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金针度人的历史典故

2023-07-19 06:16:10
相关推荐

金针度人的历史典故

金针度人,古指采娘七夕祭织女,得金针而刺绣越发长进。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你知道这个词的来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针度人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

相传,织女是一个聪明漂亮、心灵手巧的仙女,她与牛郎私自相爱,结果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经过不断抗争,才争取到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和牛郎在银河的鹊桥上相会的权利。每到这天晚上,凡间的妇女便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样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聪慧的心,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此,“七夕”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唐朝有个叫郑采娘的女子,每年七夕都要向织女乞巧。这年七夕又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采娘设案焚香,独自进行祭拜仪式。不一会儿,她似乎听到空中有什么动静,不由瞪大眼睛,只见一列华丽的车辆,遮住了天空。在中间那辆最精致的车上,坐着一位仪态高雅的女人,穿着彩霞似的轻柔衣裳。她走下车来,面带微笑地说:“我就是织女,你要祈求什么福气呢?”

采娘见织女亲自询问自己的需求,非常高兴,连忙跪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希望有一双巧手。”于是,织女就拿出一根长一寸左右的金针,放到采娘手里,并叮嘱说:“你把金针别在裙子里。二天之内,自己一人呆在一间屋子内,不要说话。”采娘连连叩谢,等她抬头时,发现天边空荡荡的,车辆、仙女全都不见了。这一切真像是一场梦啊!采娘揉了揉眼,当她看到自己手上的金针时,才明白一切都是真的"。于是,她朝天空又拜了几拜。一连三天,采娘都非常谨慎地按织女的叮嘱去做了。三天后,采娘走出屋子,开始织布绣花,飞针走线,果然手巧无比。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听说这个神话传说后,大发感慨,写了首诗。诗云:“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说的是刺绣工艺的高超技巧与针法,定要秘而不传。但是,综观元好问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他一直在“金针度人”,启迪后学。元好问是金朝最有成就的文史学家。他学识渊博,着述丰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在金元文坛上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即使到了明清时期,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学者也寥寥无几,他的学生、师友及后人尊称他为“一代宗匠”。

金哀宗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立即向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个中原名士,请耶律楚材加以保护并任用。而元好问教育或指导文坛名人如郝经、王恽、王思廉、孟琪等人的事迹,尤其是他对剧作家白朴的教育与关爱一直传为文坛佳话。据说,白朴之所以能成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与元好问“金针度人”是分不开的。

【拓展延伸】

【出处】金·元好问《论诗》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示例】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近义词】诲人不倦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

唐白居易有《白氏金针诗格》三卷。见《宋史·艺文志八》。 金元好问《论诗》诗之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因谓把某种技艺的秘法、诀窍传授给别人。

【金针度人的历史典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国庆游记作文300字 欣赏作文结尾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作文 爸爸戒烟作文 勤劳的爸爸作文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400字 幸福的滋味作文5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高中作文素材名言 大爱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500字 班级建设作文 写溜溜球的作文 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在海边玩的作文 公交车让位作文 作文漫画老师500字 倒叙的作文500字 告知信英语作文 有关困难的作文 挫折 作文800 炒糖豆作文 考试结束后作文 高考万能作文英语 春节前奏曲作文 二三事作文600字 关于六年级的作文 感悟亲情的作文 篮球比赛作文500字 我变小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