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医药连载系列:探秘中华饮药方剂(三)

2024-02-07 09:03:04
相关推荐

《医药连载》中的《中华饮药方剂(三)》是一部探讨古代中医药方剂的连载文章。这篇连载将介绍古代中医药中使用的传统药方和药材,以及它们的配伍、制备和应用。文章内容涉及多种饮药方剂,包括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功效的方剂。通过探讨这些古代方剂的应用和配伍原理,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精髓和传统文化。同时,这些方剂的使用经验也为当代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本篇连载将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古代中医药方剂的精彩画卷,带领大家走进中医药世界的深邃之处。

名称:缩砂圆

拼音:Sù Shā Yuán

处方:缩砂仁一两,高良姜、天南星(汤洗七次、焙乾),各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散滞,消饮进食。治胸膈噎闷,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阙此。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至七十圆,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注意:夏月不可阙此。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丁香五套圆

拼音:Dīnɡ Xiānɡ Wǔ Tào Yuán

处方: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二两,研碎,调入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乾),半夏(切、破),各二两;乾姜(炮)、白术、良姜、茯苓各,一两;丁香(不见火)、木香、青皮、陈皮(去白),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神僸一两,大麦蘖二两,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胃气虚弱,三焦痞涩,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膈之间,令人头目昏眩,胸膈胀满,咳嗽气急,呕吐腹疼。伏于中,亦令臂疼不举,腰腿沉重。久而不散,流入于脾,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虚满而不食也,此药主之。常服温脾胃,去宿冷,消留滞,化饮食,辟雾露风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时之气。但是酒癖停饮,痰水不消,屡服汤药不能作效者,服之如神。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至七十圆,温熟水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新法半夏汤

拼音:Xīn Fǎ Bàn Xià Tānɡ

处方:缩砂仁、神僸(炒)、草果仁、橘红(净洗、去白),各五两;白豆蔻仁、丁香,各半两;甘草(生炙)二两,大半夏四两(汤浸洗七次,每个切作二片,用白矾末一两,沸汤浸一昼夜,漉出,别用汤洗去矾,俟乾,一片切作两片,再用生姜自然汁于银盂中浸一昼夜,却于汤中炖,令姜汁乾尽,以慢火焙燥,为细末,再用生姜自然汁搜成饼子,日乾或焙乾,炙黄勿令色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温中化痰圆

拼音:Wēn Zhōnɡ Huà Tán Yuán

处方:青皮(去白)、良姜(去芦、炒)、乾姜(炒)、陈皮(去白),各五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打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运,好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心。或饮酒过多,或引饮无度,或过伤生冷,痰涎并多,呕哕恶心,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五十粒,汤饮任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养肺圆

拼音:Rén Shēn Yǎnɡ Fèi Yuán

处方:黄蓍(去芦,蜜涂,炙)、人参,各一两八钱;白茯苓(去皮)、瓜蒌根,各六两;杏仁(去皮、尖、麸炒)二两四钱,皂角子(炒)三百个,半夏(洗为末、姜汁作僸)四两(炒)。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俱伤,气奔于上,客热薰肺,咳嗽气急,胸中烦悸,涕唾稠粘,或有鲜血,上气喘急,不得安卧,肢体倦痛,咽乾口燥,饮食减少,渐至瘦弱喘乏,或坠堕恐惧,渡水跌卧;或因叫怒,醉饱房劳,致伤肺胃,吐血呕血,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食后,细嚼,用紫苏汤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温肺汤

拼音:Wēn Fèi Tānɡ

处方:白芍药六两,五味子(去梗、炒)、乾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陈皮(去白)、杏仁、甘草(炒),各三两;细辛(去芦、洗)二两。

制法:上件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虚,久客寒饮,发则喘咳,不能坐卧,呕吐痰沫,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以绢洌汁,食后服,两服滓再煎一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一方去白芍药、细辛二味,可加减用。

名称:二陈汤

拼音:èr Chén Tānɡ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制法: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藿香散

拼音:Huò Xiānɡ Sàn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恶心,及治山岚瘴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丁香半夏圆

拼音:Dīnɡ Xiānɡ Bàn Xià Yuán

处方:肉豆蔻仁、木香、丁香、人参、陈皮(去白),各一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阿胶圆

拼音:ē Jiāo Yuán

处方:麦门冬(去心)、丹参、贝母(炒)、防风(去芦、叉、头)、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百部根,各半两;乾山药、阿胶(炒)、茯苓(去皮)、熟乾地黄、五味子,各一两;远志(去心)、人参,各一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二十四圆。

功能主治:治肺虚客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咽乾口燥,渴欲饮泠,多吐涎沫,或有鲜血,肌瘦发热,减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劳,肺胃致伤,吐血呕血,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和滓温服,少少频呷,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备急五嗽圆

拼音:Bèi Jí Wǔ Sòu Yuán

处方:肉桂(去粗皮)、乾姜(炮)、皂荚(去皮、子、炙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躁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由肺受风寒,气不宣通所致。无问久新轻重,以至食饮不下,语声不出,坐卧不安,昼夜不止,面目浮肿,胸胁引痛,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圆,温酒下,米饮亦得,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胡椒理中圆

拼音:Hú Jiāo Lǐ Zhōnɡ Yuán

处方:款冬花(去梗)、胡椒、甘草(炙)、荜拨、良姜、细辛(去苗)、陈皮(去白)、乾姜,各四两;白术五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寒,气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气虚痞,胸膈噎闷,腹胁满痛,迫塞短气,不能饮食,呕吐痰水不止。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汤下,温酒、米饮亦得,不拘时候,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桔梗汤

拼音:Jú Gěnɡ Tānɡ

处方:桔梗(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十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化痰玉壶圆

拼音:Huà Tán Yù Hú Yuán

处方:天南星(生)、半夏(生),各一两;天麻半两,头白面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盛,呕吐涎沫。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用水一大盏,先煎令沸,下药煮五、七沸,候药浮即熟,漉出放温,别用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消饮圆

拼音:Xiāo Yǐn Yuán

处方:枳实(麸炒)半两,茯苓(去皮)、乾姜(炮),各三两;白术八两。

制法:上同为细末,炼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疗酒癖停饮,痰水不消,满逆呕吐,目暗耳聋,胁下急痛,腹中水声。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温米饮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倍术圆

拼音:Bèi Shù Yuán

处方:乾姜(炮)、肉桂(去粗皮),各半斤;白术一斤。

制法:上三味捣筛,蜜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五饮酒癖;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两胁下;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肠间,动摇有声。皆因饮酒冒寒,或饮水过多所致。此药并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温米饮下,加至三十圆,食前服,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香槟榔圆

拼音:Mù Xiānɡ Bīnɡ Lɑnɡ Yuán

处方:郁李仁(去皮)、皂角(去皮、酥炙)、半夏僸,各二两;槟榔、枳壳(麸炒)、木香(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青皮(去白),各一两。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皂角四两,用浆水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许,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疏导三焦,宽利胸膈,破痰逐饮,快气消食,通润大肠。

用途用量:每服五十圆,食后温生姜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十八味丁沉透膈汤

拼音:Shí Bá Wèi Dīnɡ Chén Tòu Gé Tānɡ

处方:白术二两,香附(炒)、人参、缩砂仁,各一两;丁香(炙)、麦蘖、肉豆蔻(煨)、白豆蔻、木香、青皮,各半两;甘草(炙)一两半,半夏(汤泡七次)二钱半,藿香、厚朴(姜炒),各七钱半;神僸(炒)、草果,各二钱半;沉香、陈皮,各七钱半。(一本丁杳、白豆蔻。有白芷、槟榔各半两)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气,胁肋胀满,心腹广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减少,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噫气吞酸,口苦失味,并皆主之。

用途用量:每四钱,水二大盏,姜三片,枣一个,煎八分,去滓,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木香散

拼音:Rén Shēn Mù Xiānɡ Sàn

处方:木香(不见火)、青皮(不去白),各三斤;姜黄、麦蘖(去土、炒),各五斤;甘草(炒)十一斤,蓬莪(刷洗)四斤,盐(炒)十一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顺气宽中。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香流气饮

拼音:Mù Xiānɡ Liú Qì Yǐn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二两,陈皮(去白)二斤,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青皮(去白)、甘草、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去枝、梗),各一斤;人参、赤茯苓(去黑皮)、乾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各四两;草果仁、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煨、切)、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六两;木通(去节)八两。

制法:上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荣卫,通流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治诸气痞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乾,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又治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

用途用量:每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热服。如伤寒头痛,才觉得疾,入连根葱白三寸煎,升降阴阳,汗出立愈。脏腑自利,入粳米煎。妇人血气症瘕,入艾,醋煎,并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枣肉平胃散

拼音:Zǎo Ròu Pínɡ Wèi Sǎn

处方:陈橘皮(去皮)、厚朴(去粗皮,姜制,炒香),各三斤二两;甘草(炒)、生姜、红枣,各二斤;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炒)五斤。

制法:上件碎,拌匀,以水浸过面上半寸许,煮令水乾,取出焙燥,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

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之。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盐汤点,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煮散

拼音:Rén Shēn Zhǔ Sàn

处方:人参四两,青皮(去白)十二两,甘草(炙)十两,乾姜(炮)六两、三棱(煨、捣碎)十二两,芍药一斤,丁皮六两,茯苓(去皮)、苍术(去皮),各半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心腹胀痛,不思饮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或因饮冷过度,内伤脾气,呕吐痰逆,寒热往来,或时汗出。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胁肋虚满。兼疗伤寒阴盛,四肢逆冷。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三个,同煎至七分,食前,空心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人参丁香散

拼音:Rén Shēn Dīnɡ Xiānɡ Sàn

处方:白芍药半斤,当归(去芦)、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参,各二两;乾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术、甘草(炒)、山药,各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呕吐不已,粥饮汤药不下。凡呕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调,脾胃虚弱,冷热失和,邪正相干,清浊不分,阴阳错乱,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胸膈痞满,呕逆恶心,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饮食,渐至羸瘦。及疗女人妊娠阻病,心中烦愦,头目眩重,憎闻食气,呕吐烦闷,颠倒不安,四肢困弱,不自胜持,多卧少起。又治久病羸弱,脾胃虚极,中满呕逆,全不入食,并宜服之。常服和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温服。小儿二岁可服半钱,水五分盏,生姜一片,同煎四分已下温服,更宜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参苓壮脾圆

拼音:Shēn Línɡ Zhuànɡ Pí Yuán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不见火)、缩砂(去皮)、乾姜、胡椒、麦蘖(微炒)、神僸、山药、白扁豆(炒),各等分。

制法: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反胃吐食,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及中焦痞,不任攻击,脏腑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饮食,及久病泄痢,肠胃虚滑,并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盐煎散

拼音:Yán Jiān Sàn

处方:良姜(炒)、苍术(去皮),各十二两;缩砂(去皮)、茴香(炒),各五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丁皮,各二两;橘红十两,甘草(炒)六两,青皮(去白)四两,山药半斤。

制法:上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煎至八分,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四君子汤

拼音:Sì Jūn Zǐ Tānɡ

处方:人参(去芦)、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五皮散

拼音:Wǔ Pí Sàn

处方: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

注意: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蟠葱散

拼音:Pán Cōnɡ Sàn

处方:延胡索三两,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甘草,各半斤;茯苓(白者、去皮)、蓬莪茂、三棱(煨)、青皮(去白),各六两;丁皮、缩砂(去皮)、槟榔、各四两;肉桂(去粗皮)、乾姜(炮),各二两。

制法: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攻筑心腹,连胁肋刺痛,胸膈痞闷,背膊连项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时或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气刺,小肠及外肾肿痛;

及治妇人血气攻刺,症瘕块硬,带下赤白,或发寒热,胎前产后恶血不止,脐腹疼痛。应一切虚冷,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千金大养脾圆

拼音:Qiān Jīn Dà Yǎnɡ Pí Yuán

处方:枳壳、神僸、陈皮(去白)、麦蘖(炒)、茴香、白姜(炮)、缩砂(去皮)、肉豆蔻、三棱(炮)、茯苓(去皮)、良姜、薏苡仁、益智(去壳)、胡椒、木香、白扁豆(炒)、丁香、白术、红豆、藿香(去梗)、山药、苦梗(炒)、人参、甘草(炙)、蓬莪茂(炮),上各等分。

制法:为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多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泻,肠胃虚滑;或大病气不复常,饮食无味,形容憔悴,酒后多痰,并宜服之。常服养益脾胃,大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细嚼,白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降气汤

拼音: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紫苏叶(去梗)四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当归(去芦)、前胡(去芦、洗)、甘草,各三两;陈皮(去白)三两半。

制法:上为俰咀。

功能主治:治中不快,心腹胀满,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噎塞,喘促短气,乾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胁下支结,常觉妨闷。专治脚气上冲,心腹坚满,肢体浮肿,有妨饮食。常服消痰饮,散滞气,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至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香分气圆

拼音:Mù Xiānɡ Fēn Qì Yuán

处方:木香、丁香皮、香附子(炒、去毛)、蓬莪茂(煨)、缩砂仁、甘草,各四两;藿香叶、川姜黄、檀香、甘松(洗),各一两。

制法:上十味晒乾,不见火,捣,罗为细末,稀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逆,心胸满闷,腹胁虚胀,饮食不消,乾呕吐逆,胸膈痞满,上气咳嗽冷痰,气不升降,并宜服之。脾胃虚弱人最宜服。常服宽中顺气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生姜橘皮汤吞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分心气饮

拼音:Fēn Xīn Qì Yǐn

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乾,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三棱散

拼音:Sān Lénɡ Sàn

处方:蓬莪术(煨)、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二两;白茯苓(焙)四两,甘草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脾疼,及食积气块,攻刺腹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又治年高气弱,三焦痞塞,常觉妨闷,并宜服之。常服宽胸利膈,消酒食,和胃。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水一大盏,枣一枚擘破,盐少许,同煎至半盏,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肉豆蔻圆

拼音:Ròu Dòu Kòu Yuán

处方:诃黎勒皮、龙骨、木香,各三分;丁香三两,肉豆蔻仁、缩砂仁,各一两;赤石脂、白矾灰,各半两(枯)。

制法:上件药捣,罗为末,粟米饮和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冶气泻,疗脾胃气虚弱,饮食减少。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米饮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异香散

拼音:Yì Xiānɡ Sàn

处方:石莲肉(去皮)一两,蓬莪术(煨)、京三棱(炮)、益智仁(炮)、甘草,各六两。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三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制法: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和,腹胁膨胀,痞闷噎塞,喘满不快,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气痞,腹中刺痛。此药能破症瘕结聚,大消宿冷沉积,常服调五脏三焦,和胃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盐一捻,煎至七分,通口服,不计时候。盐汤点或盐、酒调,皆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集香圆

拼音:Jí Xiānɡ Yuán

处方:白豆蔻仁、缩砂仁、木香(不见火)、姜黄,各四两。丁香(不见火)六两,香附子(炒、去毛)四两八钱,麝香(研)八钱,甘草十六两(内二两入药,十四两捣汁煎膏)。

制法:上件除研药,碾为细末,入麝香拌匀,用甘草膏搜和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疾,胸膈痛闷,胁肋胀满,心腹疼痛,噫气吞酸,呕逆恶心,不思饮食,或因酒过伤,脾胃不和,并皆治之。常服宽中顺气,消宿酒,进饮食,磨积滞,去症块。

用途用量:每服一、二圆,细嚼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守中金圆

拼音:Shǒu Zhōnɡ Jīn Yuán

处方:乾姜(炮)、甘草、苍术(米泔浸)、桔梗(去芦),各等分。

制法:上件为细末。炼蜜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理中焦不和,脾胃积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或饮酒过多,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咳嗽无时,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醋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卧,不思饮食。又治伤寒时气,里寒外热,霍乱吐利,心腹绞疼,手足不和,身热不渴,肠鸣自利,米谷不化。又治脾胃留湿,体重节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常服温脾暖胃,消痰逐饮,顺三焦,进美饮食,辟风、寒、湿、冷。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食前,沸汤嚼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蓬煎圆

拼音:Pénɡ Jiān Yuán

处方:猪胰一具,京三棱、蓬莪术(二味、醋煮令透、切、焙、为末各四两以上二味,同猪胰入)。川楝子(去核)、山药、槟榔、枳壳(去瓤、麸炒)、茴香(炒)、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制法:上件碾细末,入猪胰,同醋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有伤滞,中气痞,心腹膨胀,胁下坚硬,胸中痞塞,噎气不通,呕吐痰水,不思饮食,或心腹引痛,气刺气急;

及疗食症酒癖,血瘕气块,时发疼痛,呕哕酸水,面黄肌瘦,精神困倦,四肢少力。又治女人血气不调,并皆治之。常服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

用途用量:每服十圆至十五圆,生姜汤下,妇人淡醋汤下,不计时候,更量虚实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快气汤

拼音:Kuài Qì Tānɡ

处方:缩砂仁八两,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甘草四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常服快气美食,温养脾胃。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或为粗末,入生姜同煎,名小降气汤。

名称:和气散

拼音:Hé Qì Sàn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陈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芦)、青皮(去白)、甘草、茴香(炒)、苍术(米泔浸),各一两。桔梗(去芦)三两。

制法:上件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胀满,呕吐酸水,脾疼泄泻,脏腑不调,饮食减少。应男子、女人一切气疾,并宜服之。常服温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或盐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顺气术香散

拼音:Shùn Qì Shù Xiānɡ Sàn

处方:丁香皮(不见火)、缩砂仁、良姜(去芦、炒)、肉桂(去粗皮)、乾姜(炮)、甘草、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苍术(米泔浸)、桔梗(去芦)、茴香(炒),各三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及酒食所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大便不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兼疗妇人血气刺痛,及一切冷气,并皆治之。常服宽中顺气,和胃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煎至八分,稍热服,不拘时。或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姜合圆

拼音:Jiānɡ Hé Yuán

处方:丁香(不见火)、木香(不见火)、人参,各一两。白术(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二两半,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肉豆蔻(炮),各二两。乾姜(炮)三两。

制法:为细末,入姜汁、面打糊为圆,每一两作二十圆。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气血虚弱,久积阴冷,留滞不化,结聚成形,心腹膨胀,刺痛成阵,上连胸胁;或脾胃久虚,内伤冷物,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或久痢纯白,时下青黑,肠滑不禁。又治胃停痰,呕吐吞酸,痞塞不通,不思饮食,身体沉重,面色痿黄,或久患心脾疼痛,服之永除根本。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用老姜一块,如拇指头大,切开作合子,安药于内,用湿纸裹,慢火煨一顿饭久,取出去纸,和姜细嚼,白汤送下。小儿一粒分四服。老人、小儿内有伤积,服之无不神验。此药不损脏腑。

注意:孕妇不得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二姜圆

拼音:èr Jiānɡ Yuán

处方:乾姜(炮)、良姜(去芦头),各等分。

制法:上件为细末,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十五圆至二十圆,食后,橘皮汤下。

注意:妊娠妇人不宜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鸡舌香散

拼音:Jī Shé Xiānɡ Sàn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赤芍药、天台乌(去木)、良姜(去芦、麻油炒)、肉桂(去粗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阴阳不和,脏腑虚弱,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胸膈胀满,心脾引痛,攻刺腹胁,有妨饮食。又治中酒、吐酒,停饮浸渍,呕逆恶心,噫气吞酸,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用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丁香煮散

拼音:Dīnɡ Xiānɡ Zhǔ Sàn

处方: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乾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四两。益智(去皮)五两半,胡椒二两。

制法:上件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脏伏冷,胃受寒,胸膈痞闷,心腹刺痛,痰逆恶心,寒嗽中满,脏腑虚滑,饮食减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但是沉寒痼冷,无问久新,功效不可俱述。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盐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名称:白沉香散

拼音:Bái Chén Xiānɡ Sàn

处方:川白姜(炒)、半夏僸、白茯苓、附子(炮热、去皮)、诃子肉、乾山药、沉香、白术(煨)、木香、人参(去芦),各一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六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常服坠气和脾。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生姜三片,枣三枚,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进食散

拼音:Jìn Shí Sàn

处方: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乌头(炮),各三个。诃子(煨、去核)五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只一、二服顿觉能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枳实理中圆

拼音:Zhǐ Shí Lǐ Zhōnɡ Yuán

处方:枳实(麸炒)一两,白术、人参(去芦)、甘草(炙)、白茯苓(去皮)、乾姜(炮),各二两。

制法:上捣,罗为细末,炼蜜为圆,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理中焦,除痞满,逐痰饮,止腹痛。大治伤寒结胸欲绝,心膈高起,实满作痛,手不得近。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热汤化下。连进二、三服,胸中豁然,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治中汤

拼音:Zhì Zhōnɡ Tānɡ

处方:人参、甘草(炒)、乾姜(炮)、白术、青皮(炒)、陈皮(洗、去白),各一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或霍乱后气虚,未禁热药者,尤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盐煎散

拼音:Yán Jiān Sàn

处方:草果仁(去皮、煨)、缩砂(去壳取仁)、槟榔(炮)、厚朴(去粗皮)、肉豆蔻(煨)、羌活(去芦)、苍术(米泔浸二宿)、陈皮(去白)、荜澄茄、枳壳(去瓤、麸炒)、良姜(油炒)、茯苓(去皮)、大麦芽(炒)、茴香(炒)、川芎(洗)、甘草,各二两。

制法:上件碾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及前后心连背膂疼痛,转项拘急,或脾胃虚冷,不思饮食,时发呕吐,霍乱转筋,脐腹冷疼,泄泻不止,及膀胱成阵刺痛,小肠气吊,内外肾疼。又治妇人血气刺痛,血积血瘕,绕脐撮痛,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入盐一字,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白术六一汤

拼音:Bái Shù Liù Yì Tānɡ

处方:白术(去芦)六两,甘草(炙)一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心腹痞闷,胁肋侾胀,口苦无味,呕哕恶心,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肠虚自利,肌体瘦弱,膈气翻胃。常服育神温胃,逐湿消痰。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或沸汤点服亦得。不以四时,并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新法半夏汤

拼音:Xīn Fǎ Bàn Xià Tānɡ

处方:陈皮(去白)、神僸(炒),各四两。草果(煨、去皮)、半夏僸(炒),各二两三钱。乾姜(炮)四两,丁皮、木香、白茯苓,各七钱半。甘草四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水,噫气吞酸,中酒吐酒,逆恶心,头痛烦渴,倦怠嗜卧,不思饮食。常服温中破痰,开胃健脾,消酒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盐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烧脾散

拼音:Shāo Pí Sàn

处方:赤芍药、乾姜(炮),各六两半。良姜(油炒)十两,甘草(炙)四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妇人血气攻刺,腹胁撮痛,服之立效。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白汤点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香分气圆

拼音:Mù Xiānɡ Fēn Qì Yuán

处方:木香、甘松(洗去泥),各一两。甘草(炙)六两,香附子十六两,蓬莪参(煨)八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圆。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逆,心胸满闷,腹胁虚胀,饮食不消,乾呕吐逆,胸膈痞满,上气咳嗽冷痰,气不升降,并宜服之。脾胃虚弱人最宜服。常服宽中顺气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粒,煎生姜橘皮汤下,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秘传降气汤

拼音:Mì Chuán 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桑白皮(炒二两),骨碎补(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黄)、半夏(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再碎、炒)、桔梗、诃子(炮、去核),各半两。甘草(炒)、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去白、炒黄)、柴胡(去芦)、地骨皮(炒黄),各一两。

制法:上为粗散和匀,再就蒸一伏时,晒乾。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上热下虚之疾。凡饮食过度,致伤脾胃,酒色无节,耗损肾元,水土交攻,阴阳关膈,遂使气不升降,上热则头目昏眩,痰实呕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饮食无味;下弱则腰脚无力,大便秘涩,里急后重,脐腹冷痛。治以凉,则脾气怯弱,肠鸣下利;治以温,则上焦壅热,口舌生疮,及脚气上攻,与久痢不瘥。宜先服此药,却以所主药治之,无不效者。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紫苏三叶,姜钱三片,水一盏,同煎至七分,食后,通口服。常服调顺荣卫,通利三焦,开膈化痰,和五脏。痰嗽,加半夏僸煎。心肺虚,加人参、茯苓煎。上膈热,加北黄芩煎。下部大段虚,加少许炮附子煎,如使附子,多加生姜。妇人血虚,加当归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金露圆

拼音:Jīn Lù Yuán

处方:生乾地黄(焙)、贝母(去心)、紫菀(洗、去苗、焙)、柴胡(去芦、焙)、乾姜(炮)、桂心(不见火)、人参(洗、去芦、切、焙)、防风(去芦、焙)、枳壳(汤浸、去瓤、麸炒)、蜀椒(去目、炒出汗)、桔梗(洗、去芦、焙)、吴茱萸(汤浸七遍)、甘草(炙)、川芎(洗、去芦、焙)、菖蒲(米泔浸一宿)、白茯苓(去黑皮、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鳖甲(米醋炙黄)、甘松(净洗),各一两。草乌头(炮)、黄连(洗、焙),各二两。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乾,取一两,不去油,煮时须亲自数三十沸,便倾出焙乾,若沸过则药无力。

来源:依林巢先生方,天宝七年内王元览进。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绞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又治十种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俈,气走注风,有似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又治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俱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莫辨其状。但服此药,万无失一,是病皆疗,更不细述。

用途用量:每服五圆,小儿两圆。心中痰患,姜汤下。心痛酸,石榴皮汤下。口疮,蜜汤下。头痛,石膏汤葱茶下。一切脾气,橘皮汤下,水泻、气泻,煮陈皮饮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乾姜汤下。赤白痢,甘草乾姜汤下。胸膈噎闷,通草汤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下亦得。疝气、岚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下。常服及应急诸般疾患,只米饮、茶、酒、熟水任下。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夺命抽刀散

拼音:Duó Mìnɡ Chōu Dāo Sàn

处方:乾姜(入巴豆半两、同炒至黑色、即去巴豆)、良姜(入斑蝥一百个同炒、即去斑蝥),各二十两。糯米(炒)二十五两,石菖蒲(不见火)二十二两。

制法:上制净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积冷,中焦不和,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吐冷痰,饮食不下,噫气吞酸,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妇人久患血气刺痛,不可忍者。常服醒脾胃,进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用盐少许,沸汤点,不拘时。此药大解酒毒,空心食前服,或温酒调尤佳。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分心气饮

拼音:Fēn Xīn Qì Yǐn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半两。丁香皮一两,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各半两。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

制法: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乾,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苏子降气汤

拼音:Sū Zǐ 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川当归(去芦)两半,甘草二两,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肉桂(去皮)一两半,(一本有陈皮去白、一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广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常服清神顺气,和五脏,行滞气,进饮食,去湿气。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紫苏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红圆子

拼音:Hónɡ Yuán Zǐ

处方:京三棱(浸软、切片)、蓬莪术、青橘皮、陈皮(去白),各五斤。乾姜(炮)、胡椒,各三斤。

制法:上为细末,用醋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

功能主治:治丈夫脾积气滞,胸膈满闷,面黄腹胀,四肢无力,酒积不食,乾呕不止,背胛连心胸及两乳痛,妇人脾血积气,诸般血症气块,及小儿食积,骨瘦面黄,肚胀气急,不嗜饮食,渐成脾劳,不拘老少,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粒,食后,姜汤下。小儿临时加减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名称:参苓白术散

拼音:Shēn Línɡ Bái Shù Sàn

处方: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炒令深黄色),各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人参(去芦)、甘草(炒)、白术、山药,各二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冶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用途用量: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煨姜圆

拼音:Wēi Jiānɡ Yuán

处方:附子、木香、生姜。

制法:上用大附子五十个,各重半两者,去皮、脐,以尖刀子剜去心子,约?钱实之。却以附子末和面作饼子,裹附子,用文武火煨令黄,用木香如附子之半,同为细末,以水为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本脏虚,饮食不化,或成倂癖,或发心痛。冷积水脾,结聚疼痛,一切冷气等疾。

用途用量:以生姜一块,擘作两片,以药在内,湿纸裹令煨,候姜热,白汤嚼下,空心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温中良姜圆

拼音:Wēn Zhōnɡ Liánɡ Jiānɡ Yuán

处方:高良姜(炒)四斤,乾姜(炮)、白术,各二斤四两。肉桂(去粗皮)二十八两,甘草一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圆,每一两作一十二圆。

功能主治:温脾胃,顺三焦。治寒痰聚结,气壅不通,食即辄吐,咽膈噎闷,两胁肋广刺,呕吐哕逆、噫醋恶心,中满短气,噎闻食臭;

及疗留饮肠鸣,湿泄、冷泻,注下不止。常服健脾胃,美饮食,辟寒邪,养正气。

用途用量:每服一圆,细嚼,生姜橘皮汤,米饮亦得,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草果饮

拼音:Cǎo Guǒ Yǐn

处方: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寒疟疾。

用途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二滓并煎,当发日连进三服,无不效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木香饼子

拼音:Mù Xiānɡ Bǐnɡ Zi

处方:缩砂仁一十二两,檀香四两,甘松(洗)五两,丁香四两半,蓬莪术一十两,木香二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为圆,每两作二百五十圆,捏作饼子。

功能主治:治脾经虚冷,胃寒痰,胸膈噎痞,口淡舌涩,心腹撮痛,呕逆宿水,胁下疼闷,喘满气急,倦怠少力,全不思食。常服宽胸膈,散滞气,消停寒,美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三、五饼子,细嚼,生姜汤下,温酒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分气紫苏饮

拼音:Fēn Qì Zǐ Sū Yǐn

处方:五味子(去梗、洗)、桑白皮(炙)、陈皮(去白、净洗)、桔梗、草果仁、大腹皮、甘草(炙)、茯苓,各三斤。

制法:上八味,俰咀为粗末,称二十斤净,入拣嫩枝、叶、乾紫苏十五斤,捣碎,同一处拌匀。

功能主治:治男子、女人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腹胁疼痛,气促喘急;

心下胀闷,饮食不思,呕逆不止。常服和胃进食。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大盏,姜钱三片,入盐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酒症圆

拼音:Jiǔ Zhènɡ Yuán

处方:雄黄(拣六个、如皂荚子大)、巴豆(不去皮、不出油)、?各十五个。

制法:右三味,同研细,入白面称重五两半,滴水和如豌豆大,候稍乾,入麸内同炒香,将一粒放水中。如药粒浮于水上,即去麸不用。

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度,头旋恶心,呕吐不止,及酒积停于胃间,遇饮即吐,久而成癖。

用途用量:每服二粒,温酒下,食后服。寻常伤酒,每服一粒,茶、酒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连翘圆

拼音:Lián Qiáo Yuán

处方:连翘(洗)、陈皮,各二百四十两。青皮(洗)、蓬莪术(炮)、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好墨(煅),各一百六十两。槟榔八十两,牵牛子(碾、取末)二百二十两,三棱(炮)二百四十九两,肉豆蔻二十五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胃不和,气滞积聚,心腹胀满,乾呕醋心,饮食不下,胸膈噎塞,胁肋疼痛,酒积面黄,四肢虚肿,行步不能,但是脾胃诸疾,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圆,生姜汤下。久患赤白痢及大肠风秘,脾毒泻血,黄连煎汤下;妇人诸疾,姜醋汤下,不拘时。

注意:孕妇莫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小七香圆

拼音:Xiǎo Qī Xiānɡ Yuán

处方:甘松(炒)八十两,益智仁(炒)六十两,香附子(炒、去毛)、丁香皮、甘草(炒),各一百二十两。蓬莪术(煨、乘热碎)、缩砂仁,各二十两。

制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圆,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能温中快膈,化积和气。治中酒吐酒,呕逆咽酸,气膈食噎,饮食不下,冷涎翻胃,腹胀脾疼,远年茶酒食积,眼脸俱黄,赤白痢疾,脾毒泄泻。妇人脾血气,小儿疳气,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二十圆,温酒、姜汤、熟水任下。或气胀满,磨乌药水煎汤下。或酒食过度,头眩恶心,胸膈满闷,先嚼二十圆,后吞二十圆,生姜、紫苏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此药性温平,不动脏腑。

名称:大七香圆

拼音:Dà Qī Xiānɡ Yuán

处方:香附子(炒)一百九十二两,麦蘖(炒)一百两,丁香皮三百三十两,缩砂仁、藿香(叶),各二百五十两。甘松、乌药,各六十四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炒)、陈皮(去白、洗),各二百五十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脾元气冷,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心膈噎塞,渐成膈气,脾泄泻利,气刺气注,中酒吐酒,冷倂翻胃,霍乱吐泻,并皆治疗。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盐酒、盐汤嚼下。妇人脾血气,如经月水不调,并用炒姜酒嚼下,醋汤亦得,大有神效。

注意:忌生冷、肥腻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小理中圆

拼音:Xiǎo Lǐ Zhōnɡ Yuán

处方:红豆莪茂(煨、乘热碎捣)、缩砂仁,各一两。草豆蔻(煨)、青皮(去白瓤)、陈皮(去白)、乾姜(炮)、京三棱(煨、乘热碎捣)、肉桂(去粗皮),各二两。良姜、牵牛(炒香熟),各三两。阿魏(醋化、去沙石、研)三两。

制法:上为末,水煮面糊圆如梧子大。

功能主治:治三气弱,中焦积寒,脾虚不磨,饮食迟化,吃物频伤,胸膈满闷,胁肋疗刺,呕吐哕逆,噫醋恶心,腹胀肠鸣,心腹疼痛,噎塞膈气,翻胃吐食,饮食减少。此药无利性,不损气,脾胃偏虚寒者最宜服。

用途用量:每服三十粒,生姜橘皮汤下,温汤亦得,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感应圆

拼音:Gǎn Yìnɡ Yuán

处方: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得者、细研)称二两,杏仁(拣净者、去双仁者、百四十个、去尖、汤浸一宿、去皮、别研极烂如膏),南木香(去芦头)二两半,丁香(新拣者)一两半,川乾姜(炮制)一两,肉豆蔻(去粗皮、用滑皮仁子)二十个,巴豆七十个(去皮、心、膜、研细、出尽油如粉)。

制法:上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馀四味捣为细末,与前三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于铫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和,用清油一两半,同煎煮热作汁,和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铤子,以油单纸裹,旋圆服饵。

功能主治: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停积胃,不能转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满,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并,后重迟涩,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睡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月,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泄,不拘久新积冷,并悉治之。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伤滞,粪白臭,下痢水谷,每服五粒黍米大,乾姜汤下,不拘时候。前项疾证,连绵月日,用热药及取转并不成效者。常服

用途用量:旋圆如绿豆大,每服三、五粒,量虚实加减,温水吞下,不拘时候。大病不过三服,便见痊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此药温无毒,并不燥热,不损胃气,亦不吐泻,止是磨化积聚,消逐温冷,疗饮食所伤,快三焦滞气。此高殿前家方也。

名称:丁沉煎圆

拼音:Dīnɡ Chén Jiān Yuán

处方:丁香十二两,沉香二两,木香一钱半,丁香皮一两,白豆蔻仁九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甘草熬膏子为圆,每一两分作二百五十圆。

功能主治:辟雾露寒邪,散膈凝滞,调顺三焦,和养荣卫。治心胸痞闷,噎醋吞酸,呕逆痰水,津夜不收,两胁刺痛,腹中坚满,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用途用量:每服一粒,含化,空心食。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沉香降气汤

拼音:Chén Xiānɡ Jiànɡ Qì Tānɡ

处方:香附(炒、去毛)四百两,沉香十八两半,缩砂仁四十八两,甘草一百二十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乾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减食。又治胃痹留饮,噫醋闻酸,胁下支结,常觉妨闷,及中寒咳逆,脾湿洞泄,两胁虚鸣,脐下撮痛,皆能治之。患脚气人;毒气上升,心腹坚满,肢体浮肿者,尤宜服之。常服开胃消痰,散壅思食。凌旦雾露,空心服食,去邪恶气,使无瘴疫。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

名称:神保圆

拼音:Shén Bǎo Yuán

处方:木香、胡椒,各一分。乾蝎七个全者,巴豆(去心、皮、别研)十个。

制法:上为细末,入巴豆霜令匀,汤释蒸饼,圆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粒,汤使如前。

功能主治:治心膈痛,柿蒂、灯心汤下。腹痛,柿蒂、煨姜煎汤下。血痛,炒姜醋汤下。肺气甚者,白矾、蛤粉各三分,黄丹一分,同研为散,煎桑根白皮、糯米饮调下三钱。气小喘,止用桑白皮、糯米饮下。肾气胁下痛,炒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汤调槟榔末一钱下。气噎,木香汤下。宿食不消,茶、酒、浆、饮任下。诸气,惟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独此药辄能去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有人病项筋痛,诸医皆以为风,治之数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胁,挛痛甚苦,乃合服之,一投而瘥,后尝再发,又一投,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7 09:26剪秋纱[国外网友]IP:763090115
    中华饮药方剂的历史悠久,了解更多真的很有意思。期待下一期。
    顶0踩0
  2. 2024-02-07 09:20水月清华[海南省网友]IP:1743048826
    这个系列带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中药方剂的知识,很受益。
    顶6踩0
  3. 2024-02-07 09:14秋枫Fighting[火星网友]IP:1952030247
    @光线穿越(帝王主富) 期待已久的第三部终于来啦,对中医药特别感兴趣。
    顶0踩0
  4. 2024-02-07 09:08光线穿越(帝王主富)[湖南省网友]IP:736424575
    这个系列真是太有趣了,每一期都有新的知识收获。
    顶37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语文活动作文 勇敢作文600字 光阴的故事作文 敬畏生命作文 打赌打屁股作文 给予作文600字 自立自强的作文 家乡的变化英语作文 冬作文500字 要开学了作文 承诺作文600字 老师打屁股作文 重庆火锅作文 三年级观察植物作文 元宵节作文500 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调教作文 写景作文600字初中 给自己的一封信作文 关于梦想的英语作文 美丽的雪景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500字 温暖作文450字 煮饺子作文 感受亲情作文 假期的趣事作文 春节的作文800字 四年级满分作文 写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