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转载] 探讨经方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

2024-02-08 17:50:06
相关推荐

“[转载]经方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是一篇关于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的应用的文章。该文章涵盖了多种经方药物的应用,以及配方的制备和服用方法。通过对经方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文章内容旨在传播中医药在治疗胃脘痛中的实际应用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治疗知识。本文也对经方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注意事项和禁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对胃脘痛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出自《论》的部分经方有着肯定的疗效。胃脘痛包括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外邪侵胃,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之气所致的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寒热挟杂、痰饮瘀血交阻等是其发病的原因。表现为痛,为痞,为瘀等见证。《论》中的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四逆散等经方分别以其具有的温中、解郁、降逆、消痞、泄热的功效,在治疗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只要在临证中善于加减应用,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1 温中健胃的小建中汤

《论》中的小建中汤由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广泛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对偏于阳虚的胃脘痛有确切的疗效。只要症见胃脘疼痛,痛处喜按,得食则减,喜热畏冷,纳呆便溏,吐酸嗳气,舌淡白而胖,苔白滑,脉弱或缓或弦,皆可使用。本方以温补为法,取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之义,苦甘相须,能缓急止痛。若饮食停滞者加内金、党参、白术;气血明显虚弱者加当归、黄精、杞子;有瘀痛者加五灵脂、蒲黄;小腹冷痛加沉香;有嗳酸吐涎者加吴茱萸。其中桂枝一药在灵活运用,天气虽热但病人寒象显著,仍可使用甚至加量,若寒象不显,亦可不用或少用。有学者指出以本方配伍黄芪可以提高胃粘膜的屏障作用,防御攻击因子的损害,并能提高胃肠道的免疫功能,改善粘膜的运动及分泌功能,加强抗H+的返渗作用。患者刘××,男,59岁。初诊诉说胃脘痛3个月不减,饭后尤甚,便溏,口淡喜热饮,小便清长,并常有头眩疲乏,肢冷麻痹等不适。钡餐诊断为胃溃疡。面色苍白,神疲气短,舌淡白,脉弦紧。此为脾胃虚寒,血少气弱所致。《论》云:“……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加味:桂枝、白芍各15g,黄芪、党参各25g,茯苓20g,炙草、生姜、大枣、当归各l0g,麦芽糖30g溶化温服。服药后胃脘痛即见减轻,胃纳增加,精神好转。以后反复以本方随症加减2月左右,症状消失,再行钡餐复查,溃疡愈合。

2 消痞和胃的半夏泻心汤

《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党参、甘草、黄连、大枣组成,原治小柴胡汤证因误下而成痞证。方中寒热并用,苦辛并进,补泻同施,具有调和阴阳,升清降浊,补虚泻实的作用。临症时对于湿热留恋,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致的痞症也可用本方。若湿热内蕴中焦,呕而兼痞者,去干姜,加枳实、生姜加强降逆止呕作用。对急性胃而见发热,呕吐,肠鸣,泄泻,苔黄,脉弦,体质壮实者去党参、干姜;若腹痛、呕吐甚者,合用左金丸以清热和胃止呕止痛;若有宿食,去党参、甘草加枳实、大黄以导下。有报道用本方加内金、海螵蛸合左金丸治疗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1剂呕减,2剂痞满消而呕吐止。亦有报道以本方合旋覆代赭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幽门梗阻,服药1剂呕吐止,再1剂排出粘液状便2次,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可进食半流饮食,继续服药而愈。患者冯××,男,40岁。4天前因腹痛下痢,服西药后痢止痛减,但随即出现胃脘部烦闷嘈杂,痞满饱胀,嗳气稍舒,口苦纳呆,舌红边齿印,苔黄腻,脉沉弱无力。审其脉症,此乃胃中郁热,脾虚气弱,寒热虚实错杂于中所致。《论》云:“……呕,若心下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现邪郁于中,唯立调和肠胃,消痞开结之法。治宜清宣郁热,健脾和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法夏、黄芩各9g,黄连6g,炙甘草8g,干姜5g,党参、山药各15g,大枣15g,水煎服。4剂后,诸症均减,惟口中稍苦,饮食欠佳。改以健脾为主,佐以清胃之法,继续治疗。

3 解郁和胃的四逆散

四逆散由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组成,具有运转枢机,调和表里,宣畅阳气的功能,故能解郁和胃,调理肝脾,缓急止痛,是中医治疗肝胃气滞腹痛的基础方。临床广泛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治疗。临证凡见到肝郁侮土,胃失和降,或胃肠湿滞,阳气受遏所致的胁肋胀痛,嗳气吞酸,脉弦而缓等证候,均可应用。如脘腹胀痛甚者,加香附、延胡索、郁金以解郁止痛;兼食滞者,加麦芽、内金以消食导滞;挟瘀者,加蒲黄、五灵脂等。患者李××,女,50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年,胃脘痛反复发作。近日因精神刺激,疼痛又作,放射至右胁,口苦嗳气,失眠多梦,尿黄,口服法莫替丁等药物疼痛仍不解。来诊时见其上腹部轻压痛,舌尖边红,苔白滑,脉弦数,辨证属于肝脾失调之胃脘痛,因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木横伤土,故见胃痛嗳气脉弦等症。《论)云:“四逆,其人……腹中痛……四逆散主之。”治宜疏肝理脾,调畅气机。方选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实、郁金、佛手各12g,栀子10g,党参15g,砂仁、炙甘草各6g。服药3剂后,痛减大半,大便通畅,嗳气消失,继续本方加减治疗数剂而愈。

4泄热清胃的大黄黄连泻心汤

《论》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具有泄热消痞的功效。原治表邪已解,但心下痞之证。大黄泄热开结,黄连黄芩清热消痞,使邪热得泄则痞满可除。若见心下痞满,按之濡软不痛,烦渴苔黄,甚而吐血,舌红脉数等属阳证、里证、热证者,可以使用。据研究,三药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大黄并有泻下及止血的作用,对胃热亢盛所致的吐血有疗效。此外亦可治疗急性胃,对症见胃胀欲吐,口渴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大便黄色稀水,肛门灼热,舌红脉数者亦有效。患者李××,男,36岁,工人。1周前因感冒发热,全身疼痛,服退热西药后汗出热退,症状减轻,但吞咽食物时胸骨后有刺痛烧灼不适,上腹部闷胀,大便3天未解,舌红苔黄,脉浮弦数。钡透发现:食道炎、胃炎。此属太阳经证,汗出表解,热邪郁滞而心下痞。《论》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治宜清热消痞,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大黄、黄芩、法夏各9g,黄连、厚朴、陈皮、佛手各6g,甘草3g。连服3剂,上述诸症消失,减大黄,再进数剂后而愈。

5降逆和胃的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由旋覆花、代赭石、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在《论》中原治汗、吐、下后,表解而中气受伤,胃气因虚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症。如因胃气不和,痞满嗳气以及胃气上逆所致的反胃等症,也可加减使用。若胃气不虚,去党参、大枣、炙草;痰多加茯苓、陈皮和胃化痰;胃虚者,改生姜为干姜,加丁香以温胃降逆;若阴虚加玉竹、石斛。临床常用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扩张、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起的呃逆属于胃虚痰浊者。患者普××,男,45岁。有慢性胃炎史3年,1周前又出现胃脘痞满,饱胀嗳气,恶心呕吐,口淡纳差,舌淡红苔白稍滑,脉弦细。此为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论》云:“…或吐,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包煎)、法夏各10g,代赭石30g,茯苓20g,党参15g,佛手12g,干姜、陈皮、炙草、大枣各6g,丁香5g。服药3剂后,呕吐止。继服数剂后诸症基本消失。

6体会

古代医家张仲景所著的《论》中没有“胃脘痛”病名,但在阳明、少阳、厥阴病篇有关论述“腹中痛”、“心下痞满”、“喜呕”、“呕不止,心下急”、“噫气不除”等与之吻合,上述对各病例所用的方剂,亦出自其论。结果表明,经方有着不容置疑的疗效。故方可通治胃脘痛之痛、痞症,但辨证要准确,临证要权变及随症加减。临证时不一定所有证候均齐备,只要抓住主证,则可使用。如小建中汤的腹中急痛,半夏泻心汤的心下痞满而不痛,四逆散的腹中痛,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心下痞,按之濡,旋覆代赭汤的吐,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而不必拘泥于是否、汗后、误下等。论中还有不少治疗胃脘痛有效的经方,如散寒温胃的理中汤、益阴滋胃的竹叶石膏汤、行腑清胃的承气汤等。后世治疗胃脘痛的方剂也是由方衍变而来,是对方的补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8 18:36罐头妞儿[广东省网友]IP:1732091180
    看完后我觉得中医经方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的疗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顶5踩0
  2. 2024-02-08 18:21浅黛微妆[火星网友]IP:1740751836
    这篇文章对经方在治疗胃脘痛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讨,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了解。
    顶6踩0
  3. 2024-02-08 18:05简很单[天津市网友]IP:1966455519
    经方对于胃脘痛的治疗效果真的很不错,我有朋友就是通过经方治好了多年的胃痛问题。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放风筝的作文 失败的滋味作文 云南之旅作文 我为你喝彩作文 春风拂面作文 优美作文500字 写海景的作文 过年的作文200字 幸福的颜色作文 滑雪作文5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 校园生活作文400字 国庆节作文350 四年级上册作文题目 读书使我快乐作文 包粽子的过程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 我和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描写雪花的作文 作文题记摘抄大全 作文提纲例子 愧疚作文600字 阅读作文800字 打光屁屁作文 上善若水作文 我好想什么什么作文 最宝贵的财富作文 我被什么作文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