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秋节的优美散文

2023-07-20 06:07:07
相关推荐

中秋节的优美散文2篇

导语:秋风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时。抬头赏明月,低头品月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秋节

四季轮流,时间滴溜溜的转,转着转着,不经意就转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潸然而至,似时钟滴答、滴答、滴答、送走了夏的繁忙炙热,迎来了秋的清新凉爽,也迎来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流传多少年,我不大清楚。只知道在远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惯,尊月为神,设香案,焚香祭拜。

相传,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女子长得很丑,但他从小就养成习惯祭拜月神,无形之中也兼修了良好品德。因此,被选入了宫中,可惜没有被宠幸,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祭拜月神。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夜,皇帝雅兴所至,来观赏月亮,偶然见到了她,陡觉她美艳出众,动了宠爱之心,三千众爱聚一身,把她立为皇后。或许,就是传说中秋节的由来。

不过在我们家乡听老人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自然就有些奸诈邪恶小人蒙混过关的混进来,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小人拜后羿为师,就是这个小人害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上山打猎,偶然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射太阳有功,救人们于火海之中,就赐他一粒仙丹,吃下可以成仙。后羿接过仙丹,刚放到嘴里,突然想起心爱的娇妻——嫦娥,赶忙把仙丹吐出来。回到了家里,后羿就把仙丹的事告诉了嫦娥,跟嫦娥一起商量,最终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仙丹只一粒,两人只一人能成仙,万般无奈,后羿和嫦娥就把仙丹藏起来。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上山打猎,蓬蒙装着有病,推说不去。等后羿他们走了,蓬蒙就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实在没有办法,索性就把仙丹吞下。自然,就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实在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猎回来,听说嫦娥被蓬蒙逼着吞下了仙丹,已飞上了天空。万般愤怒,欲杀小人蓬蒙,可他早就逃了。后羿悲愤欲绝,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由于太想妻子了,后羿在晚上,遥望月亮哭泣,哭着哭着,就跟着月亮跑,跑着跑着,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来晃去,似乎也在对他哭泣。但毕竟天地两隔,又如何能见面?后羿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在月圆时,设香案,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瓜果,他也独自斟酒,边饮边对月长叹,诉说离别之苦。后来,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仿效。据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广寒宫遥望大家,人们也能看到嫦娥。好像就有了八月十五夜,人们观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了。

其实,赏月在唐朝就盛行了,有诗为证: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常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花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向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这些都是唐人在赏月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句,书写了月亮之美、之白,美如素,白如练。

至于八月十五夜吃月饼,最早是在南宋,虽然那时品类不是很多,不像今天品类之盛,繁不胜举,至少在那时已有月饼。在民间,大家以月饼相赠,有一种懵懂的寓意,就是,取月饼为团圆之义。其实,吃月饼真正的盛行,还是在明初。当时朱元璋起兵反元,元朝官兵又查得很严,朱元璋要联络各路起义将领,消息又送不出去。十万火急关头,多亏军事刘伯温,他想了一条妙计,把消息藏在月饼里面,议定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由于消息准确无误的送出去,起义相当的顺利,不久,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起义成功。后来,朱元璋就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赐一些月饼、糕点给大臣和百姓。这样,吃月饼在明朝就盛行了,从皇宫贵戚,官宦士大夫,富贾乡绅,平明百姓大家都纷纷在八月十五夜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里的"“中秋”一词,最早出于《周礼》,我国古代历法,一年分为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三个月分别命为孟、仲、季。因此,在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又因农历的八月十五为中旬,故称为“中秋”了。据史记记载,古代帝皇祭月节为农历八月十五,又恰巧在三秋之半,故名叫中秋节。可能,中秋节也是缘袭着古代帝皇祭月节而来吧。

如今,中秋节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节日,不单是为了远古流传下来节日,把她继承,把她传承,还是的的确确不能缺少的节日。一年,除了过年,端午,就仅剩下中秋节了。端午是为了纪念士大夫屈原,而中秋节实属为节日,仅次于过年。因为中秋节也有团圆之意,并以吃月饼取团圆之义,跟北方人过年必须吃饺子象征着团团圆圆是一样的寓意。而吃月饼、赏月更富有情趣、诗意、温馨,虽说她次于过年,实则胜过过年。你想一家老少,在自家的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搁上几把椅子,大家围着桌子坐着,吃着月饼,饮着酒,聊着天,叙着家常,好不温馨,观赏着圆圆的月亮,眼见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望那遥远的天穹悬挂着圆月,银白色的光芒照耀在庭院里,散射着皎洁雪白的光芒,如同父辈眼里慈祥爱意的光芒,照耀着家家户户。今夜,大家与月共欢,把盏同饮,同庆此刻;今夜,大家与月共舞,拥抱离别之苦,同聚团圆之夜;今夜,大家与月共眠,沐浴亲情,同赏天伦之乐。这不正是天涯一家亲,共赏天伦之乐吗?

而今,中秋节已被定为法定节日,远在天边的游子,远在天边的亲人,都可以借现代文明交通之便利,穿越在高速运转磁悬浮列车之时空。只要你愿意,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轻松欢快的回到家里,与亲人共度节日,欢庆喜悦,浸沁温馨,共度月圆之夜,赏月与吃月饼之幸福;尽赏月圆月满,饼圆人圆,花好。不像苏东波在中秋之夜忆舍弟子由之痛苦,因而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个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佳节,在月圆之夜,苏东波却不能跟他的兄弟在一起,只能孤独自斟自饮,难免不悲痛伤怀,浮想联翩,追忆过往,因而写下了传世流芳的佳作,那像现在,是信息高速发达运转的时代,有程控电话,手机,互联网,想家人了,随便挂一个电话,就能听到亲人的声音,如果还是觉得不那么亲切,就可以打开互联网,开通视屏,面对面的聊,近在屏前,实则远在天边。那里会像苏东波数年不见兄弟面,只有书信稀疏来往,略知兄弟是否安好。

愿今年的中秋节,愿所有的人,花好,月圆,人更圆;共度今宵,不眠今夜,同庆中秋,赏月团圆,年年今日……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每当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三五成群,悄悄地溜进邻家院子,偷偷地掰一小块月饼,或拿一串葡萄或揣一个苹果梨什么的,嘻笑着又去别家偷窥、伺机行动。这不是小偷行为,这是风俗习惯,大人们谁也不会认真、也不会责怪,有的甚至知道孩子们来了,故意躲避进屋子,给孩子们创造机会。

想起那种过节的无限乐趣,却是真的很怀念那种穷苦而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那种温馨浓郁的节日气氛,怀念那揉搓在节日里的亲情和欢乐……也许,怀念少小生活是因为人已老去的表现吧!

如今,日子真的很好很好了,月饼真的很多很好很丰富了,可是,节日的气氛却越来越淡漠了。吃月饼更是节日里靠边站的点缀,而家乡那种蒸月饼过中秋的浓郁氛围恐怕早已一去不返了,家乡的大锅月饼早已被城里形形色色的科技小月饼包围了。挤进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眼睛,已不太容易看到澄澈如水的月光了,怎不令人倍情思?

【中秋节的优美散文2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作文材料 凤仙花的作文 说明文动物作文500字 托福满分作文 草的作文300字 科技制作作文 写雨的作文题目 妹妹出生了作文 关于文化传承的作文素材 团结的力量作文600字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作文 童年故事作文400字 劳动节的作文300字 联想和想象的作文 关于心理的作文 难忘的体育节作文 我的小螃蟹作文 美好的相遇作文600字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记一次拔河比赛作文 三年级作文包饺子 假如我是蒲公英作文 哈密瓜作文 预测作文800字 追求与放弃600字作文 关于气节的作文 关于二维码的作文 我眼中的北京作文 学生作文评语 我的同桌作文200字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