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综合

高考作文:没有什么新闻?

2024-03-29 08:11:32
相关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一场没有“比较”的比较

在解析评价今年的作文前,我们需要做一个必要的回顾。

198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删去了关于逻辑常识的所有内容。原来编排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六篇逻辑知识短文被完全排除在外。在那之后,中学语文教学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逻辑知识的相关文章。

过去的故事并非与当下无关。

30多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对逻辑教学观念上的轻视、内容上的无视、教法上的忽视、理论上的漠视,渐渐将高考作文筑成了一道让无数老师束手无策,无数学生焦头烂额的高墙。

原本,它并没有那么难以逾越。

我们先来看全国卷Ⅱ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迷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生此时就好比是评委,严肃、认真、客观地评出“谁更具风采”体现着他做人的公正品格,正确地评出“谁更具风采”表现出他做事有办法,把他评选的思维过程清晰地写出来说明他会写文章。面对高考作文的试题,并不仅仅是一道作文练习题,而是把它看作社会生活向他们提出的应该会做的事情。

考题是对考生做人做事做文章的考验。

曾询问若干省市的阅卷老师有关学生答卷情况,得知绝大部分考生认为大李、老王、小刘各个人均可选为“更具风采”的人,在论证时只是分别论述自己所选对象的优点,而没有对三人作比较。如选小刘者大写“你镜头下的一切我都爱”,似毫不涉及大李与老王,就像试题中没这两人一样。这就意谓着考题中“谁更具风采”的“更”字被考生丢掉了,脱离了试题。假如他们作为评委,显然就没有尽职尽责。事实上不仅考生如此,抽样考问语文老师,在考场外能回答者也是寥若晨星。

此题真正的应试思维过程是这样的:确立一个公约标准去衡量三者,先做“三进二”的晋级比较,排除一人。然后对留下的二人再确立新的公约标准作“二进一”的晋级比较,最后留下的那一个人才是“更具风采”的人。

再看的全国卷Ⅱ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要求考生面对“课堂有效教学”、“大量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条“途径”,从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角度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三者进行“比较”,谈自己的“看法”,说出“理由”。此题与“谁更具风采”是完全一样的“比较型文题”,它更明确要求作“比较”,而不是如前者隐性要求“比较”。

但考生应试情况同去年一样,大部分大部分考生分别大论特论“课堂有效教学”之于“语文素养”如何,“大量课外阅读”之于“语文素养”如何,“社会生活实践”之于“语文素养”如何,就像试题中没有“比较”二字,考生所选某一话题,就同去年考生所选某一人一样,似乎试题中没有另外两条“途径”。

询问老师,他们的答案亦如此。

其实,明眼人一看试题就知道,“大量课外阅读”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两脚书橱”的成语所讽刺的就是只会大量读而不会用的“书呆子”。“大量课外阅读”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比较,放弃“有效”一味强调“量大”不行。而“社会生活实践”又应如何看呢?

应该明确,课内学、课外读、提素养,这一切是为搞好“社会生活实践”服务的,而“社会生活实践”虽能提高“语文素养”,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语文素养”而去实践,这里有本与末的关系问题,不可等而视之。这是最基本的比较关系分析。

通过这样的分析,自然明确“课堂有效教学”、“大量课外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三者对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来说重中之重,还是保证“课堂有效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要加倍珍惜宝贵的“课堂教学”,让它“有效”!

比较,不是为比较而比较,应是为了认清相关比较对象其性质的“高下”,从而能把握正确的行动。

语文教育为何如此尴尬?几百万人连一道作文题都很少有人正确应对?逻辑思维教育淡化乃至缺失是其重要原因。

以上两道试题从思维角度讲,是典型的选言思维题,而实现理想的选择则要通过比较、排除来确定选择项。这其中又是由试题关键概念“更”和“比较”的词典性定义规定的。这都是地地道道的逻辑思维。

学生不懂,老师不懂,归根到底是因为老师不懂。

没有逻辑思维意识,在作文教学上缺少作为,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比如语文老师对学生讲,上述作文选什么都可以,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指导。

我们再看看今年的全国卷Ⅰ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个感触最深的“最”字,隐含着比较。三人各有所长,又像极了作文的材料。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又有多少考生只会写一个人物,又有多少老师建议学生随便挑某一个人物来写呢?

可能会有读者疑惑,我刚刚举的例子都是全国卷Ⅱ,广东的考生们考全国卷Ⅰ,两者之间有可比性吗?

当然有。在校学生们会练习各地区的考卷,考全国卷Ⅰ的学生也是见识并练习过全国卷Ⅱ的。如果没有,那倒应该去追问他们的老师为什么没有好好利用真题。

很多同事今天都转发了一篇高考作文题目点评,点评专家的写作建议是:“这三个历史人物中,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

前车之鉴未远,然而孩子们、老师们在这些年又学到了什么呢?

选择人物、写出原因,这样确实也能完成写作。然而,就本次考试而言,没有“比较”作为核心,考生们三年的习作练习和素材积累,不过是完成了一篇他们很快就会遗忘的庸作。

在官方或非官方的解读中,很多人都提到了本次命题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诚如是。但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决定的是考试材料的文本,也就是考生们写作依据的外壳,而写作的逻辑内里,仍然和以往的高考题声声呼应。

具体到这篇习作,怎样才算是在进行比较呢?

我拟一个简单的例子

桓公之能在心胸宽广、知人善任,但非位尊不能用。鲍叔牙之能在宽容谦让、审时度势,但非无嫌不能用。管仲之能在才智卓越、恪尽职守,人人可用。

常人很难有桓公的地位,也难像鲍叔牙公私分明,唯独可以学管仲。炼自我之才,择善任之人,寻施展之机。

我们成不了桓公、鲍叔牙,但至少可以追求成为管仲。

END

作者:樊刚正

扎实教研,精研课程!思考乐乐语文高中教研团队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知识能力体系提前先了解,思考乐好课等你来习!

文章作者:教学研究院产品中心高语科组樊刚正老师图文编辑:小多啦老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07 07:49嫼.愙[上海市网友]IP:2744055382
    这个作文题目有点挑战性要求考生能够深入思考没有什么新闻这个话题挺考验思维能力。
    顶9踩0
  2. 2024-04-02 20:00DAIYANRONG[香港网友]IP:1731741905
    这个高考作文题目挺有意思考生可以从不角度去思考没有什么新闻含义挺有启发性。
    顶4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经历之后作文 艺术的意义英语作文 四年级作文童年的回忆 动物200字小作文 有教无类作文 摔跤作文 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游南京中山陵作文 不一样的老师作文 高中邀请信英语作文 关于新年作文 扶不扶作文 文明就在我身边作文600字 介绍自己四年级作文 写深秋的作文 鹦鹉的作文100字 我为朋友点赞作文 爱你在心口难开作文 北京游记英语作文 关于旅行的英文作文 我喜欢吃葡萄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菊花作文400字 小小消防员作文400字 雅思小作文线图 玩沙子作文 我的家作文350字 11见闻作文 诗词之美作文 不该忘记的美丽作文 暑假去北京旅游的作文