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茶的寓言小故事

2023-09-25 04:41:05
相关推荐

关于茶的寓言小故事

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的寓言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茶的寓言小故事1

绕过几条绵延的山路,爬过几座缓缓的山坡,穿过几个秀丽的山村,便到了浙江开化的钱江源。都说钱江源山清水秀,果然不假。抬头,碧水蓝天,环顾,茶园青青,四周高山耸立,山中多生翠柏苍松,泠泠泉水声,嘤嘤鸟鸣声,皆倾耳可闻。 看着钱江源头莲花尖清澈的泉水,漫步在山间幽静的小路上,不觉来到一处小山坳。不远处隐隐地现出三两幢低矮的房屋。正诧异间,向导微笑着示意我们继续前进,一面指着那三两幢房屋,一面说道:“法师的隐居处,那儿就是了。”听说法师乐善好施,今日竟能在此有幸一见,不觉加快了脚步。

跨过一条浅浅的小涧,走过一座古老的独木桥,便来到了法师的住处。眼前是先前所见的低矮、朴实的小房屋,其中一幢已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旧了。法师今日正好在家,我们去时,正坐在屋内打禅,修身养性。见有来客,欣然起坐,邀我们进屋休息。待我们进屋坐定后,自己却起身往里屋去了,说是眼下正是出“明前茶”的时候,到里屋拿茶叶去了。 我趁机环顾屋内。他的屋子摆设极其简陋,除了一张床,一些生活的必备品,外加几本经书、法衣外,再无多余之物。向导说法师一生为家乡做出贡献无数,自己却甘于清贫、隐居在此,实属不易。

正在闲聊,法师已带了茶叶并茶具进屋,笑道:“我长年隐居在此,屋舍简陋,还请你们不要见怪。”说着,将茶具、茶叶放在了桌上,“此茶是我前些天在后山头茶山摘得的,我平日无事时常在茶山料理茶树。钱江源山高林茂,云雾缭绕,山之灵、秀、气聚集于此。加之山中沃土,气候湿润,最适合种茶了。此茶可是吸收钱江源头天地之精华,饱尝人间之甘露啊!”

“可是开化龙顶茶?”我忙追问道。

法师点点头:“此茶正是绿色佳茗,钱江源头一绝——龙顶茶。你们看,”他旋即拿起一撮茶叶,轻轻托在掌心,“此茶外形扁平光滑,集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为一身。从古至今便享有盛名,‘龙顶’一词更是朱元璋御赐,就连当代茶界学家也对龙顶茶赞赏有加,称其形美质优,更具有‘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

法师接着取出茶具,在桌上一一摆放完毕,道:“当今市场上的龙顶茶多是经过传统工艺精致加工过的,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原料,经过采摘、翻炒、包装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后,才造就了其银绿披毫、香远益清、味醇鲜爽的独特风格,方才得以在市场上大放异彩,名扬四海。我这茶,没有经过特别繁琐的加工,品相自然是比不上它们,可是色香味醇却丝毫不逊色。这样的茶,你们恐怕还是第一次品吧?”

说着,法师取出茶具,并水壶、茶匙等,当场演示泡茶。用法师的话来说,茶,乃养生之精,尤其是这龙顶茶,可以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恼。长期饮用更是有力悦志、增益思考。故泡茶也是十分有讲究的。

泡茶之水须得用钱江源头之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否则,便是再高超的茶艺,也总觉得欠缺了几分滋味。泡茶宜用紫砂壶,待茶叶充分泡开后,凑近壶口,轻轻扇些清香之味,细细品味,不放过其中的每一丝清新,每一点滋味。

要想泡一壶好茶,茶水自然是很有讲究的。茶水要煮开,依照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否则,将会致使茶叶浮水、茶香不出,就显不出龙顶茶的清新之味了。最后一步即为品茶。品茶时,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品其味。茶须得细品慢啜,充分体会齿颊留香,方能回味无穷,达到甘泽润喉、心旷神怡之效。

法师一口气讲完了泡茶之要领,一壶龙顶茶也泡好了。顿时,一股茶香飘满屋,这是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呷一口龙顶,顿觉满口清香。我不禁有些诧异,原来小小一“茶”也有如此讲究。法师笑着解释道:“茶,乃是圣洁之物,无论是泡茶人还是品茶人都须得有一颗圣洁之心。唯有心平气和,心静如水,方才能泡出好茶,品出茶中滋味。我这儿还有一些龙顶茶,送给你们,回家慢慢品味吧!”我们谢过法师的一番讲解,谢过法师的好茶,拜别法师,继续前行。手捧法师所赐“龙顶”,心中暗喜:此番问茶,真是不虚此行啊!

回到家后,拿出法师给的龙顶茶。照着法师所授方法一个人在家独自冲泡,望着上下翻飞的茶叶,闻着扑鼻之清香,醇美甘泽的滋味让人回味无穷。在一片龙顶飘香之际,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法师的话:“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关于茶的寓言小故事2

许多人都喝过茶,但每个人对茶味的`体会是不同的。

比如花茶。有人说,花茶主要是花味。有人说,花茶有茉莉花的香味。有人说,茶水有一股苦味。还有一种最聪明的说法,花茶就是花茶的味。

关于茶是什么味,还可以有许多种说法。首先,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有人说是清香味。那么,品第一口时又是什么味?以后又有什么味?喝第一杯茶是什么味?第二杯、第三杯又是什么味?南方人喝是什么味?北方人喝是什么味?高兴时喝什么味?忧郁时喝什么味?小孩喝什么味?老人喝什么味?用雪水泡什么味?用雨水泡什么味?休闲时喝什么味?干渴时喝什么味……仅对茶的味道就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可以有上千种回答。可是,对于一个从未喝过茶的人,即使有上万种回答,有再具体的说明,他的体验还是抽象的,他还是不知道茶的味道。

这就是说,对于你原本不知道的事物,你是无法领会的。对大境界的体验,真正的动因来自对痛苦的感受,来自由此而生的超脱世俗的力量。

所谓禅,所谓悟性,通常用语言是很难讲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讲禅的道理呢?

就好像喝茶,一个人在许多年前喝过茶,由于生活的琐碎和操劳,由于许许多多的烦恼,日月的尘土将他对茶水的记忆冲淡了。他已经忘记茶的味道了,然而,你知道他喝过茶。你开始讲茶的滋味,茶的颜色,茶的不同喝法,你说茶像音乐,像清泉,像一幅画,像一首诗,你告诉他喝茶时口腔会有什么感觉,食道会有什么感觉,肠胃会有什么感觉,你讲了许多许多。你讲着,他听着,突然,你的某一句话触动了他,他心中倏然一动,“哎呀,我想起来了。”这时,一切关于茶的描述都不需要了,在那个契机相合的一瞬间,他体验回味到了茶的味道。一切有关茶的艺术的和理论的描述、概括,都不能取代他本人对茶的品味。

空灵之灵,慧根之慧,就是“佛性”,是每个人原本具有的,只是在人生中被很多很多的束缚、很多很多的执着、很多很多的迷雾遮住了,迷失了本性。就像一盏灯,时间长了,蒙上了灰尘;蒙得多了,就黑暗了。我们要做的只是把脏东西擦掉,灯就亮了。所谓“明心见性”,因为灯原本是亮的。

讲禅就像喝茶,每个人都喝过茶。当我用千言万语使你回忆起你曾喝过的茶的味道时,一切有关茶的说教只是文字相。讲禅时,千言万语中只要有一句与你的灵性契机相合,那么,一切有关禅的说教是可以不听的。

关键是找到自己的本来之“本”,空灵之“灵”。

【拓展延伸】

关于茶的故事

猴茶

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

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

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

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大红袍

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的老方丈救起。

老方丈见秀才面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小锡罐中取出一小撮茶叶,用水熬煮后,让秀才喝下汤汁。秀才感觉有一股桂花的清香钻心透肺,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舒爽了起来。

不几日,秀才全愈,拜别老方丈说:“多谢老方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修整庙宇,重塑金身!”拜别后,就赴京赶考去了。不久,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并被皇上招为附马。他虽春风得意,仍未忘报恩之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状元离开京城,回到武夷山天心庙还愿。在天心庙状元见到了方丈,谈及当年治病之事,问是何仙药,方丈说那不是仙药,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听了,认为这是救命的神茶,意欲带些回京。

此时正值茶叶摘采季节,老方丈就带领庙内的大小和尚同状元一起来到九龙窠,采来茶叶,由最好的茶师加工,并用特制的小锡罐盛装,让状元带回京城。状元回到京城,恰逢皇后生病,百医无效,上下慌乱。状元问明病情,乃肚痛腹涨、食无味、寝不安,于是向皇上陈述从前的经历,并取出那罐茶叶呈上。皇上马上命人将茶叶熬煮,让皇后服下茶汤。皇后饮茶之后顿觉荡气回肠,精神渐爽,身体不仅逐渐复原,而且日渐美丽健康。

皇上大喜,赐大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九龙窠披在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专人看管茶树,每年采下茶叶,悉数进贡朝廷,不得私匿。从此,人们称这颗茶树为“大红袍”,它的叶子成为贡品。

正山小种

相传,明末初期,时局动乱不安,一支清军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关,当日天色已晚,于是就驻扎在一个茶厂里。

茶厂当时正加工绿茶,由于军队的到来,迫使生产人员撤离工厂,军队撤离之后,工人回来,发现茶叶因无法及时制作,全部发酵变红,发出意外香气。弃之可惜,工人们马上砍伐当地的松木生火炒制、烘干,包装试销。由于茶叶的吸附性强,使泡出的茶汤具有松烟香、汤色红艳明亮,更受外商的喜欢,于是就成就了正山小种。

“正山”即是正宗,高山之意,仅限桐木关境内,“小种”是茶树品种为小叶种,此境外产的小种红茶均为“外山小种”或“烟小种”。

碧螺春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铁观音

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

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

普洱茶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关于茶的寓言小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心态作文600字 争做美德好少年作文 那一刻我真幸福作文500字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敬佩作文 最美的花作文 小学作文打雪仗 康定游记作文 点津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临清的名胜古迹作文 武术操比赛作文 爱心节作文500字 观察仙人球的作文 表现人间真情的作文 以感谢为题的作文500字 我能行的作文400字 盘龙大观园作文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天津之旅作文 美丽的贾汪作文 描写丹桂的作文 宽容的作文600字 描写手法的作文 中学优秀作文大全 属予作文 与妈妈为友作文 写动物和植物的作文 神奇的笔作文200字 楼道里的烛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