看戏的人们都感同身受,为牛郎和织女的重逢感动落泪。那极薄的皮革配上精致的色彩搭配,整个人物形象仿佛从幕布里走了出来。不过皮影戏的制作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是一个复杂且奇妙的过程。

制作皮影首先要选稿,画稿就是按人物的不同身份和个性,设计出不同的形象。画完稿就采用牛皮或羊皮去毛、挂挺、去脂,然后钉在木板上拉紧晒干,把设计好的画稿便拷贝在这皮上,拷贝好的皮就可以上色了。上色是皮影制作十分体现功力的,根据不同的人物和服装搭配不同的色彩。

由于皮影人物的制作是肢解完成的,因此最后须将身体各部位用线缝接,并在背后装上翎管,套进竹签棒。通常,一个人物只须两根签棒,但动作复杂的形体则多达四、五根。画完后的皮影戏喷上一层清漆再套上签棒,这样完工后的皮影就可以演出了。

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但因为它的做工过于精致复杂,制作时间太长加上成品难以保存等局限性以至于它很难适应如今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以前的老北京常能见到表演皮影戏的艺人,可现在寻遍大街小巷也很难再找到皮影的踪迹了……

不过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内外戏迷;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度过了多少欢乐的时光……

朋友们,热爱皮影这一民族瑰宝,传承皮影这一传统文化,让皮影戏陪我们度过更多的漫长的快乐时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特别的礼物作文300字 老公打屁股作文 关于英雄的作文800 打丫鬟屁股作文 什么给我的启示作文 3年级作文我的老师 马陵山游记作文 关于成长作文的结尾 作文周记500字 关于吃的作文800字 初中生满分作文一本全 作文击鼓传花 英语作文 书评 三年级作文模板 作文我成功了600字 纪念129运动作文 时代变化作文 成功需要挫折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格式 三年级上册作文大全300字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500字 初秋作文800 二年级数学作文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作文 描写校园风景的作文400字 勇于创新作文 阅读使我成长作文 美食烤鸭作文 介绍牛顿的作文 五十六个民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