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王阳明:中国思想家与政治家的生平概览

2024-02-15 16:41:11
相关推荐

王阳明(1472-1529)是中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将领和文学家。他以思想精深、勇武果决而著称,被誉为“阳明先生”。王阳明早年投身军旅,参与多次战役并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然而,他对内心的探索和道德修养也同样投入热情,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心学创始人之一。他主张“致良知”,认为人皆有不假思索而知的道德本心,提出“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认识真理。王阳明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王阳明,明朝第一哥,历史、文化、军事、人文、政治全领域大伽。

姓 名:王守仁。浙江绍兴余姚人。

政治成分:大地主,富二代(传说是王羲之的后人);

有名典故:格竹子。为验证朱熹"格物致知"学说,对着竹子格了七天,劳思成疾,最终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代 表 作:《传习录》

个人简历:三次考试后中榜,六品,因得罪刘瑾权奸,被打四十屁股,贬为龙场驿丞,后龙场悟道"人心即为理,知行合一,以心为本——心学",成就圣人理想。

刘瑾死后,被兵部尚书王琼看中,安排他去江西剿匪,利用心学,大玩游击战术,天天出阴招,没多久,大家都搞不惦的土匪竟然被王阳明轻轻松松搞惦。

后活捉想当皇帝的宁王朱宸濠,因为碰上王阳明,朱宸濠苦苦策划三十年,结果三十天就玩完了。

此后,王阳明还干过很多牛叉的事情。比如平叛,办学校讲心学。

五十七岁,王阳明病逝。临终之时,唯留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心学主要内容:

心即理。吾心即天理,心是本体,本来是如如不动、无善无恶、非善非恶,但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就有了善恶是非之心,此时需要我们用良知来校正。

致良知。即随时校正自己的良知。当我们的私心杂念刚一萌动之时,良知第一时间是可以感知到的,而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第一时间的良知,将这个不善的欲念去除,是谓去恶存善,这也是王阳明心学最关键的一步,王阳明先生总结"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知行合一。良知知道了,关键就在于具体行动了,是想偷懒还是想占便宜,心已经告诉你了,那你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及时改正呢。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总结起来,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相关名言: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若动,万物皆动;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8、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9、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0、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1、天理即人欲。天理即仁心。

1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13、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4、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15 17:07一霐[上海市网友]IP:3393190519
    王阳明的思想和行为充满启发,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认真思考人生意义和社会责任。
    顶2踩0
  2. 2024-02-15 16:54记录着_挥霍的年代、[内蒙古网友]IP:3407452799
    王阳明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生平经历令人钦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第一次撒谎作文300字 我家有个小书虫作文 人生中的第一次作文 山海关作文300字 学溜冰作文 简与繁申论作文 遇见大学作文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作文 作文好题材 高考作文事例 志愿者经历的英语作文 坚持学习作文 学会感恩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介绍自己的房间 我的烦恼胆小作文500字 作文我学会了包饺子 my hobby作文 介绍黄山的英语作文 我的爱好350字作文 我的家庭成员英语作文 关于自立的作文题目 以电视为题写一篇作文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500 我的教室600字作文 关于长城的作文400字 诗意生活作文 问题的作文 信守承诺作文400字 勇于尝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